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帶動民營企業共同發展的重要作用

發布時間:2024-01-09 10:3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李政(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遼寧大學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希禛(湖南湘江研究院研究員)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圍繞深入實施國有企業(ye) 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作出進一步針對性部署。堅持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的基石,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是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的必然要求與(yu) 具體(ti) 體(ti) 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國有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都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帶動和促進民營企業(ye) 共同發展,則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有企業(ye) 肩負的一項重要責任。

  國有企業(ye) 帶動和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國有企業(ye) 帶動和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的應然性。馬克思指出:“在一切社會(hui) 形式中都有一種一定的生產(chan) 決(jue) 定其他一切生產(chan) 的地位和影響,因而它的關(guan) 係也決(jue) 定其他一切關(guan) 係的地位和影響。這是一種普照的光,它掩蓋了一切其他色彩,改變著它們(men) 的特點。”依據這一思想,在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關(guan) 係“總體(ti) ”中,居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所有製結構主體(ti) 地位的生產(chan) 資料公有製,就是“總體(ti) ”中的“普照的光”,就是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關(guan) 係中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也就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融入和生成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規定的根據和條件。生產(chan) 資料公有製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生產(chan) 關(guan) 係中“普照的光”,深刻影響著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非公有製經濟成分,發揮著規範和引導非公有製資本發展的重要功能。國有企業(ye) 作為(wei) 公有製的“普照之光”,應該也必然能夠影響和帶動民營企業(ye) 發展。

  國有企業(ye) 帶動和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的必然性。國有企業(ye) 作為(wei) 國有經濟和公有製經濟的重要載體(ti) 和實現形式,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新時代新征程,國有企業(ye) 是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支撐力量。當前國有企業(ye) 的核心功能還可以具體(ti) 分解為(wei) 經濟增長和平穩運行的助推器、頂梁柱、壓艙石,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主力軍(jun) 。國有企業(ye) 的核心功能,決(jue) 定了國有企業(ye) 必須承擔戰略安全、產(chan) 業(ye) 引領、國計民生和公共服務的作用;決(jue) 定了國有企業(ye) 不僅(jin) 要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還要帶動其他所有製企業(ye) 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jin) 要自身做強做優(you) 做大,還要帶動其他所有製企業(ye) 做強做優(you) 做大。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內(nei) 在要求,國有企業(ye) 的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就體(ti) 現在對其他所有製企業(ye) 的影響、促進、帶動和引領進而實現共同發展上。

  國有企業(ye) 帶動和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的必要性。國有企業(ye) 必須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引領、安全支撐的重要作用,這就決(jue) 定了國有企業(ye) 必須帶動和促進民營企業(ye) 尤其是中小微企業(ye) 共同發展,實現“國民”共進。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不斷抬頭的背景下,仍處在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我國,僅(jin) 靠一種所有製經濟難以快速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不同所有製企業(ye) 都要為(wei)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防範與(yu) 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作出貢獻。在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過程中,在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過程中,國有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都發揮著獨特作用,承擔著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為(wei) 此,國有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要在機製上取長補短,市場上競爭(zheng) 合作,創新上聯合攻關(guan) 。當前,受多種因素影響,民營企業(ye) 發展麵臨(lin) 不少困難和問題,為(wei) 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充分就業(ye) ,國有企業(ye) 有責任、有必要、有義(yi) 務對民營企業(ye) 伸出援手,共同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不斷提升國有企業(ye) 帶動和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無論從(cong) 理論邏輯還是現實需要看,國有企業(ye) 帶動和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都是合理和必要的。新征程上,必須通過改革創新,不斷打造現代新國企,提升國有企業(ye) 帶動和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繼續深化國有企業(ye) 改革。國有企業(ye) 的“改革”不是簡單的市場化,更不是私有化,而是以增強國有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和核心功能為(wei) 目標,基於(yu) 新時代國有企業(ye) 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務進行改革。改革的關(guan) 鍵是激發企業(ye) 活力,提高企業(ye) 效率。一是把打造現代新國企作為(wei) 國企改革創新的方向。新時代新征程國有企業(ye) 改革創新總的使命、目標與(yu) 任務,是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而做強做優(you) 做大國有企業(ye) 和國有資本,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國資國企應有力量。為(wei) 此,必須通過國有企業(ye) 改革,打造發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經營機製新、布局結構新的現代新國企,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二是堅持分層分類分地區改革。分類改革須注重不同類別企業(ye) 功能作用的發揮,有針對性地提高改革能效。分層改革須注重集團公司和子企業(ye) 不同層麵的改革,地方應推動地市級國資國企改革。分地區改革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和資源稟賦做文章。比如,東(dong) 部不少地方經濟基礎好,國資國企在發展產(chan) 業(ye) 集群、產(chan) 業(ye) 鏈循環方麵的優(you) 勢和空間大;西部的國資國企則應在發揮地方資源優(you) 勢上出成效。三是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不斷提升國有企業(ye) 公司治理的現代化水平,推動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ye) 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繼續加強黨(dang) 的領導,持續完善董事會(hui) 運行機製,做深做實三項製度改革。四是維護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激發保護企業(ye) 家精神。建設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就是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國有企業(ye) 和其他各種所有製企業(ye) 公平競爭(zheng) 、合理配置資源,是建設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國有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都是國家的企業(ye) ,民族的企業(ye) ,都須得到應有的產(chan) 權保護與(yu) 政策支撐。

  其次,不斷提升國有企業(ye) 創新能力。國有企業(ye) 做強做優(you) 做大並促進和帶動民營經濟發展,必須將科技創新作為(wei) 國有企業(ye) 的“頭號任務”來抓,集中資源、集中力量,把一些具備條件的國有企業(ye) 特別是中央企業(ye) 打造成為(wei)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造成為(wei) 科技攻關(guan) 重地。充分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充分發揮國有企業(ye) 集成創新、組織平台優(you) 勢,探索建設一批概念驗證和中試平台,主動開放應用場景,在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的謀劃階段明確自主可控目標,在應用過程中不斷促進技術產(chan) 品的完善和迭代升級,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國有企業(ye) 應以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為(wei) 依托,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ti) 係,促進創新鏈條有機銜接、創新效率大幅提升。盡快解決(jue) 關(guan) 鍵行業(ye) 和前沿技術領域“卡脖子”問題,穩步提升中國企業(ye) 在全球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國有企業(ye) 監管部門必須全方位營造有利於(yu) 企業(ye) 科技創新、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積極引導國有企業(ye) 向民營企業(ye) 開放研發能力、科研儀(yi) 器設備、試驗場地、應用場景等創新資源,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ou) 勢,集全社會(hui) 之力共同推進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等工作,加強知識產(chan) 權領域合作。

  最後,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新質生產(chan) 力是由科技創新引發和主導的,以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為(wei) 主要業(ye) 態,以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為(wei) 主要載體(ti) 的新型生產(chan) 力樣態。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需要新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與(yu) 之相匹配和適應。當前國有企業(ye) 改革創新的首要目標,就是通過打造現代新國企,加強與(yu) 民營企業(ye) 等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在新領域新賽道的互利合作,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進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不斷形成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09日 11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