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護好革命文物 用好生動教材(評論員觀察)

發布時間:2024-01-17 16:54:00來源: 人民日報

  與(yu) 革命文物的每一次對話,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禮;對革命曆史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精神的傳(chuan) 承

  前不久,廣東(dong) 革命曆史博物館全麵改造提升的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廣東(dong) 谘議局舊址)主體(ti) 陳列“紅色廣州 英雄城市——廣州革命曆史陳列”正式向公眾(zhong) 開放。展廳內(nei) ,一條紅布帶被安放在獨立展櫃中,吸引了來往觀眾(zhong) 的目光。原來,當年參加廣州起義(yi) 的人員沒有統一的服裝,為(wei) 了方便識別敵我,大家每人一條紅布帶,戴在脖子上或綁在手臂上。曆經歲月洗禮的布帶,無聲訴說著革命先輩熾熱深沉的家國情懷,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啟迪。

  知所從(cong) 來,方明所往。革命文物承載黨(dang) 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曆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wei) 大曆程和感人事跡,是黨(dang) 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chuan) 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浙江嘉興(xing) 南湖紅船、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陳列的紅一方麵軍(jun) 的第一部電台、井岡(gang) 山革命博物館收藏的賀頁朵的入黨(dang) 宣誓書(shu) ……今天,我們(men) 與(yu) 革命文物的每一次對話,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禮;對革命曆史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精神的傳(chuan) 承。在這個(ge) 意義(yi) 上,我們(men) 理應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

  曆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chuan) 承而不滅。新時代以來,從(cong) 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到31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製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再到中央財政對革命文物保護展示投入予以傾(qing) 斜……革命文物工作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提升,部門協作、央地聯動更加密切,革命文物史實研究和價(jia) 值挖掘得以深化,革命文物保護級別得到提升,保護管理狀況顯著改善。據統計,全國登記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達3.6萬(wan) 多處、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萬(wan) 件(套),全國革命文物資源家底基本摸清,革命文物整體(ti) 保護取得突破。

  也應看到,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革命文物分布地域廣、類型多,保存狀況、保護難度、展示水平不一,特別是總量巨大的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狀況有待進一步改善。再比如,一些革命文物缺乏與(yu) 公眾(zhong) 連接的有效渠道,教育功能和社會(hui) 影響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保護好、闡釋好,是運用好的堅實支撐。一方麵,保護是革命文物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應加強對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獻檔案史料、口述資料的調查征集工作,做好館藏革命文物的認定、定級、建賬和建檔工作,並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種類、不同等級革命文物,科學製定保護策略。另一方麵,應進一步深化革命文物的研究和闡釋工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再現革命文物所承載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也需要進一步探索革命文物的創新傳(chuan) 播路徑。在河南,鄂豫皖革命紀念館將館藏資源與(yu) 市場需求相結合,開發“大別有禮”係列文創產(chan) 品,收獲良好社會(hui) 反響;在甘肅,南梁革命紀念館依托革命文物資源開展“南梁精神”進校園活動,將南梁精神傳(chuan) 承與(yu) 青少年思政課有機融合,拉近了學生與(yu) 革命文物的距離。實踐表明,堅持在保護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積極創新展陳形式、傳(chuan) 播方式、產(chan) 品形態,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將不斷增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chuan) 承紅色基因,是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動教材。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革命文物,講好黨(dang) 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我們(men) 定能更好地從(cong) 革命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強砥礪奮進的信心和勇氣。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