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遼寧春耕:一場田埂上的農技答問
原標題:一場田埂上的農(nong) 技答問(春耕進行時)
早上6點剛過,遼寧省農(nong) 科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肖萬(wan) 欣就和3名同事來到了沈陽站,準備趕往260公裏外的鐵嶺市昌圖縣三江口鎮。
“三江口的村民在我們(men) 的春耕備耕惠農(nong) 直播間了解到玉米科學種植的好處,想請我們(men) 去現場講講技術。”肖萬(wan) 欣笑著說,“農(nong) 時不等人。春耕備耕關(guan) 鍵期,我們(men) 要多到田間地頭,幫忙解決(jue) 問題。”
經過約1小時的車程,一行人下了火車,坐上麵包車趕往90公裏外的寶龍村。4個(ge) 人裏,肖萬(wan) 欣是育種專(zhuan) 家,韓曉日是土肥專(zhuan) 家,陳鵬獅是氣象專(zhuan) 家,張書(shu) 萍是栽培專(zhuan) 家。“團隊雖然人不多,但是對玉米種植前期農(nong) 民遇到的難題有較多的了解。”張書(shu) 萍說。
又是1個(ge) 多小時的路程,專(zhuan) 家團來到村口,寶龍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忠武早已在這裏等候:“肖所長,大家夥(huo) 兒(er) 到村委會(hui) 休息一下,喝點水歇歇腳吧。”“不用,這會(hui) 兒(er) 鄉(xiang) 親(qin) 們(men) 肯定都在地裏忙活著,咱們(men) 直奔大田,看看都有啥難題。”
田埂上,村民程建峰第一個(ge) 說出了自己的困惑:“肖老師,這些年我換了好幾個(ge) 玉米品種,也按時施肥澆水,可單產(chan) 一直上不去,您能推薦幾個(ge) 高產(chan) 的玉米品種嗎?”
“去年我們(men) 在彰武縣試種了兩(liang) 個(ge) 新品種,畝(mu) 產(chan) 從(cong) 1000多斤提升至2000斤左右。咱們(men) 村土地基礎好,都是黑土地,產(chan) 量肯定會(hui) 有所提升。”肖萬(wan) 欣給出答複。程建峰計劃拿出幾畝(mu) 地試種:“我先來比照比照,要是種得好,就全部推開。”
“我們(men) 對您講的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chan) 技術很感興(xing) 趣,不知道具體(ti) 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種糧大戶王曉華也過來詢問。
“這項技術一定要掌握幾個(ge) 精準,其中合理增密、水肥按需精準調控是關(guan) 鍵。”栽培專(zhuan) 家張書(shu) 萍說,“我們(men) 在彰武縣五峰鎮試驗的十水八肥比例,效果不錯。”
“啥時候追啥肥,有沒有時間上的說法?”“最近天氣咋樣,有沒有大的降雨,啥時候播種合適?”“去年我們(men) 家的玉米產(chan) 量還不錯,就是籽粒品質一般,您看該咋辦?”……半小時工夫,幾十名村民圍攏過來,還有不少人在趕來的路上。
下午2點多,簡單吃口午飯後,肖萬(wan) 欣和同事們(men) 就趕往下一個(ge) 村子。“明天我們(men) 還要到亮中橋鎮、八麵城鎮等鄉(xiang) 鎮的村屯。今晚8點左右還要搞個(ge) 惠農(nong) 直播。”一行人回到縣城時已經是晚上7點多。
今年遼寧玉米播種麵積將超4100萬(wan) 畝(mu) ,占全省糧食播種麵積的3/4。3月初至今,這個(ge) 專(zhuan) 家團已經走過朝陽、阜新、鐵嶺、葫蘆島等地的10多個(ge) 縣城、30餘(yu) 個(ge) 鄉(xiang) 鎮。
“不止我們(men) 玉米所,還有水稻所、果樹所、高粱所、蔬菜所等30個(ge) 院屬研究機構的600多名專(zhuan) 家都在趕往春耕備耕一線,開展指導培訓、答疑解惑工作。此外,我們(men) 線上發起的惠農(nong) 直播,觀看人數超過了200萬(wan) 人次。”肖萬(wan) 欣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