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成立全國首家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發布時間:2024-04-09 10:00: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曹政

  如果說機器人是“製造業(ye) 皇冠頂端上的明珠”,那麽(me) 貫通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鏈的人形機器人則是其中最閃亮的那顆。

  為(wei) 了摘下這顆最閃亮的明珠,北京市製定機器人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行動方案,來自國內(nei) 機器人產(chan) 學研界的頭部力量去年開始在北京亦莊集結,成立了國內(nei) 首家瞄準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產(chan) 品研發和應用生態建設的創新中心,肩負起攻克五大共性難題的任務。如今,人形機器人通用本體(ti) 原型機自主研發已初具成果。

  從(cong) 單打獨鬥到聯合作戰

  四個(ge) 月前,跟機器人打了20多年交道的熊友軍(jun) 開始了他的“二次創業(ye) ”:參與(yu) 創立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與(yu) 傳(chuan) 統機器人不一樣,人形機器人不隻長得像人、有人一樣的肢體(ti) 運動能力,更有類似人的感知、學習(xi) 能力,被認為(wei) 是繼電腦、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後的又一個(ge) 顛覆性產(chan) 品。

  顛覆性產(chan) 品需要顛覆性技術。這兩(liang) 年,全球資本紛紛布局人形機器人領域,國內(nei) 也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一大批創業(ye) 公司。但熊友軍(jun) 更早一步,早在2012年就開始研發人形機器人。

  “這是個(ge) 非常燒錢的行業(ye) ,幾千萬(wan) 甚至幾個(ge) 億(yi) 投進去都聽不著多大聲響。”他越來越意識到,麵對人形機器人研發所遇到的諸多共性難題,依靠創業(ye) 公司單打獨鬥不太可能解決(jue) 。我國在這一領域部分環節已有領先優(you) 勢,急需把分散在各處的人、財、技術等資源聚集起來,聯合作戰,才能抓住先發優(you) 勢。

  北京市同樣看到了這個(ge) 不可錯過的戰略窗口期,將機器人產(chan) 業(ye) 設定為(wei) 戰略性先導性產(chan) 業(ye) 。去年,本市著手籌劃並建設國內(nei) 首個(ge) 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列出最迫切的技術清單,涵蓋行業(ye) 急需攻關(guan) 的本體(ti) 原型、通用大模型、運控係統、工具鏈、操作係統等5項共性難題。這裏麵,本體(ti) 原型就是人形機器人的身體(ti) ,運控係統是支配四肢運動的“小腦”,通用大模型則是“大腦”……

  “過去有些任務是一家解決(jue) 不了的,有些是企業(ye) 覺得投入太多不如直接購買(mai) 劃算。但現在,需要打通從(cong) 理論到研發再到應用的全鏈條。”熊友軍(jun) 說。創新中心成立後,優(you) 必選、小米、京城機電等優(you) 勢企業(ye) 和實驗室、區域創新中心等各種資源聚在一起,各家團隊“抱”走各自的任務,“聯合作戰”也就開始了。

  大腦小腦本體(ti) 難題接連突破

  “請把電源開關(guan) 分類放好。”接到指令後,人形機器人立刻揮動臂膀,伸手將開關(guan) 分類擺放。如果故意打亂(luan) 順序,它還能重新整理好。

  這些動作對人類來說輕而易舉(ju) ,但非常考驗機器人手、眼、腦的精準配合。這正是熊友軍(jun) 出任創新中心總經理後要解決(jue) 的第一項任務。

  過去,機器人運動控製一般是基於(yu) 傳(chuan) 統動力學、運動學使用模型進行預測控製,相當於(yu) 使用公式進行計算求解。這一方式雖可靠,但卻很難覆蓋現實中的不同環境。於(yu) 是,他和團隊開辟出另一條路線——“模仿和強化學習(xi) ”,就是提前為(wei) 機器人采集大量人類運動視頻等數據,提煉出運動時各個(ge) 關(guan) 節的位置、速度信息供機器人“學習(xi) ”。

  “在可靠的基礎上,通過模仿學習(xi) 讓人形機器人能應對千變萬(wan) 化。”曆經四個(ge) 月的研發,創新中心在該技術上迎來突破。

  他們(men) 正在攻克的另一座技術山頭是機器人如何得到大模型的加持,讓“鋼筋鐵骨”具備邏輯和理解能力。以往機器人需要依靠專(zhuan) 家和工程師來實現這一能力,現在則基於(yu) 大模型的知識圖譜,使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下更聰明、更聽話地執行多種任務。

  “一些製作咖啡的機器人是通過編程控製的,如果把咖啡杯換成玻璃杯就不認識了。”他舉(ju) 例,創新中心通過大模型讓機器人不僅(jin) 認識各種物品,還可以提前計算好抓取哪些點、使多大勁兒(er) 。目前,創新中心在通用開放人形機器人本體(ti) 研發上初具成果,將集成完全自主可控的人形機器人全身運動控製、模型預測控製算法以及深度強化學習(xi) 算法。

  優(you) 化生態厚植產(chan) 業(ye) 發展沃土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建設既是“啟動鍵”,也是“加速鍵”。

  “布局建立創新中心,將促進機器人產(chan) 業(ye) 聚集,加速人形機器人技術供給能力和產(chan) 業(ye) 化進程,還能帶動汽車製造、生物醫藥等產(chan) 業(ye) 的智能升級,加速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北京經開區汽車和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專(zhuan) 班副主任馬寧介紹。

  目前,創新中心所在的亦莊已經匯集110家機器人企業(ye) ,形成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到應用的機器人全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明年機器人產(chan) 業(ye) 預計將達到百億(yi) 元規模。

  產(chan) 業(ye) 崛起需要生態。“研發過程中,小到零部件、大到機器人都是小批量、多樣化生產(chan) ,有時隻需要幾件,在北京去哪兒(er) 能找到工廠給我們(men) 加工?”在各地招商時,馬寧最常被問到這個(ge) 問題。相比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北京在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還有短板,尤其在精加工配套上更明顯。

  為(wei) 此,亦莊專(zhuan) 門籌辦機器人精加工中心。在馬駒橋智造基地,新落成的江豐(feng) 材料廠房裏正在添置和調試裝備,這裏即將成為(wei) 本市第一座機器人精加工中心。“之所以選在這裏,是因為(wei) 這是一家材料企業(ye) ,本身有幾千種材料,恰恰可以滿足機器人零部件對於(yu) 不同零部件材料的需求。”馬寧說。

  與(yu) 此同時,本市還在亦莊率先建成投用了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專(zhuan) 門為(wei) 機器人打造的檢測平台也已經進駐,同時設立了百億(yi) 元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基金,不斷完善產(chan) 業(ye) 生態。隨著技術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不斷突破,北京正在加速崛起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應用示範高地和高端產(chan) 業(ye) 集聚區。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