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滿足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無影燈)
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等10部門出台《關(guan) 於(yu) 推進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快兒(er) 科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要求到2035年,基本形成城鄉(xiang) 均衡、協同高效的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更好滿足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這對於(yu) 解決(jue) 兒(er) 科醫療資源不足具有重要意義(yi) 。
近年來,我國兒(er) 科建設成效明顯,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不斷健全。即便如此,對於(yu) 我國近3億(yi) 的兒(er) 童人口來說,兒(er) 科優(you) 質醫療資源仍顯不足,患兒(er) 看病難一定程度上存在,特別是在季節性兒(er) 童疾病高發期,患兒(er) 就診較為(wei) 集中,供需矛盾更為(wei) 突出。
落實《意見》要求,增加兒(er) 科醫療資源供給,需多管齊下。
加快兒(er) 科人才培養(yang) 。兒(er) 科優(you) 質醫療資源不足的重要表現是兒(er) 科醫生不足。因此,一方麵醫學院校要根據需求和教學資源情況,適當擴大招生人數;另一方麵,要注重兒(er) 科常見病、多發病規範化診療培訓,向臨(lin) 床輸送更多高素質兒(er) 科醫生。
提高兒(er) 科醫生待遇。患兒(er) 就診溝通難、問診難、吃藥難、救治難,相對成人患者,接診患兒(er) 時間更長,工作壓力更大。但兒(er) 科收費相對較低,醫生績效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工作積極性。因此,需要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jia) 格,更多體(ti) 現對兒(er) 科的支持。此外,綜合醫院要在內(nei) 部統籌好薪酬分配,充分考慮兒(er) 科醫生工作特點,適當增加薪酬待遇。
加強兒(er) 科軟硬件建設。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要建強兒(er) 科,強化人財物支持兒(er) 科建設,更好擔起社會(hui) 責任。
提升兒(er) 科醫療服務能力。首先,要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資金支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兒(er) 科。其次,促進兒(er) 科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國家兒(er) 童醫學中心和國家兒(er) 童區域醫療中心要在兒(er) 科疑難危重症診斷與(yu) 治療、骨幹力量培養(yang) 、主要疾病臨(lin) 床研究等方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省級醫院要加大對本省兒(er) 童醫療服務薄弱地區支持力度,縮小市縣兒(er) 科醫療服務能力差距;各市縣級醫院要發揮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ti) 的分級診療製度優(you) 勢,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xiang) 鎮衛生院的兒(er) 科支持力度,提升服務能力。再次,提升兒(er) 童重大疾病診療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聚焦兒(er) 童重大疾病,以專(zhuan) 科發展帶動兒(er) 科重大疾病診療能力提升。此外,要加強兒(er) 科專(zhuan) 科聯盟建設,發揮牽頭醫院的技術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開展兒(er) 科遠程醫療、遠程教學及互聯網診療,提高兒(er) 科優(you) 質醫療資源可及性。
兒(er) 童健康關(guan) 係千萬(wan) 家庭,促進兒(er) 科優(you) 質醫療資源區域均衡布局,提升兒(er) 科醫療服務能力,是健康中國建設題中應有之義(yi)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補齊兒(er) 科、老年醫學、精神衛生、醫療護理等服務短板。”期待各方積極主動落實責任,為(wei) 更好滿足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貢獻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8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