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縣:電商直播為鄉村振興增添“雲”動力
近年來,通遼市開魯縣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wei) 促進群眾(zhong) 增收的有效抓手,依托直播帶貨新業(ye) 態,推動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添“雲(yun) ”動力。
“我們(men) 希望通過電商直播的方式,銷售我們(men) 家鄉(xiang) 的農(nong) 產(chan) 品,讓我們(men) 的農(nong) 產(chan) 品能走向大江南北。”
在黑龍壩鎮合力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鎮幹部杜洪茹當起了“帶貨主播”,正向直播間的粉絲(si) 們(men) 介紹本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糯玉米糝。通過方寸屏幕,讓“土味”農(nong) 產(chan) 品乘上互聯網的快車,走進千家萬(wan) 戶大市場。
“我們(men) 黑龍壩鎮的15個(ge) 行政村推行了‘一村一品’,像合力村的糯玉米係列產(chan) 品、忠厚村的蒲公英茶,還有‘壩上蟲草雞’‘林中生態鵝’。我希望通過電商平台這個(ge) 方式、通過自己的這份力量,讓我們(men) 的農(nong) 產(chan) 品能夠走上互聯網。”杜洪茹表示,她願意為(wei) 家鄉(xiang) 代言,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自己的青年力量。
去年以來,黑龍壩鎮合力村以“黨(dang) 支部+合作社+基地”的方式,整合本村土地1500畝(mu) 種植糯玉米、富硒玉米,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統一加工,通過延伸產(chan) 業(ye) 鏈、線上線下銷售實現增產(chan) 增收。截至目前,已銷售 2800 多單,實現銷售收入25萬(wan) 元左右。
“我們(men) 的糯玉米通過色選進行加工,生產(chan) 顆粒大小不等的4種碴和玉米麵、餃子粉,並通過純手工、木頭火、大鍋台蒸製豆包、年糕進行銷售。”黑龍壩鎮合力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周瑞介紹說,糯玉米係列產(chan) 品銷售火爆,離不開電商直播的助力。
在麥新鎮好力歹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白海燕正在培訓百人電商直播團隊成員如何吸粉、怎麽(me) 帶貨,引導村民借助互聯網增收。
與(yu) 合力村線上線下“打組合拳”銷售本地農(nong) 產(chan) 品的模式不同,好力歹村成立百人電商直播團隊,引領村民“抱團發展”,實現農(nong) 閑人不閑、居家“雲(yun) ”賺錢。身為(wei) 本村帶頭人,白海燕通過直播帶貨增加收入的同時,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分享給村民,牽頭成立了好力歹村百人電商直播團隊,帶領更多的群眾(zhong) 增加收入。
“我們(men) 村成立的百人電商直播團隊主要有兩(liang) 個(ge) 目的,一個(ge) 是讓村民利用農(nong) 閑時間發展電商,一家一戶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算富;再一個(ge) 就是我們(men) ‘百人電商直播團隊’成型以後,我們(men) 村的3000多畝(mu) 地林果還有大米銷路就不愁了,而且還能賣個(ge) 好價(jia) 錢。”談及成立直播團隊的初衷,白海燕這樣說。
村民董連華加入百人直播團隊後,利用農(nong) 閑時間通過直播帶貨收獲了第一桶金。
“我現在有5000多個(ge) 粉絲(si) ,賣了30多單貨,賺了500多塊錢了。我覺得電商直播是一條增收之路。”董連華開心地說。
開魯縣在鼓勵直播帶貨、加大電商培訓力度發展電子商務的同時,還依托中國農(nong) 業(ye) 品牌戰略推進中心、京東(dong) 、中網電商等平台拓展線上營銷空間,打造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新高地”。(內(nei) 蒙古日報記者 郭洪申 開魯縣融媒體(ti) 中心記者 張美娜 胡建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