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科技賦能現代農業

發布時間:2024-01-18 15:4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秋番茄”、“小皇冠”西瓜、施泉葡萄……在上海市金山區的農(nong) 田裏,優(you) 質品種、先進技術、科技人才不斷成長,從(cong) 這裏飛向全國的農(nong) 業(ye) 品牌不勝枚舉(ju) 。2023年4月,金山區成功創建首批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發揮背靠上海超大城市的市場優(you) 勢,金山不搞“大而全”、專(zhuan) 注“小而美”,深耕細作,走出一條現代都市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院區合作培優(you) 種

  為(wei) 什麽(me) 金山瓜果分外香?這離不開上海農(nong) 業(ye) 科技的支撐。

  拿如今暢銷的金山“小皇冠”西瓜來說,上海市農(nong) 科院研究員陸世鈞曆經10多年,成功研發皮薄肉脆的黃瓤小型瓜品種“小皇冠”西瓜。然而,新品種卻在瓜農(nong) 和市場中遇冷。

  金山區通過小規模試種後,率先認可“小皇冠”的市場價(jia) 值。金山區向陸世鈞買(mai) 斷種子經營權,按照“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宣傳(chuan) 、統一技術、統一經營”的模式,在全區推廣種植“小皇冠”西瓜,迅速打開了市場。

  為(wei) 了幫助瓜農(nong) 掌握種植技術,金山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還邀請陸世鈞掛職擔任金山區農(nong) 技中心副主任,指導區裏的種植戶。

  如今,“小皇冠”在江蘇、海南、寧夏等地均建了種植基地。2023年,金山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撥款30萬(wan) 元,用於(yu) 支持製種基地翻新擴建,預期種子產(chan) 量可上升15%。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走進田間地頭,金山區農(nong) 技人員到上海市農(nong) 科院學習(xi) 先進農(nong) 業(ye) 技術,“院區合作”實現雙向人才輸送。雙方還共同建立番茄研發中心、食用菌產(chan) 業(ye) 研究院和40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支撐基地,推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惠及長三角:上海市農(nong) 科院在金山的哈密瓜研發基地成功試種“金蜜1號”哈密瓜,在浙江、江蘇等地推廣種植;上海市農(nong) 科院在金山培育試種葡萄新品種,打響金山“施泉葡萄”品牌。

  “上海擁有強大的農(nong) 業(ye) 科研力量,而前沿農(nong) 業(ye) 技術需要試驗試種,擁有29.6萬(wan) 畝(mu) 基本農(nong) 田的金山,是很好的‘試驗田’。”金山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主任葉文娣表示,“政企研”結對推動農(nong) 業(ye) 科技在金山不斷開花結果。

  數字農(nong) 業(ye) 強技術

  看中金山良田的,還有農(nong) 業(ye) 科技企業(ye) 。

  位於(yu) 金山區廊下鎮的京東(dong) 方後稷智聯植物工廠,全智能化控製溫室裏,一株株綠油油的生菜、芝麻菜在精準配比的營養(yang) 液裏茁壯成長;無人駕駛自動巡檢小車在苗床間“巡邏”拍照,運用企業(ye) 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記錄蔬菜的生長狀態;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遠程分析操控大棚內(nei) 的溫度、光照、通風等,並判斷是否可采收,實現了種植自動化、智慧化、無人化,年產(chan) 蔬菜達到300多噸。

  大市場、產(chan) 業(ye) 鏈條齊全、設施裝備智能化,還得離加工廠近才能保證蔬菜高品質……京東(dong) 方兜兜轉轉、幾番比較,最終選擇金山。這裏毗鄰浙江平湖、嘉善等地的農(nong) 業(ye) 重鎮,在金山“播種”的農(nong) 業(ye) 科技技術,也能較快在長三角乃至全國大規模複製推廣。

  “上海對精品農(nong) 產(chan) 品的旺盛市場需求,推動農(nong) 業(ye) 種植趨向科技化、數字化,為(wei) 高科技農(nong) 業(ye) 企業(ye) 提供了平台。”京東(dong) 方後稷智聯植物工廠總經理秦清說。

  同樣與(yu) 金山區結緣的還有國內(nei) 數字灌溉和可控農(nong) 業(ye) 供應商上海華維可控農(nong) 業(ye) 科技公司。“金山有現代農(nong) 業(ye) 需要的設施良田、產(chan) 品應用場景、裝備製造等。”公司創始人呂名禮說,華維落戶金山後,叮咚買(mai) 菜金山種植基地就全套引進華維自主研發的水肥一體(ti) 化灌溉係統。如今,華維產(chan) 品不僅(jin) 落地內(nei) 蒙古、安徽、湖南、重慶等地,還漂洋過海輸出到埃及、巴西等國,推動中國智慧灌溉和溫室裝備服務“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金山區已有35個(ge) 農(nong) 業(ye) 數字化基地納入數字農(nong) 業(ye) 場景發展範圍,為(wei) 農(nong) 業(ye) 科技企業(ye) 茁壯成長提供豐(feng) 厚土壤。

  農(nong) 技培訓育人才

  在“誰來種地、怎麽(me) 種地”這一問題上,葉文娣表示,破題的關(guan) 鍵是培養(yang) 更多既懂先進技術又懂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

  近年來,金山區持續開展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計劃,累計培育高素質農(nong) 民4462名,獲得證書(shu) 認定3908名,農(nong) 業(ye) 人員持證率達91.6%。上海浩豐(feng) 果蔬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梅慶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農(nong) 忙時節,梅慶波用自己掌握的新技能,配置農(nong) 藥、調試無人機、遙控無人機植保作業(ye) ……每天從(cong) 清晨5點執飛到傍晚,兩(liang) 人配合可以灑藥近400畝(mu) 地,“傳(chuan) 統方式一人一天最多10畝(mu) 。”梅慶波是金山最早一批試水無人機植保的農(nong) 戶。幾年前,他花費5萬(wan) 餘(yu) 元購置第一台植保無人機,並在位於(yu) 金山區的心意植保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培訓。

  如今,他的無人機除了給自家菜地打藥,還用於(yu) 服務周邊農(nong) 戶。“無人機植保精準、安全、高效,大家越來越認可。”他說。

  金山區持續推動新技術應用和人才培養(yang) 。在金山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的支持下,心意植保成立的無人機應用培訓中心開展技術培訓和作業(ye) 實訓等綜合性服務,無人機學員人均享受學費減免3000元。

  “在金山區政府部門的有力支持下,無人機植保以及相關(guan) 培訓市場迅速壯大起來。”心意植保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海霖說,目前公司已培訓無人機持證飛手5000餘(yu) 名。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