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北疆綠色長城(美麗中國)
編者按:綠化祖國要擴綠、興(xing) 綠、護綠並舉(j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首都義(yi) 務植樹活動時強調,“三北地區是國土綠化的主戰場,要把更多力量集中到‘三北’工程建設上來,築牢北疆綠色長城。”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要突出治理重點,全力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正是春季植綠時,一代代治沙人俯身大漠,傾(qing) 情堅守,以植樹造林的點滴努力,把祖國北疆這道萬(wan) 裏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
內(nei) 蒙古磴口縣防沙林林業(ye) 管護中心護林員金振雲(yun) ——
科學造林,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本報記者 張 棖
春風拂過,麵龐黝黑的金振雲(yun) (見圖一,鄧鵬程攝)扛著鐵鍬,行走在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中。目之所及,到處是一人多高的成片梭梭、花棒和紅柳。
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東(dong) 部邊緣的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地處“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重要區域,曾飽受風沙肆虐之害。
上世紀50年代起,磴口縣號召全縣人民植樹造林、封沙育草、防風固沙,金振雲(yun) 的父親(qin) 金玉村就是磴口縣防沙林場(現磴口縣防沙林林業(ye) 管護中心)的第一代護林員。在金振雲(yun) 的記憶裏,父親(qin) 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肩扛樹苗,翻越一座座大沙丘,尋找為(wei) 數不多的濕沙地,再用1米多長的鐵釺、引錐,挖出深坑、栽種樹苗。曆經10年,大家合力在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邊緣構築起一條308華裏長、30至100米寬的“308華裏防沙林帶”。
1986年,金振雲(yun) 也加入植樹造林的行列。隨著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的相繼實施,他發現,植樹造林的方式與(yu) 治沙效果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樹種選擇上,我們(men) 將過去的沙棗、沙柳更換為(wei) 需水量與(yu) 蒸發量更小、更適合本地的梭梭、檸條、花棒等耐旱灌木,構建灌木防風固沙林;在固沙方式上,通過構建一個(ge) 個(ge) 草方格,以網格固沙等工程技術手段鎖住移動沙丘。”金振雲(yun) 介紹。
前些年,金振雲(yun) 和同事們(men) 完成了“308華裏防沙林帶”的更新改造工程。近些年,“高壓水打孔植苗造林”“冷藏苗避風造林”等新技術在磴口縣的應用,讓造林效率與(yu) 成功率得到極大提升。金振雲(yun) 感歎:“新技術可以延緩樹苗的發芽期,以前每年隻有春季一個(ge) 月造林季,現在可延長至三四個(ge) 月。”
近日,內(nei) 蒙古自治區發布2024年第1號總林長令,明確要精心組織實施“三北”工程,科學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巴彥淖爾市等5盟市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共同打好“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今年春季,磴口縣正在采取“工程固沙+灌木造林+退化林修複+森林撫育+農(nong) 牧民利益聯結”等治理模式,持續推進生態治理。
遼寧彰武縣章古台林場護林員李東(dong) 魁——
與(yu) 林為(wei) 伴,堅守科爾沁沙地南緣
本報記者 郝迎燦
“之前栽下的500多畝(mu) 樟子鬆幼苗還沒膝蓋高,一天不去轉悠幾趟,心裏總不踏實。”天剛蒙蒙亮,快60歲的李東(dong) 魁(見圖二,彰武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就出門了。
李東(dong) 魁是遼寧彰武縣章古台林場的一名護林員。彰武縣地處“三北”工程科爾沁、渾善達克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的重點區域,章古台林場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是三北防護林的一部分。
1987年,李東(dong) 魁退伍後來到章古台林場工作。那時條件艱苦,林場沒通電,沒有自來水,蔬菜、日用品都要到5公裏外的集市上去買(mai) 。李東(dong) 魁一個(ge) 人巡邏、一個(ge) 人挑水、一個(ge) 人做飯,與(yu) 林為(wei) 伴、以山為(wei) 家,如樟子鬆般紮根沙地,開始了迄今37年的護林生活。
“爬坡穿林,翻沙越障,開始全靠一雙腳底板,後來林場給我配了匹馬,前幾年才買(mai) 了拖拉機。”李東(dong) 魁說。
跋涉了一個(ge) 多小時,李東(dong) 魁到了兩(liang) 公裏外的一片樟子鬆幼林。他在林地周邊仔細察看,又順著地勢攀到高處四下張望,“沙地裏種鬆樹不容易,把鬆樹種活更難,如果不留神,幼苗被牲畜啃食了,這一整年的辛苦都白費了。”
臨(lin) 近中午,李東(dong) 魁從(cong) 包裏掏出兩(liang) 個(ge) 饅頭、一小袋鹹菜,對付兩(liang) 口接著動身,“前幾年有幾片林子鬧過鬆毛蟲害,我得定期監測。這幾年經過飛防作業(ye) ,鬆毛蟲基本消失,但還是不能大意。”
“護林30多年,哪片林子是哪年栽下的,我都記得。”李東(dong) 魁打量著眼前的樟子鬆說,“這裏的每棵樹,都在我心裏。”
2023年8月,科爾沁、渾善達克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片區推進會(hui) 在章古台林場召開。今年,彰武縣計劃實施高標準植被綜合蓋度提升工程,科學采取更替修複、擇伐補植、撫育修複等措施,營造複合型森林結構。同時,提高造林標準,選用鄉(xiang) 土樹種,采取喬(qiao) 灌混交、針闊混交模式,提升林分的生產(chan) 率和穩定性,全麵開啟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攻堅態勢。
新疆且末縣防風治沙工作站工作人員帕提古麗(li) ·亞(ya) 森——
播撒綠色,阻擋塔克拉瑪幹沙漠侵襲
本報記者 李亞(ya) 楠
“春季植樹開始了,得做些準備……”帕提古麗(li) ·亞(ya) 森(見圖三,且末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剛處理完手頭的工作,熟練地騎上摩托車,向著那片熟悉的林區出發了。
帕提古麗(li) ·亞(ya) 森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人。且末縣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是“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的重點區域,縣城與(yu) 沙漠僅(jin) 隔著車爾臣河。帕提古麗(li) ·亞(ya) 森指著眼前的林子:“這裏原來就是一片沙漠,你看現在,林子已經有12.9萬(wan) 畝(mu) 這麽(me) 大了!”
1998年,為(wei) 了阻擋沙漠大規模侵襲,且末縣成立防風治沙工作站,啟動河東(dong) 防沙治沙生態工程。2005年,帕提古麗(li) ·亞(ya) 森大專(zhuan) 畢業(ye) 後來到治沙站工作,成為(wei) 且末縣第一批防沙治沙女護林員之一。
沙漠中種樹不易,大家第一次種的樹,成活率隻有30%到50%,每年都要反複補種。樹種活了,後期管護也很重要,帕提古麗(li) ·亞(ya) 森和同事們(men) 每天都要檢查滴灌帶是否完好、新栽苗木長成什麽(me) 樣。
種樹多年,帕提古麗(li) ·亞(ya) 森最關(guan) 心的,就是沙漠裏的樹苗長得怎麽(me) 樣。2017年,她有機會(hui) 乘坐飛防作業(ye) 飛機,從(cong) 河東(dong) 生態治沙基地上空鳥瞰,“看到沙漠裏長長的綠帶往前延伸,第一次知道我們(men) 幹了件多麽(me) 了不起的事。”
經過幾代人的植樹造林,且末縣逐步在車爾臣河以東(dong) 的沙漠區域建成了一條東(dong) 西寬1至7公裏不等、南北長約23公裏的生態長廊,有效阻擋了沙漠侵蝕。每年春季,且末縣還會(hui) 組織全縣幹部群眾(zhong) 植樹,至今已有超過150萬(wan) 人次參與(yu) 。
近日,新疆發布2024年第1號總林長令。通過持續播撒綠色,如今,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已經形成了長達2761公裏的綠色阻沙防護帶。
“現在,隻要補齊最後的285公裏,整個(ge) 環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阻沙防護帶就能閉合,且末縣就位於(yu) 這285公裏阻沙防護帶上。”帕提古麗(li) ·亞(ya) 森說,“今年,我們(men) 要在河東(dong) 生態治沙基地植樹2萬(wan) 多畝(mu) ,隻要我還拿得動鐵鍬,就會(hui) 一直種下去。”
本期統籌:張 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