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飯碗服務“大”民生 海澱永定路社區閑置空房變身便民助餐點
“我和老伴現在都來助餐點買(mai) 飯,既方便又可口。”“助餐點就在樓下,而且幹淨衛生,我們(men) 吃著都很安心。”近日,海澱區永定路社區助餐點正式麵向居民開門營業(ye) ,“煙火氣”在家門口升起,這讓不少老人感到十分開心。
助餐點為(wei) 老年居民提供“食”惠
不到中午11點,在永定路助餐點門前,就有10多位社區居民排起了隊。助餐點的工作人員隨後將菜品裝入小餐車,餐車內(nei) 的餐食葷素搭配、色彩鮮亮、香氣四溢,工作人員逐一將菜品裝入老人的飯盒,不一會(hui) 兒(er) ,就完成了一人餐食打包工作。
紅燒肉、西紅柿炒雞蛋、白米飯......據了解,永定路助餐點位於(yu) 北太平路16號院,每天中午向社區居民提供6-7個(ge) 菜品及主食,包括2個(ge) 葷菜、3個(ge) 半葷菜和1-2個(ge) 素菜,由海澱太平路社區養(yang) 老服務驛站進行配餐,品種多樣的菜品,滿足了居民,尤其是社區老年居民的日常就餐需求。
永定路街道市民活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為(wei) 滿足老人多元化的就餐需求,助餐點每天都會(hui) 為(wei) 居民提供不同套餐,變著花樣讓老人盡享幸福“食”光,同時,助餐點也支持現場和線上及電話訂餐均,居民可通過現金、手機支付、養(yang) 老助殘卡支付。
“我現在已經是常客了,這裏吃著順口,價(jia) 格也合適。”家住北太平路16號院的李奶奶說道,“助餐點就在樓下,把飯買(mai) 回家,用不了10分鍾。”同樣感受到便利的還有居民張女士,她說道,“以前總是中午回家給孩子做飯,時間緊張得不得了,現在有了助餐點,省了我不少時間,一個(ge) 葷菜一個(ge) 素菜,不到20塊錢。”
小區閑置空房怎麽(me) 用居民商量著辦
解決(jue) 好老年人助餐這件‘關(guan) 鍵小事’,是推動社區老服務的一件大事。北太平路16號院60歲以上老年人約550人,由於(yu) 小區距離周邊養(yang) 老驛站和食堂都有一定距離,如何就近就便解決(jue) 高齡老人“吃飯難”的問題成了居民關(guan) 注的焦點,建設一個(ge) “家門口”的助餐點也成了居民的迫切希望。
永定路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月娥表示,由於(yu) 助餐點的空間有限,無法滿足居民現場用餐的需求,“送餐上門”的模式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支持。
為(wei) 此,社區多次協調街道有關(guan) 部門、產(chan) 權方和居民召開民情議事會(hui) ,對助餐點選址、運行模式、配餐方式、菜品選擇、收費模式等多項事宜進行商討,摸清轄區老年人真實的助餐需求、就餐方式,爭(zheng) 取靈活多樣解決(jue) 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
2023年,在永定路街道和永定路社區的推動下,產(chan) 權單位在現有條件下,騰出一間閑置房屋進行了改造,一種“送餐到社區”運行模式的助餐點正式落地永定路社區,居民通過微信群線上訂餐,線下由養(yang) 老驛站工作人員送餐到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吃到熱乎的飯菜。
陳月娥表示,如今,每天都有80-100人次的居民會(hui) 來到助餐點吃飯。助餐點的開設,不僅(jin) 滿足了居民的日常飲食需求,也進一步提升了他們(men) 的生活品質。在這裏,居民們(men) 可以享受到新鮮、健康、美味的食品,同時也為(wei) 社區養(yang) 老服務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太平路養(yang) 老驛站負責人表示,針對老年人的就餐需要,社區居委會(hui) 和助餐點工作人員會(hui) 及時反饋,我們(men) 也將圍繞如何將老年助餐點建設更加合理、菜品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飯菜更加衛生健康、服務更加溫馨貼心等方麵,努力讓每一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吃得舒心、放心、省心,不斷提升養(yang) 老餐桌服務質量,盡己所能為(wei) 老人們(men) 做好服務。
今年,永定路街道將持續推進老年助餐工作,探索多層次供給,推進養(yang) 老服務中心建設,完善養(yang) 老驛站及老年餐桌全覆蓋,預計今年在地區範圍內(nei) ,新增5處助餐點,完善“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打通為(wei) 老服務“最後一百米”,讓百姓生活更有溫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