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熱銷背後的社會心理
近日,數千人淩晨排隊搶購玩偶的新聞引發關(guan) 注。玩偶的出品和售賣方上海迪士尼表示,“2021達菲和朋友們(men) 限定商品”售賣活動已經結束。對相關(guan) 產(chan) 品沒能滿足購買(mai) 需求感到抱歉。
為(wei) 了買(mai) 到星黛露毛絨玩具、達菲、雪莉玫和星黛露毛絨玩具鑰匙圈等商品,12月29日淩晨,遊客在上海迪士尼外連夜排起長龍,淩晨3點客流量已超過5800人,淩晨5點遊客排隊已繞湖邊兩(liang) 圈有餘(yu) ……
半個(ge) 月前,針對玲娜貝兒(er) 的三款商品難以滿足購買(mai) 需求的現象,上海迪斯尼同樣也“深表歉意”。搜索相關(guan) 網站不難發現,這些係列玩偶的價(jia) 格已經數倍於(yu) 原價(jia) ,而買(mai) 家也不是我們(men) 認為(wei) 的玩具主力消費群體(ti) ——兒(er) 童,而更多的是青年人。
與(yu) 以往先做漫畫、電影等進行宣發,等到衍生品產(chan) 出後再進行IP營銷不同,“達菲熊和朋友們(men) ”係列(包括玲娜貝兒(er) 在內(nei) )采取的是不做鋪墊,直接將IP開發植入樂(le) 園內(nei) ,並開始售賣周邊產(chan) 品。這樣操作的優(you) 勢是玩偶開發的成本較低,缺點則是由於(yu) 沒有故事支撐,在形成爆款後生命力不易持久。所以,在短時間內(nei) ,出品方肯定要盡量挖掘它的商業(ye) 價(jia) 值,打造一係列營銷活動,並開發其周邊產(chan) 品。
玲娜貝兒(er) 在上線幾個(ge) 月的時間裏,頻頻擠上熱搜。既有“被玲娜貝兒(er) 治愈到了”“玲娜貝兒(er) ,媽媽愛你”的正麵熱搜,也有“玲娜貝兒(er) 被指不尊重遊客”“玲娜貝兒(er) 玩偶價(jia) 格太離譜”的負麵話題。但無論如何,這些隔三岔五,動輒上億(yi) 閱讀量的話題,撐起了這個(ge) 係列IP的熱度。
玩偶是人們(men) 精神、情緒和情感投射的對象。幼兒(er) 囿於(yu) 生理特征與(yu) 家庭的環境,自身的各種情感和情緒不易找到合適的自我表達和描述,此時,“沉默不語”、表情不會(hui) 變化的玩偶就成為(wei) 他們(men) 安慰自己、投射各種想象的恰當對象。而對於(yu) 成熟的、社會(hui) 化的成年人來說,雖然在真實世界中其身邊存在各類可以投射的對象,但玩偶仍然扮演著重要的作用,成為(wei) 情感投射的對象或者替代品。因此,玩偶的價(jia) 值依不同人而定,對玩偶的投射意願越是強烈,對其價(jia) 值就越是認可。
當然,所謂IP也不過是給玩偶本來的社會(hui) 功用找一個(ge) 說得過去的根據而已,也讓那些擁有玩偶的人有一個(ge) 不那麽(me) 尷尬的理由。商家正是抓住了這樣的社會(hui) 心理,他們(men) 與(yu) 其說是玩玩偶於(yu) 股掌之上,還不如說是研究透了把玩玩偶的人的心理。
推而廣之,“玲娜貝兒(er) 現象”其實就是萌經濟的又一具體(ti) 表現。“可愛而治愈”的物件可以安慰人們(men) 在劇烈變動的社會(hui) 中不宜表露的情感,其經濟價(jia) 值也由此而生。此外,“萌萌噠”不僅(jin) 是情感需求,也是社交需要。在商家一係列刻意打造後,擁有或渴望擁有某種類型玩偶的粉絲(si) 們(men) 在共同的價(jia) 值觀、興(xing) 趣與(yu) 愛好下,形成了專(zhuan) 屬圈層文化,這為(wei) 在經濟高速發展中的個(ge) 人安全感與(yu) 精神滿足度都存在某種缺失的年輕人,提供了心靈的慰藉與(yu) 情感的出口。
(作者:張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