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聚“鏈”成勢 大“顯”身手
LED顯示屏,不僅(jin) 讓世界璀璨如夢,更蘊藏著巨大產(chan) 業(ye) 。山西省第三代半導體(ti) 重點產(chan) 業(ye) 鏈“鏈主”企業(ye) 高科華燁電子集團,從(cong) LED零起步,高強度投入,勇於(yu) 創新追趕,成為(wei) 行業(ye) 翹楚,2023年更是在LED小間距高清顯示領跑行業(ye) ,像素間距不僅(jin) 成功實現了0.6毫米新突破,而且率先大批量生產(chan) 為(wei) 產(chan) 品——MLED COB新型顯示麵板,在顯示屏業(ye) 界掀起一場新變革。踏著冬雪,記者來到位於(yu) 長治經開區的高科華燁電子集團深入采訪,感受到企業(ye) 的高度、速度和厚度。
將無塵服、無塵鞋、口罩、手套穿戴整齊,記者“全副武裝”進入集團華興(xing) 五車間。全自動化固晶機上,微米級的針頭不斷上下“敲打”,將一枚枚芯片取下並固定在基板上,如同正在走線的縫紉機,速度之快肉眼難辨。滿負荷產(chan) 能運轉下,一卷卷LED燈珠卷盤,組裝為(wei) 一塊塊LED顯示屏。
廠房林立的另一端,投資60億(yi) 元,被稱為(wei) 未來顯示技術的高科視像MLED COB新型顯示製造項目車間,生產(chan) 設備陸續到位,技術人員正在緊張忙碌地調試。生產(chan) 線上閃爍著信號燈的全自動化設備和大小屏幕上閃動跳躍的數據,預示著代表LED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未來發展和技術尖端的生產(chan) 線箭已上弦。“這代表著當下LED行業(ye) 前沿,我司率先把LED顯示屏燈珠最小間距從(cong) 0.7毫米突破到0.6毫米,成功實現產(chan) 品中試,讓COB封裝實現規模化量產(chan) 。”高科華燁電子集團負責人自豪地說。
科技創新的衝(chong) 擊力讓人驚歎,建廠批量生產(chan) 、搶占行業(ye) 先機速度,更令人讚歎。從(cong) 車間建設到設備調試,再到項目投產(chan) ,華興(xing) 五車間僅(jin) 僅(jin) 用時146天,一卷卷帶有餘(yu) 溫的LED燈珠卷盤便成功下線,走向市場;需要更龐大投資、更精密設備、更嚴(yan) 苛環境的MLED COB新型顯示製造項目,在1年內(nei) 實現了從(cong) 計劃部署到落地實施。“這個(ge) 速度,在LED行業(ye) 史上少見,同行說創造了高科速度。”集團負責人說,高效率源自不斷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布局和持續創新的能力。
11年前,“中國民企500強”南燁集團基於(yu) 實業(ye) 報國,積極響應省、市轉型發展號召,將積累的資金發展電子產(chan) 業(ye) ,轉型進軍(jun) LED賽道。高起點謀劃、大手筆運營,成立高科華燁電子集團,抓住科技和產(chan) 業(ye) 變革風口“換道領跑”,下出發展LED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先手棋”。“LED因具有低能耗等優(you) 點,是符合世界潮流的節能減排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之一。”南燁集團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我們(men) 認準了,這是璀璨光亮的新型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
新舊動能轉換中,高科華燁提出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的思路,先後鋪開了半導體(ti) 照明項目、室內(nei) 外顯示屏項目,集聚了從(cong) 外延芯片到產(chan) 品應用的產(chan) 業(ye) 集群,形成了從(cong) LED元器件到LED照明燈具和顯示屏係列產(chan) 品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條。11年來,高科華燁在轉型之路上接續奮鬥,如今更有活力,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LED光源封裝、LED顯示屏應用產(chan) 品生產(chan) 製造基地,實現年產(chan) 4000億(yi) 顆LED光源、200萬(wan) 平方米LED顯示屏,累計完成產(chan) 值40億(yi) 元,是國內(nei) 為(wei) 數不多的LED產(chan) 業(ye) 鏈較完整的企業(ye) 。
LED顯示屏由同一規格的專(zhuan) 業(ye) 模塊組成,每組模塊上,精準而牢固地碼放著比針尖還小的燈珠,每個(ge) 燈珠裏都有一個(ge) 體(ti) 積僅(jin) 有“黑芝麻”大小的發光芯片,想要讓屏幕顯示更清晰、畫麵更飽滿,就需要上千顆“黑芝麻”擠在一起。方寸之間做文章,需要的是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條作支撐和保障。
“原來在中國市場批發的模組,產(chan) 品不需要通過ROSE標準,對生產(chan) 線沒有過高要求。但我們(men) 公司的產(chan) 品必須符合ROSE認證,這就意味著高科華燁生產(chan) 線的執行標準全部要改變。”深圳市艾比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是高科華燁產(chan) 業(ye) 鏈上的重要一環,企業(ye) 副總裁趙凱向記者講述了一個(ge) 生動的事例,“高科華燁立即派團隊來企業(ye) 溝通學習(xi) ,我們(men) 也派核心骨幹進駐車間全程指導,在很短時間內(nei) ,高科華燁便實現了全新生產(chan) 線改造,這既體(ti) 現了高科華燁一門心思做產(chan) 業(ye) 的決(jue) 心,也體(ti) 現了他們(men) 對於(yu) 市場和客戶的重視,透視著在產(chan) 業(ye) 鏈戰略決(jue) 策上的精準認知。”
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憑借領先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高科華燁陸續吸引深圳、東(dong) 莞、青島等地5家供應商在長治建廠,實現了載帶、支架等LED封裝原材料就地配套。東(dong) 莞恩瑞精密電子有限公司將一部分LED貼片支架生產(chan) 線轉移到長治經開區,就近解決(jue) 高科華燁生產(chan) 需求。“高科華燁市場占有率的提高,直接帶動了企業(ye) 的高速發展,銷售額大幅增長。”恩瑞公司總經理潘濤算了一筆收入賬,在高科華燁帶動下,企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如今每月供貨量達到1.5萬(wan) KK,月營業(ye) 收入約1300萬(wan) 元,去年為(wei) 長治創造產(chan) 值超過1.5億(yi) 元。
“鏈”的深度融合,推動了上下遊企業(ye) 的發展和合作,帶來了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集聚成勢,讓“供應鏈”成為(wei) “共贏鏈”。2023年12月4日,山西省新型工業(ye) 化推進暨製造業(ye) 振興(xing) 升級大會(hui) 上,高科華燁旗下企業(ye) 高科華傑光電獲評第三代半導體(ti) “鏈主”企業(ye) ,高科華興(xing) 電子獲評第三代半導體(ti) 重點產(chan) 業(ye) 鏈“鏈核”企業(ye) 。
采訪中,行走在高科華燁每一個(ge) 車間、每一條生產(chan) 線,可以體(ti) 會(hui) 到聚企成鏈、聚鏈成群帶來的“量變”優(you) 勢,也能感受到科技創新帶給企業(ye) 不斷向上攀登的“蝶變”動力。
LED自進入顯示應用以來,從(cong) 戶外大間距逐漸過渡到室內(nei) 小間距顯示,超微小間距產(chan) 品與(yu) 技術逐漸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主流。麵對變革趨勢,高科華燁成立新型顯示麵板研發小組,布局研究IMD、Mini COB、Micro LED領域顯示技術,率先量產(chan) P0.83間距的四合一封裝產(chan) 品。2020年投入近億(yi) 元,引進30餘(yu) 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打造獨立研發實驗室並建立MLED COB倒裝顯示麵板研發試驗線,布局開發出行業(ye) 領先的超微間距的Mini LED顯示應用產(chan) 品。隨後,基於(yu) 第一、二代產(chan) 品,研製開發第三代產(chan) 品並陸續實現了P0.9、P0.7等亞(ya) 毫米像素顯示麵板產(chan) 品的研發與(yu) 小批量量產(chan) 。
2023年以來,高科華燁依托技術沉澱,深耕Mini與(yu) Micro LED領域,成立山西高科視像科技有限公司,專(zhuan) 注MLED新型顯示麵板產(chan) 品的研發生產(chan) 。“正式立項以來,企業(ye) 通過團隊持續技術攻關(guan) ,突破了PCB漲縮管控、微尺寸芯片巨量轉移、靜態和動態顯示像素檢測、全自動激光維修、高氣密性麵板化封裝等一係列行業(ye) 難題。如今,高科華燁在MLED COB新型顯示領域技術和產(chan) 品布局逐步完善,夯實了企業(ye) 在LED顯示行業(ye) 的技術領先性和規模化優(you) 勢。”高科視像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付桂花說。
從(cong) 零起步,到領跑行業(ye) ,可資借鑒。“高科華燁通過完善產(chan) 業(ye) 鏈、加強科技創新實現轉型的路徑,既是我省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一個(ge) 縮影,更為(wei) 傳(chuan) 統資源型民營企業(ye) 成功轉型提供了可學可鑒範本。”山西省民營經濟研究會(hui) 專(zhuan) 家說,高科華燁以蓄力轉型的高度、攀登科研高峰的速度、帶動產(chan) 業(ye) 鏈發展的厚度,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曆程證明,傳(chuan) 統民營企業(ye) 實現轉型,隻要找對產(chan) 業(ye) ,選準發展路徑,實現企業(ye) 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夢想終將照亮現實。(記者趙向南 楊文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