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南通崇川將打好工業提速增效三年行動收官戰
人民網南通1月14日電 (記者王繼亮)1月13日,南通市崇川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召開。崇川區區長楊萬(wan) 平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2024年,崇川區計劃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6%左右,將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堅持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雙輪驅動”,全方位激活“實業(ye) 基因”,著力打造產(chan) 業(ye) 強區、數字強區、旅遊強區,以新質生產(chan) 力塑造產(chan) 業(ye) 發展新優(you) 勢。
2023年,崇川區全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chan) 總值1750億(yi) 元,同比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3.2億(yi) 元,與(yu) 上年度持平;規上工業(ye) 應稅銷售1050億(yi) 元,增長5%;服務業(ye) 應稅銷售突破4300億(yi) 元,增長7%;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720億(yi) 元,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8萬(wan) 元;外貿進出口總額689億(yi) 元;全年新增市場主體(ti) 超2.4萬(wan) 家、“四上”企業(ye) 575家。
過去一年,崇川科技創新三年行動順利收官,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比達61.6%,高企認定通過率超70%,淨增高企95家。新認定市科創項目152個(ge)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入庫近900家,鈺泰半導體(ti) 連續兩(liang) 年入選省獨角獸(shou) 企業(ye) ,狼王科技等4家企業(ye) 入選瞪羚企業(ye) ,科凱生命榮登胡潤全球獵豹企業(ye) 榜、躋身中國醫療器械企業(ye) 新銳百強。成立全市首家產(ch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聯盟,發布“人才新政3.0”,新引進科技領軍(jun) 人才項目60個(ge) 、博士後研究人員6名,入選國家人才計劃19人、市“江海英才”16人。
2023年,崇川招商引資取得實效。瞄準上海、北京、深圳等資源富集區,舉(ju) 辦各類主題招商活動16場,新簽約注冊(ce) 5 億(yi) 元以上內(nei) 資項目和 3000 萬(wan) 美元以上外資項目49 個(ge) 、總投資超 350 億(yi) 元,其中 10 億(yi) 元以上項目 14 個(ge) 、20 億(yi) 元以上 4 個(ge) ,中巽歐智、洪田科技等一批優(you) 質項目簽約落地。新開工 5 億(yi) 元以上工業(ye) 項目 12 個(ge) ,完成投資 41.8 億(yi) 元。加快低效閑置用地“騰籠換鳳”,累計盤活 30 宗 2600 餘(yu) 畝(mu) 。
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全力創建省創新型示範區,進一步奏響“崇川崇創”的時代強音,崇川區在此次大會(hui) 上明確表示,將積極融入長江口產(chan) 業(ye) 創新協同區建設,落實南通“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戰略,助力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ti) 建設。 具體(ti) 表現在持續放大船舶海工、高端紡織、集成電路、智能裝備、新材料等主導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主動承接上海、蘇南產(chan) 業(ye) 轉移、成果轉化,實現鏈式互補、網絡共建、品質再造。深化園區跨江共建,探索“高校研發、飛地孵化、崇川轉化”建設模式,以“科創飛地”打通跨區域資源通道。依托國家技術轉移東(dong) 部中心崇川分中心,深化產(chan) 學研合作成果轉化。
為(wei)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崇川將深入實施產(chan) 業(ye) 壯群強鏈、企業(ye) 培優(you) 扶強工程,奮力打好工業(ye) 提速增效三年行動收官戰,力爭(zheng) 全年規上工業(ye) 應稅銷售增幅6%,工業(ye) 投資增幅8%。積極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動船舶海工、高端紡織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新發展,產(chan) 業(ye) 規模突破260億(yi) 元。聚焦集成電路、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爭(zheng) 創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省級集群,戰新產(chan) 業(ye) 應稅銷售增長7%左右。加快建築業(ye) 綠色轉型,力爭(zheng) 產(chan) 值突破千億(yi) 大關(guan) 。此外,還將深化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培育,新增省級以上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16家,其中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10家。深入實施“上市苗圃培育”工程,全年新增報會(hui) 和輔導備案企業(ye) 各1家、入軌企業(ye) 2家,後備企業(ye) 15家,力爭(zheng) 新增上市企業(ye) 1家。
記者注意到,自2022年開始,崇川計劃通過三年的努力,實現淨增規上工業(ye) 企業(ye) 150家,新增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及省級以上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12家、上市企業(ye) 6家;梯次打造500億(yi) 級、300億(yi) 級、200億(yi) 級以及100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到2024年,全區全部工業(ye) 應稅銷售收入突破1800億(yi) 元,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比達45%,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比持續保持60%以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