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換新+回收”新模式深挖以舊換新促消費潛力
趙薑
3月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記者會(hui) 上表示,將以“四大行動”助推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其中之一是實施回收循環利用,建立健全回收利用體(ti) 係,加強“換新+回收”新模式發展,暢通資源循環的利用鏈條。
推動新一輪以舊換新是當前促消費的重要舉(ju) 措。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提出,推動各類生產(chan) 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鼓勵汽車、家電等傳(chuan) 統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大規模回收循環利用,加強換新+回收物流體(ti) 係和新模式發展。這既契合了當前提振消費的現實需要,也精準順應了大宗消費品和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的趨勢。
相較之前推出的多輪以舊換新行動,這一次有著鮮明的特點,突出表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參與(yu) 以舊換新的消費品將更為(wei) 豐(feng) 富。如之前主要以汽車、傳(chuan) 統家電為(wei) 主,這一輪進一步延伸至電腦、手機等數字化、電子化消費品。一來因為(wei) 這類消費品更換頻率和更新換代速度更快,二來由於(yu) 在加速普及後,國內(nei) 電腦、手機等電子產(chan) 品保有量大增,以舊換新的空間非常大。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手機產(chan) 量為(wei) 15.6億(yi) 部,國內(nei) 市場手機總體(ti) 出貨量達2.72億(yi) 部。
第二個(ge) 特點是,當前社會(hui) 以舊換新流通體(ti) 係愈發完善。近年來,國內(nei) 興(xing) 起了一批網絡二手交易和回收平台,通過自建平台、網絡或與(yu) 品牌方、渠道方合作進行舊品回收和二手交易,在促進商品流通、梯度消費和以舊換新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些二手交易平台和回收體(ti) 係的建立,從(cong) 一個(ge) 方麵為(wei) 落實中央財經委會(hui) 議提出的“推動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強換新+回收物流體(ti) 係和新模式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和循環利用意識不斷增強,對於(yu) 商品以舊換新的需求越來越突顯,這也為(wei) 促消費打開了一個(ge) 新空間。以手機為(wei) 例,我國平均每年產(chan) 生的廢舊手機達4億(yi) 部以上,由此對應的以舊換新消費潛力自然不可小覷。但客觀上,由於(yu) 過去換新+回收新市場模式不成熟,供需信息銜接不夠精準、回收價(jia) 格不透明、二手產(chan) 品質量評估缺乏權威標準等現實情況,導致對這一潛在消費空間的挖掘明顯不足。而在當前背景下,二手交易和回收市場加速成型並不斷走向規範,無疑為(wei) 解決(jue) 上述問題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二手交易和回收平台的發展,具有循環經濟發展的典型特征。以二手手機交易平台“轉轉”為(wei) 例,一方麵通過自建平台,以上門回收、門店回收和郵寄回收等多種方式觸達消費者,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實現以舊換新,降低信息對接成本;另一方麵,通過建立專(zhuan) 業(ye) 化的電子產(chan) 品質量評估和驗機服務體(ti) 係,並借助大數據等機製讓價(jia) 格更透明,售後服務更完善,緩解了消費者對消費二手產(chan) 品的顧慮,由此進一步提高消費者以舊換新、循環利用的積極性,擴大商品流轉效率及梯度消費空間。這有利於(yu) 將“換新”與(yu) “回收”精準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閉環,從(cong) 中開發新的消費動能。
在提振消費上,我國從(cong) 來就有著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而鼓勵、推動換新+回收新模式發展,有利於(yu) 進一步發揮並擴大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一端滿足了消費者的新需求,可最大程度挖掘“以舊換新”助力消費提振的作用,另一端暢通了資源循環利用鏈條,積極助力環保化、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實乃多贏之善舉(j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