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遊熱力足(視線)
攀登四川省大邑縣西嶺雪山,感受“千秋雪”的浪漫;走進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冬奧場館,體(ti) 驗冰雪運動的快樂(le) ;乘坐民俗列車北上追雪,賞冰天雪地、品文化大餐;冬遊青海湖畔,觀大山大川、尋鄉(xiang) 土雪韻……近段時間,不少地方冰雪消費升溫,冰雪經濟紅火,冰雪旅遊供需兩(liang) 旺、熱力十足。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深入挖掘冰天雪地蘊藏的巨大經濟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生態價(jia) 值和文化價(jia) 值,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遊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定能讓“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成果更加鞏固,大江南北的冰雪故事愈發精彩。
——編 者
壯大品牌效應,河北——
冬奧賽道新魅力
本報記者 邵玉姿
冬季到河北,登臨(lin) 長城,欣賞氣壯山河的冰雪風光;漫步海濱,感受銀裝素裹的別樣風情;奔赴群山,暢享疾馳而下的冰雪樂(le) 趣……依托區位優(you) 勢,河北冰雪旅遊資源十分豐(feng) 富。
新雪季到來,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整合冰雪旅遊資源,推出冰雪旅遊精品線路,利用北京冬奧會(hui) 張家口賽區留下的豐(feng) 富資源,全麵提升冰雪旅遊產(chan) 品和服務。
位於(yu) 河北省西北部的張家口市崇禮區,是北京冬奧會(hui) 雪上項目的舉(ju) 辦地,這裏不僅(jin) 有如畫的風景,更有激情澎湃的冰雪運動。這裏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崇禮滑雪旅遊度假區,共建成雲(yun) 頂、太舞等8家滑雪場,擁有高、中、初級雪道175條總長166公裏,吸引眾(zhong) 多滑雪愛好者。
登上崇禮之巔,俯瞰冬奧場館群,遠眺北國風光,然後順著雪道從(cong) 山頂疾馳而下,在太陽下與(yu) 皚皚白雪共同飛舞。這個(ge) 雪季,來雲(yun) 頂滑雪公園體(ti) 驗“冠軍(jun) 賽道”,是許多滑雪愛好者的願望。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這裏舉(ju) 辦了自由式滑雪及單板滑雪空中技巧等6個(ge) 項目的比賽。作為(wei) 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及冬殘奧會(hui) 競賽場館之一,雲(yun) 頂滑雪公園是唯一一個(ge) 依托現有雪場改造的雪上競賽場館。目前,平行大回轉、障礙追逐、坡麵障礙技巧“降維”的冬奧同款地形公園,已對大眾(zhong) 開放。U型場地、雪上技巧、空中技巧賽道則為(wei) 國家隊提供訓練保障。
據介紹,2023年,崇禮區共接待遊客724.51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6.97億(yi) 元。“新雪季,我們(men) 還準備了雪上電音節、交響音樂(le) 會(hui) 、雪地摩托等豐(feng) 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讓前來遊玩的遊客感受不一樣的旅程。”崇禮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韓曉玉表示,接下來,將依托崇禮冰雪旅遊資源集聚優(you) 勢,持續提升冰雪旅遊熱度。
依托“暖雪”資源,四川——
蜀山玩雪好安逸
本報記者 王明峰
“憶在西州遇雪時,繡筵處處百花圍。”古往今來,蜀山冰雪寄托了無數浪漫詩意。四川地跨高原、丘陵、盆地等多個(ge) 地貌單元,地熱溫泉資源豐(feng) 富,擁有獨特的“暖雪”資源,是全球低緯度冰雪觀光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四川深入貫徹落實“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開發冰雪旅遊精品路線和產(chan) 品,建設一大批高品質冰雪觀光景區。
冬季的318國道(四川段),沿途經過成都市、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點綴著冰川、雪山與(yu) 天然溫泉,分布著大量複合型冰雪旅遊勝地。沿著國道來到阿壩九寨溝,隻見坡巒上玉樹瓊花、銀裝素裹,溝穀間綠水清波、飛瀑流輝。白雪和藍天映襯出耀眼的光輝,疊瀑與(yu) 玉樹演繹著跌宕的風姿,山巒與(yu) 彩池變幻著奇異的形色。離此不遠的黃龍景區靜謐如夢,大雪中的彩池更加明豔透亮,水流幻化成美麗(li) 的冰瀑。
不久前,成都冬季冰雪溫泉旅遊季在大邑縣西嶺雪山啟幕。“窗含西嶺千秋雪”,位於(yu) 成都市大邑縣的西嶺雪山素有美名。雪山最高峰大雪塘,海拔5300多米,終年積雪不化,景色壯觀。如今的西嶺雪山也是首批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國家體(ti) 育旅遊示範基地。“西嶺雪山景區還與(yu) 山下花水灣古海水溫泉聯動,山上滑雪,山下泡溫泉,形成‘一冷一熱’‘一動一靜’的獨特旅遊體(ti) 驗。”大邑縣文旅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位於(yu) 眉山市洪雅縣境內(nei) 的瓦屋山,山形如桌子一般。深冬,冷杉和雲(yun) 杉被寒風吹過,樹枝上附著的冰雪猶如千萬(wan) 朵梨花爭(zheng) 相開放,瓦屋山成為(wei) 晶瑩剔透的“琉璃世界”。冬日也是在瓦屋山觀賞雲(yun) 海的最佳時節,山頂時不時就會(hui) 出現壯闊的“雲(yun) 海奇觀”。如今,瓦屋山憑借其豐(feng) 富的冰雪資源和創新的旅遊產(chan) 品,已成為(wei) “冬遊四川消費季”的重要目的地。
近年來,四川重點推出一批“冰雪+民俗風情”“冰雪+溫泉度假”等冬季旅遊特色產(chan) 品。據介紹,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四川在全省範圍開展主題為(wei) “賞蜀山冰雪·享攀西暖陽”的“冬遊四川消費季”活動。同時,四川將舉(ju) 辦各類文藝展演展播、文化惠民演出、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等1800餘(yu) 場,各類營業(ye) 性演出570餘(yu) 場。“冬遊四川,‘冷資源’迸發的‘熱活力’讓我們(men) 感受到與(yu) 北方完全不同的冰雪體(ti) 驗,果然安逸得很。”遊客楊女士表示。
探索高原特色,青海——
山川冬景多旖旎
本報記者 喬(qiao) 棟
“夏天看山,冬天觀雪。”臘月裏,在青海省海東(dong) 市平安驛旅遊小鎮,遊客熊凱推著冰車,帶著孩子正在冰麵上嬉鬧遊玩。“我早就做好了攻略:下午玩冰上運動,晚上住在小鎮民宿,吃完柴火雞,再去欣賞冰上‘打鐵花’,第二天老街上逛一逛、喝個(ge) ‘蓋子’茶,這個(ge) 周末很充實。”
冰雪旅遊,在青海省已火了挺久。說到體(ti) 驗感最強的,當數滑雪運動與(yu) 冰上項目。得益於(yu) 大山大川的自然地理環境,青海的雪山資源豐(feng) 富。據青海省體(ti) 育局冬季戶外賽事中心主任李衛東(dong) 介紹,青海有16家滑雪場,“每到冬天,不少滑雪愛好者就前來滑雪,帶動西寧、海東(dong) 等地消費。”不久前的元旦假期,來自西寧的戶外愛好者付江和朋友來到崗什卡雪峰進行攀登。位於(yu) 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nei) 的崗什卡雪峰是“國家滑雪登山訓練基地”,到了冬天依舊熱度不減,門源已舉(ju) 辦多屆“崗什卡國際滑雪登山交流大會(hui) ”。李衛東(dong) 介紹,除了崗什卡雪峰,青海玉樹境內(nei) 的玉珠峰也在積極打造攀登小鎮,“2023年被‘雪山攀登’吸引而來的遊客近萬(wan) 人。”
作為(wei) 青海的名片,冬季的青海湖雖然冰封,但仍有諸多遊客慕名而來。走到湖邊,隻見層層疊疊的碎冰堆砌在湖邊,晶瑩剔透。剛察縣文旅局副局長賈振斌介紹:“我們(men) 啟動‘冬遊海北’係列活動,遊客可以近距離感受冬天的青海湖。”
青海結合特色民族文化的冰雪旅遊正成為(wei) 新看點。1月15日,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舉(ju) 辦了冬季那達慕暨首屆冰雪文化旅遊節。當天,不僅(jin) 有雪地踢毽子、雪地騎馬射箭等活動,還有冰雪文化牆、十二生肖花燈等文化元素豐(feng) 富的冰雪展。
新雪季,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圍繞“河湟民俗文化”“河湟古道冰雪”等主題,推出11條冬春季精品旅遊線路,其中既包括串聯沿線自然風光的“滑雪路線”,也包括湟源的宗家溝景區大型冰瀑、冰掛景觀等“冰雪風光路線”,還有包括湟源排燈、酥油花燈會(hui) 等民俗表演的旅遊線路。據介紹,從(cong) 元旦假期到春節假期,青海省共推出冬春季文化旅遊體(ti) 育活動200多項。
串聯沿途風景,黑龍江——
民俗列車讓人迷
本報記者 祝大偉(wei)
“乘著火車,玩轉冰雪”。近年來,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動黑龍江省重點冰雪旅遊、冰雪文化、冰雪體(ti) 育、冰雪賽事等項目,積極推進“專(zhuan) 列+文旅”融合發展,開設多趟民俗列車,為(wei) 廣大遊客開辟更多有吸引力的“冰雪之旅”,輻射帶動沿線文旅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
乘著燈光璀璨的夜色,K7041次列車從(cong) 哈爾濱出發,一路向北,駛向廣闊的林海雪原,經過18個(ge) 多小時抵達終點漠河。“車廂總是爆滿。”列車長穆山山在這1200多公裏的鐵路線上已經跑了20多年。
傳(chuan) 統年畫、喜慶窗花……都布置到了民俗列車的主題車廂裏。一路上,乘客在車廂內(nei) 參與(yu) 剪紙、包餃子等民俗互動活動,還可以換上東(dong) 北花棉襖等特色服飾,品嚐凍柿子、凍梨等特色美食。
體(ti) 驗民俗,賞冰樂(le) 雪,民俗列車把東(dong) 北農(nong) 家味兒(er) 搬進火車,讓車內(nei) 車外都是風景。“一路冰雪畫廊。”南方遊客張女士這樣總結自己的冰雪列車之旅。沿著民俗列車行駛的線路,遊客可以觀哈爾濱城市冰雪的美輪美奐,看鬆嫩平原變廣袤雪原,穿過大興(xing) 安嶺林海,一路奔向漠河。“一趟民俗列車串聯起獨有的冰雪風景。”這一冬的旅遊熱,讓穆山山對自己值乘的列車“刮目相看”。
據介紹,目前,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探索旅遊列車市場化運行模式,除了民俗列車,還開行牡丹江、伊春、漠河等方向的多個(ge) 定製化主題旅遊列車,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12日 0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