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路通向未來——2022年雄安新區開年觀察

發布時間:2022-01-14 10:20:00來源: 新華網客戶端

  開欄的話:

  城市是觀察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晴雨表,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力軍(jun) ,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2022年開年之際,新華社記者走進部分城市,近觀城市開局新氣象,感知城市發展新動能,梳理城市走向未來新趨勢。即日起,新華社開設“2022開年城市一線觀察”欄目,以融合報道方式記錄中國城市的嶄新風采,展現新的一年中國發展進步的光明前景。

  新華社記者 李鳳雙 熊爭(zheng) 豔 高博

  雄安,“未來之城”這張名片,已蜚聲海內(nei) 外;但隻有實地觀察,才能理解這個(ge) 中國不沿海不靠邊的新區,如何在“一張白紙”上打造一個(ge) 新時代可複製的城市樣板。

  在這裏,不舍晝夜的建設速度、俯拾皆是的智慧應用衝(chong) 擊著人的視覺,但更讓人震動的是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走新路的決(jue) 心和對高質量的追求,這豐(feng) 富提升了我們(men) 對城市生長規律的認識。

  (一)快與(yu) 慢

  時勢造城。北京向南百公裏,冀中平原拔節生長。曾經籍籍無名的三個(ge) 縣城,隨著雄安新區的設立而走上曆史前台。

  2022年元月的雄安新區,有N種抵達方式。從(cong) 北京西站坐城際列車,50分鍾可到雄安站。南方的人們(men) 沿京廣線到保定後,再沿津保線乘15分鍾高鐵就到了新區另外一座車站白洋澱。京雄高速、榮烏(wu) 高速新線等新建成的公路,把雄安新區緊緊嵌入縱橫交錯的公路網,可讓天南海北的人們(men) 駕車來雄安。

  “快!我每天要在北京和雄安之間跑4趟半。”一輩子生活在雄縣孫各莊村的石大姐,去年開始在京雄城際當乘服員,開了眼界,收入不錯。

  快的,不隻是出行。走進雄安新區,已過小寒,天寒地凍,本是施工淡季,但這裏數百個(ge) 建築工地,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十多萬(wan) 名建設者24小時換班作業(ye) 。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放緩了節奏,而雄安沒有因為(wei) 疫情停工一天。

  “百日成廊”“雄安第一個(ge) 大型建築群112天完工”“同樣的項目其他地方幹3年,雄安1年建成”——雄安建設者正在不斷創造嶄新的“中國速度”。

  隨著建設提速,雄安承接項目步伐也在加快。20多天前,新區公開掛牌出讓兩(liang) 塊土地,由中國中化集團和中國華能集團摘得。加上之前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組建落戶雄安,目前共有三家央企明確在新區的地址。中關(guan) 村科技園等一批高科技項目也在加快落地。

  曾有一段時間,從(cong) 2017年新區設立到2018年底總體(ti) 規劃通過,雄安幾乎沒有動一磚一瓦,這種“慢”令一些人不解。

  “這樣的慢是我們(men) 想要的慢,這樣的慢是為(wei) 未來的好,為(wei) 未來的快。”雄安新區管委會(hui) 一位負責人這樣說,代表著對未來負責的思辨哲學。

  千年大計,謀定後動。

  雄安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有道路在鋪設延伸,每天都有樓房拔地而起,這讓一些土生土長的雄安人快樂(le) 並煩惱著,“總是迷路!”

  記者在此采訪也常聽人說起“曆史耐心”。他們(men) 說,在“一張白紙”上建城,硬件建設可能很快,而運營管理、產(chan) 業(ye) 升級、體(ti) 製機製創新等要久久為(wei) 功。

  (二)先與(yu) 後

  2022年1月8日,周六,安新縣青年馬俊強帶著媳婦和一雙兒(er) 女,到鬱鬱蔥蔥的悅容公園遊玩。

  “以前這裏沒多少景點,就是上白洋澱玩,這幾年新建的公園挺多,環境好,大家都愛來。”虎年正月將搬入新居的馬俊強說。

  公園多了,是雄安老百姓的直觀感受,也是新區建設理念的生動體(ti) 現。

  先植綠、後建城,這是雄安不同於(yu) 其他城市的生長之路。

  2017年11月,“千年大計”從(cong) “千年秀林”開始。2022年初的今天,雄安森林覆蓋率已超過30%。

  未來的雄安,按規劃綱要,人們(men) 出門可見綠,300米進公園,1公裏進林帶,3公裏進森林。

  九河下梢,被譽為(wei) “華北之腎”的白洋澱,曾經汙染嚴(yan) 重。經過幾年治理,今天流入白洋澱的河流和澱區的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標準。

  有設計師把雄安比作一棵白洋澱邊的大樹,大樹的軀幹是城市的主體(ti) ,向四周發散的樹枝上長滿樹葉和果實……

  一座枝繁葉茂的綠城,撲麵而來。

  先地下,後地上,是雄安規劃建設又一大特色。

  記者走進容東(dong) 片區已建成的2.49公裏地下管廊,這裏儼(yan) 然一座地下城:筆直寬敞的管廊裏,燈光明亮,幹燥通風,一層是電力、水信、能源、燃氣艙,另一層是物流通道。

  這意味著,空中架線路、地麵埋管道導致的“空中蜘蛛網”“馬路拉鏈”等“城市病”將在雄安絕跡,新區的道路將更美觀更安全。而且,地下管廊預留的物流通道,使未來“無人駕駛物流車在地下穿梭往來”有了可能。

  (三)新與(yu) 舊

  2021年入冬時節,容東(dong) 片區——雄安新區首個(ge) 集中建成區,迎來1萬(wan) 餘(yu) 戶、3萬(wan) 餘(yu) 人回遷安置。

  在這個(ge) 嶄新片區主幹道兩(liang) 側(ce) ,每隔幾十米豎立著一根灰色燈杆,看上去與(yu) 其他城市的路燈別無二致,但實際上卻不一般。

  “一杆多能,我們(men) 管它叫智慧合杆。”雄安集團基礎建設公司基礎工程管理部部長程建通介紹,這根杆以照明燈杆為(wei) 基礎,整合交通標誌杆、信號燈杆、監控杆、路名牌杆、公共設施指示標誌牌杆等功能,還預留了5G基站,為(wei) 未來無人駕駛做準備。

  一根燈杆,恰是雄安打造智慧城市的縮影。而像這樣的智慧應用,在新區隨處可見:

  在雄安站,乘客不僅(jin) 刷臉進站,還“看燈檢票”。候車廳的乘客200米開外,就可看到所乘列車狀態。原來,每個(ge) 檢票口旁有一高大的玻璃幕牆燈,它隨共享的旅客服務信息而變色:候車是藍色,檢票是綠色,停檢是紅色。

  工資發放用上了區塊鏈。新區企業(ye) 利用雄安集團搭建區塊鏈資金管理平台,撥付的工資已超過13億(yi) 元,項目工程資金撥付全程留痕,為(wei) 後續項目審計提供數據保障。

  雄安城在地上,也在“雲(yun) ”上。新區每建一棟樓,數字雄安平台會(hui) 同步生成一棟樓。現實中哪怕更換一個(ge) 路燈,都能顯示出來。每一棟樓都被“計算”過,運來的材料直接組裝,一厘米鋼筋都不會(hui) 浪費。

  隨著一批城市級智能平台的搭建、一批標準的印發、一批新基建項目的落地,雄安新區智能城市“破繭而出”。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雄安的意義(yi) 在於(yu) ,在中國不沿海不靠邊的地方,打造一個(ge) 新時代可複製的城市樣板。依靠創新驅動發展,走出一條新路。

  雄安,這座引領未來的新城,也沒有忘記留住自己的過去。

  新區設立了“記得住鄉(xiang) 愁”專(zhuan) 班。雄安三縣曆史底蘊深厚,在新區大規模規劃建設之前,一批凝聚傳(chuan) 統文化基因的鄉(xiang) 愁遺存被建檔存根,形成總數為(wei) 2367項“鄉(xiang) 愁點”的數字坐標總圖。

  2020年夏天,5棵百年棗樹,從(cong) 被拆遷的容城縣大河村,移植到在建的悅容公園內(nei) 。

  “找到了村裏那棵老樹,就找到了兒(er) 時記憶。”專(zhuan) 班工作人員劉子濤說,新區建設中,一般遵照的原則是古樹不挪、古建築不拆、古牌坊不搬,實在需搬的古樹、老物件,也要找合適的地方,讓新城市有老場所,讓老百姓記得住鄉(xiang) 愁。

  目前,新區正在籌建兩(liang) 座保存農(nong) 耕和漁獵記憶的博物館。

  雄安新區,以自身實踐回答人類城市化的重要命題:曆史文化是城市發展之源,城市化是城市發展之流,“源遠”方能“流長”。

  人們(men) 常說,新時代看雄安。看的是什麽(me) ?實質上是看“雄安質量”。2022年伊始,透過雄安這座拔節生長的城市,人們(men) 能看到新時代中國抵達的發展高度,能瞭望到民族複興(xing) 征程的絢麗(li) 前景。

  總策劃:傅華

  策劃:趙承、李鳳雙

  監製:張旭東(dong)

  統籌:趙超、張濤

  采寫(xie) :熊爭(zheng) 豔、高博、白明山、杜一方

  視頻:嶽文婷、張碩

  編輯:屈婷

  視覺:牟宇、駱學峰、朱旭東(dong)

  海報:任之初、邢玉偉(wei) (新華網河北頻道)

  新華社國內(nei) 部

  新華社河北分社

  聯合出品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