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山東陣地前移 政策幹貨送上樓

發布時間:2024-03-19 10:33:00來源: 大眾新聞客戶端

  近日,“科創人才政策進樓宇”活動走進人工智能大廈,圍繞創新創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申報、國家級和省級人才申報等內(nei) 容進行了細致解讀。截至目前,濟南高新區齊魯軟件園發展中心(信通園)已累計為(wei) 12處樓宇、170家企業(ye) 送去政策宣講。

  “宣講很有針對性,我們(men) 係統了解了各級人才政策,最近剛申報了一名國家級人才。”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綜合法務部項目申報員司君峰告訴記者,他們(men) 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ye) ,致力於(yu) 構建“平台+數據+應用+服務”的雲(yun) 生態產(chan) 業(ye) 圈,提供係統全麵的產(chan) 業(ye) 賦能服務。企業(ye) 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吃透人才政策,對於(yu) 製訂人才招引計劃等大有裨益。

  近年來,樓宇經濟已成為(wei) 促進城市空間優(you) 化和高效利用、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企業(ye) 上樓,服務也得跟得上。齊魯軟件園發展中心(信通園)以軟件立園,“大圓環”主體(ti) 可以容納上萬(wan) 人辦公,周邊更是集聚了超300座產(chan) 業(ye) 樓宇載體(ti) ,大量的企業(ye) 和人才迫切需要政策支持。以係列宣講活動為(wei) 抓手,齊魯軟件園堅持精準聚焦、多方聯動,打破空間圈層壁壘,著力打造樓宇服務新高地。

  “我們(men) 圍繞‘精’字做文章,精心梳理政策‘幹貨’,挑選適合科技企業(ye) ‘體(ti) 質’的政策合集;花心思豐(feng) 富宣講形式,讓政策信息一目了然;各階段精準發力,從(cong) 前期申報到中期輔導再到後期服務,夯實政策兌(dui) 現的基礎。”齊魯軟件園發展中心(信通園)科技信息部副部長趙璽介紹,根據前期調研反饋的需求,他們(men) 結合樓宇企業(ye) 特點,針對性邀請科創、人才、財務、金融、法律等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家對企業(ye) 進行專(zhuan) 項培訓,通過個(ge) 性化、定製化服務,讓企業(ye) 享受紅利、感受便利。

  如何將這些政策養(yang) 分及時且源源不斷地輸送給企業(ye) ?齊魯軟件園專(zhuan) 門打造了一支政策宣講隊伍,將服務陣地搬進樓宇,推動惠企政策“應享盡享、直達快享”,實現了從(cong) “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我們(men) 設立了10個(ge) 樓宇運營服務站點,以此為(wei) 支撐,工作人員每周前往不同的產(chan) 業(ye) 載體(ti) 開展政策宣講,進駐企業(ye) 隻需上下樓即可參加培訓。”趙璽告訴記者,他們(men) 還加強了與(yu) 樓宇運營商的聯動,實現了從(cong) “唱獨角戲”到“跳雙人舞”的轉變。

  “目前,我們(men) 園區已吸納注冊(ce) 企業(ye) 100餘(yu) 家,進駐率超80%,基本都是科技型企業(ye)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為(wei) 主。”濟南產(chan) 發園區投資發展集團創博科技產(chan) 業(ye) 園運營方項目負責人崔劉琴介紹,他們(men) 打造了園區賦能中心和雙創基地,聯合齊魯軟件園將服務和政策給企業(ye) 送上門,助力企業(ye) 跨越式發展。

  “這樣一場場政策上門活動,既實用又實惠,不僅(jin) 讓我們(men) 了解到政府助企的力度,還感受到服務的溫度。”政策宣講進樓宇,縮短的是物理距離,延伸的是貼心服務。不少企業(ye) 為(wei) 這種改變點讚。

  優(you) 質服務已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2023年,齊魯軟件園紮實做好暖企惠企工作,“線上+線下”對接服務企業(ye) 超2000家,瞄準企業(ye) “需求側(ce) ”組織開展項目培訓會(hui) 、專(zhuan) 家輔導會(hui) 等超40場;園區工業(ye) 產(chan) 值增速達17.7%,751家企業(ye) 獲評高新技術企業(ye) ,3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3人獲評泰山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3人獲評海外工程師。

  “為(wei) 推動服務窗口前移,我們(men) 將針對樓宇運營團隊開展培訓,組建專(zhuan) 職服務隊伍,建立標準化、可複製的企業(ye) 服務體(ti) 係,引導樓宇運營商轉變傳(chuan) 統商務運營的理念和方式,當好‘樓小二’,通過一站式、嵌入型的‘保姆式’服務為(wei) 企業(ye) 賦能。”趙璽表示,齊魯軟件園不僅(jin) 要為(wei) 周邊樓宇提供政策服務,還將提供“雙招雙引”、技術支持、投融資輔導、品牌塑造等多項服務,讓樓宇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孵化器、服務要素集中地、科技人才集散地,成為(wei) 推動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王健 王宇)

  (責編:公雪、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