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鄉村振興看山西 | “振興”有路 文旅融合風帆勁

發布時間:2024-01-15 16:55: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

  在山西省長治市上黨(dang) 區,有一個(ge) 名為(wei) 振興(xing) 村的地方,這裏蒼鬆滴翠,別墅林立,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清新雅致的景色頗像一幅油畫,所見之處皆是驚喜。

  村口的振興(xing) 二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訴說著太行山裏的發展故事。

  轉型為(wei) 要 在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道路上破浪前行

  上黨(dang) 區振興(xing) 村前身為(wei) 關(guan) 家村、郜則掌村和向陽村。三個(ge) 村依山而建,村偏路陡,村民常年生活在落差一百多米的山溝裏與(yu) 山坡上,煤炭是當時唯一的主導產(chan) 業(ye) 。

  “煤炭總有挖完的一天,現在離不了,將來靠不住。”振興(xing) 村人未雨綢繆,經過無數次論證探討,達成了三大共識:以企帶村建設新農(nong) 村、以工帶農(nong) 壯大集體(ti) 經濟、以商帶戶發展鄉(xiang) 村旅遊。

  沿著這個(ge) 思路,依托煤礦帶來的資金積累,振興(xing) 村以村屬企業(ye) 振興(xing) 集團為(wei) 依托,通過民企變村企、資源變資產(chan) 、村民變股民,不斷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壯大集體(ti) 經濟,促進農(nong) 民增收,走上了由“黑”轉“綠”的發展新路。

  自然風光獨具風韻,知名景區近水樓台。振興(xing) 村毗鄰河南紅旗渠、焦作雲(yun) 台山,與(yu) 皇城相府、太行山大峽穀相距不遠,依托這些資源發展旅遊業(ye) ,不僅(jin) 條件成熟,而且得天獨厚。

  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振興(xing) 村有優(you) 勢、有潛力、有基礎。

  起初,該村黨(dang) 支部一班人給股東(dong) 們(men) 做工作,拿出煤礦40%的收入投資鄉(xiang) 村建設和轉型產(chan) 業(ye) 。從(cong) 開辦洗煤廠、建材廠,搞運輸、商貿,到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文化旅遊、培訓教育,數次嚐試後,振興(xing) 村的轉型之路越來越清晰。

  2018年,振興(xing) 小鎮入選國家4A級旅遊景區。隨著人流、物流的聚集,該村緊扣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抓手,加緊布局產(chan) 業(ye) 格局,逐步形成多點支撐、多業(ye) 並舉(ju) 、多元發展的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

  同時,以遊客新體(ti) 驗為(wei) 中心,打造凸顯文化魅力、歡樂(le) 互動、科技亮點的全新國潮文化項目——振興(xing) 不夜村,將上黨(dang) 文化、傳(chuan) 統文化、美麗(li) 夜景及民俗演藝等有機結合,積極構建夜遊、夜賞、夜食、夜購、夜宿“五夜”產(chan) 品體(ti) 係,年接待遊客100餘(yu) 萬(wan) 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5000餘(yu) 萬(wan) 元,實現了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feng) 收。

  如今,振興(xing) 村正在抹去煤炭依賴的烙印,不斷在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道路上突破前進。

  文旅賦能 讓升騰的“煙火氣”煥發新活力

  每到假期,振興(xing) 村景區的遊人便比平時多不少,尤其到了晚上更是摩肩接踵,異常熱鬧。

  景區內(nei) 沿街的一排排商鋪中,特色美食層出不窮,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驢肉甩餅、羊湯,還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豬湯、振興(xing) 十大碗等。

  35歲的村民袁燕飛在景區步行街經營著一家燒烤店,“小時候,這裏都是土路,現在成了步行街,是村裏最熱鬧的地方。”袁燕飛指著店外寬闊平整的大街,感慨地說。

  “在家門口就業(ye) ,能陪伴孩子,陪伴父母。如今來村裏的人越來越多,光國慶期間,每天就能掙2000多元。”讓袁燕飛用一個(ge) 詞形容現在的生活,他脫口而出兩(liang) 個(ge) 字:幸福!

  為(wei) 確保鄉(xiang) 村旅遊的鄉(xiang) 村特色,豐(feng) 富吃住遊購娛的旅遊產(chan) 品體(ti) 驗,近年來該村推出了吃農(nong) 家菜、住農(nong) 家屋、購農(nong) 產(chan) 品、體(ti) 驗農(nong) 事活動等旅遊項目,鼓勵農(nong) 民建設農(nong) 家樂(le) 170餘(yu) 戶,民俗酒店6處,民俗養(yang) 生9處,容納2000人就餐的生態酒店1處,不僅(jin) 讓遊客感受到鄉(xiang) 村濃鬱的煙火氣,還為(wei) 本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ye) 平台和致富機會(hui) 。

  據振興(xing) 新區黨(dang) 委委員、管委會(hui) 副主任王曉靜介紹,早在2012年3月,振興(xing) 村就開始舉(ju) 辦中國振興(xing) 根祖文化旅遊節,這是該村嚐試突破發展的一大舉(ju) 措,以節慶活動為(wei) 依托,通過文化、旅遊、農(nong) 業(ye) 相結合的方式,打造文化旅遊品牌。

  文化旅遊節串聯了振興(xing) 村生產(chan) 生活設施與(yu) 自然人文景觀,也通過民俗演藝與(yu) 景區遊玩項目勾連了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由此掀開了振興(xing) 村文化興(xing) 旅的序幕。

  從(cong) “春節嘉年華”到正月十五元宵燈會(hui) ,從(cong) 二月十五根祖文化藝術節到五月端午民歌大賽,從(cong) 九九重陽金秋文化旅遊節到國慶節文藝晚會(hui) ,振興(xing) 村通過豐(feng) 富旅遊產(chan) 品和旅遊營銷策劃,形成了“季季有看頭、常年不斷線”的文化風景線。

  文化內(nei) 涵與(yu) 經濟產(chan) 業(ye) 相共生,自然風光與(yu) 人文景觀相映襯。振興(xing) 村通過三產(chan) 發展與(yu) 農(nong) 業(ye) 增收融合,2022年各項產(chan) 業(ye) 上繳國家稅費1.17億(yi) 元,村集體(ti) 收入6900萬(wan) 元,村民人均收入5.69萬(wan) 元。

  固本思源 守護文化根脈培育振興(xing) 動能

  家家戶戶門前掛著的家訓,以“仁、義(yi) 、禮、智、信、賢、德、文、明”命名的道路,以“二十四孝”為(wei) 主題的孝廉公園……在振興(xing) 村,隨處能感受到的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遊客打造出獨特的鄉(xiang) 村“文化磁場”。

  “鄉(xiang) 土記憶不能在村莊建設中被抹去。”振興(xing) 新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牛紮根堅定地說,“生活越來越好,大家都急於(yu) 追求物質上的富裕,但我們(men) 不能讓精神上出現匱乏。”盡管振興(xing) 村的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村裏的傳(chuan) 統文化並沒有被忘記。

  早在新村建設之初,村裏就定下“三不”原則:對原有生態植被不破壞、對原有山水景觀不改變、對原有古建遺跡不拆遷,以保障農(nong) 耕文明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民居保護和現代功能開發達到和諧統一。

  振興(xing) 村將一些相對完整的古建院落保護下來,並對一些重要曆史遺跡進行了修複,舊址重建了槐蔭寺,新建了具有北方民居特色的茅草屋、振興(xing) 壇和振興(xing) 閣。

  隨著鄉(xiang) 村旅遊的發展,該村挖掘本地獨特的文化資源、為(wei) 遊客提供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以滿足人們(men) 對於(yu) 鄉(xiang) 村文化的追求。

  除了建起民俗文化長廊、孝廉公園等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陣地,振興(xing) 村先後推出以體(ti) 驗農(nong) 耕文明、民俗特色為(wei) 主的“金”色文化;以傳(chuan) 承革命精神、先烈遺誌為(wei) 主的“紅”色文化;以牢記傳(chuan) 統美德、曆史根脈的“古”色文化。

  良好的村風民風也是一個(ge) 村莊發展的精神支柱。“我們(men) 村曆來比較注重孝文化,特別是每年的九九重陽節,將鄰近村裏的近千名老人都請來,進行免費體(ti) 檢,發放慰問品,拍攝全家福,舉(ju) 辦長街宴,讓中華民族愛老敬老的美德紮根在每位村民心中。”牛紮根介紹,村裏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hui) ,負責打理全村喜事和白事,遏製了相互攀比擺酒席的不良風氣。

  以“康”為(wei) 主題、“養(yang) ”為(wei) 特色、“旅”為(wei) 紐帶,振興(xing) 村從(cong) 生態環境、民居建設、景點挖掘、文化傳(chuan) 承等多方麵入手,精心打造、匠心獨運,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開拓新的可能性。

  朗朗晴空,徐徐微風。采菊東(dong) 籬下,悠然見南山。如今,一幅令人向往的田園生活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