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區:做強做優水產產業 打造現代漁業樣板
日前,全國水產(chan) 技術推廣總站公布2022-2023年度基層水產(chan) 技術推廣體(ti) 係建設先進單位名單,其中,宣城市宣州區水產(chan) 技術推廣站成功上榜,是安徽省上榜的三個(ge) 單位之一。
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區,近年來,宣州區堅持穩糧興(xing) 漁原則,依托資源稟賦優(you) 勢,規範稻漁生產(chan) ,持續開展池塘標準化改造,發展形成了以水產(chan) 生態養(yang) 殖為(wei) 代表性、引領性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創新了漁業(ye) 提質增效與(yu) 水域生態環境保護雙贏工作的新局麵。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 多模式發展漁業(ye)
近日,走進宣州區一畝(mu) 三分地稻漁種養(yang) 家庭農(nong) 場,一望無際的稻田中,兩(liang) 條藍色“跑道”格外顯眼。農(nong) 場負責人劉葉平在將飼料撒進魚池後,講述起“跑道”的由來。
2022年初,劉葉平從(cong) 浙江湖州學習(xi) 回來後,開始以“跑道養(yang) 魚+稻蝦輪作”的模式進行養(yang) 殖。在這種模式下,養(yang) 魚的下遊尾水由排汙泵抽到稻田裏,讓水稻自然淨化,再大循環淨水後回到“跑道”養(yang) 魚,從(cong) 根源上解決(jue) 了魚類養(yang) 殖的汙染問題,同時又變廢為(wei) 寶,魚類的排泄物為(wei) 稻田提供了營養(yang) ,實現了生態循環。
一畝(mu) 三分地稻漁種養(yang) 家庭農(nong) 場隻是宣州區推進稻漁綜合種養(yang) 的一個(ge) 縮影和示範。近年來,宣州區水產(chan) 技術推廣站分別在水陽鎮、狸橋鎮、朱橋鄉(xiang) 、沈村鎮和洪林鎮等圩區鄉(xiang) 鎮相繼開展了稻漁綜合種養(yang) 技術培訓班,從(cong) 種苗繁殖、養(yang) 殖模式、水質調控等各個(ge) 方麵為(wei) 農(nong) 戶講解了稻漁綜合種養(yang) 相關(guan) 技術,進一步規範了該區稻漁綜合種養(ya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
現如今,稻漁綜合種養(yang) 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宣州農(nong) 業(ye) 的另一張名片。
拓展產(chan) 業(ye) 功能 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
除了在水產(chan) 養(yang) 殖生產(chan) 端發力,宣州區還積極搶抓上下遊產(chan) 業(ye) 機遇,從(cong) “鏈”上發力做深水產(chan) 業(ye) 。
一堆堆早熟蟹“走完”生產(chan) 線,變成一份份蟹味調味品……近日,走進宣城市金水源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火熱的生產(chan) 景象。
據負責人葉飛介紹,在蟹種培育過程中會(hui) 出現一定比例的早熟蟹,以前都是低價(jia) 賣到江浙一帶。為(wei) 拓展早熟蟹銷售路徑,提高附加值,宣城市金水源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現代化加工生產(chan) 線,早熟蟹經過清洗、蒸煮、分割剔選等過程銷往各大商超、酒店。
近年來,宣州區堅持把一二三產(chan) 深度融合作為(wei) 示範區發展的根本目標,形成了健康養(yang) 殖、加工、副產(chan) 物綜合利用、冷鏈物流、綠色電商、休閑觀光、農(nong) 業(ye) 多功能拓展等相互融通、延伸的新模式,打造了集產(chan) 業(ye) 發展、加工貿易、文旅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融合發展先行區。同時,建有水陽、洪林、宣城農(nong) 批水產(chan) 市場等水產(chan) 品交易大市場,幼蟹銷售遍布江蘇、山東(dong) 、湖南、湖北、寧夏、台灣等全國河蟹養(yang) 殖地區。
堅持創新驅動 強化科技賦能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離不開漁業(ye) 現代化,轉化應用則是漁業(ye) 科技創新的“最後一公裏”。近年來,宣州區圍繞該區水產(chan) 發展的需要,大力推廣微孔管道增氧、無人機精準飼喂、水質在線監測等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並將部分水產(chan) 養(yang) 殖設備納入農(nong) 機購置補貼範圍,促進生產(chan) 技術裝備更新換代,加快推動水產(chan) 養(yang) 殖向綠色高效轉型升級。
此外,宣州區水產(chan) 技術推廣站還積極開展產(chan) 學研合作項目,與(yu) 國家蝦蟹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上海海洋大學、安徽省水產(chan)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安徽省農(nong) 科院水產(chan) 研究所等9個(ge) 科研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入開展幼蟹、青蝦、小龍蝦、南漪湖青蝦等優(you) 質苗種培育科研攻關(guan) ,推進該區水產(chan) 養(yang) 殖適宜品種、模式和技術走在前列。
循大道,至萬(wan) 裏。“接下來,我們(men) 將深化與(yu) 安徽農(nong) 業(ye) 大學和上海海洋大學的合作,推進產(chan) 學研融合發展,提升水產(chan) 良種品質和稻漁綜合種養(yang) 的高質量發展水平。同時,加強漁業(ye) 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養(yang) 殖戶提供更好的生產(chan) 環境和條件,提高養(yang) 殖戶的技術水平和生產(chan) 效率,走出一條特色明顯、穩產(chan) 保供、設施先進、產(chan) 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利益共享的水產(chan) 養(yang) 殖現代化新道路,把宣州區打造成水鄉(xiang) 圩區典型特色的水產(chan) 現代化發展先行區和樣板區,為(wei) 全省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高質量發展創造新經驗。”宣州區水產(chan) 技術推廣站站長沈蓓傑表示。(張琪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