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保護要多做長期文章
作者:吳 浩
近日,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典型案例,黑龍江某地汙水未經處理排入鬆花江,引起廣泛關(guan) 注。鬆花江作為(wei) 我國第四大河,也是東(dong) 北人民的“母親(qin) 河”,滋養(yang) 著黑土地、澆灌著北大倉(cang) 。守護好大江大河,保證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需要東(dong) 北地區久久為(wei) 功,多做長期文章、深層文章。
從(cong) 近期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通報的典型案例來看,破壞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行為(wei) 也屢次被通報。比如,尾礦庫廢水直排長江,超標汙水排江,引黃河水“人工造湖”,非法傾(qing) 倒廢渣,違規取水,濕地生態保護不力……這些問題都暴露出部分地區和職能部門在生態環境保護上思想鬆懈、認識不足、肆意汙染、監管不力。同時,也暴露出汙水處理廠低效運行、汙水處理管網建設遲緩滯後等水環境保護短板問題。
我國作為(wei) 水資源短缺的大國,一直強調水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不過,由於(yu) 水汙染治理難度大、投入高,短期難以見效、難出政績,部分地區和部門算起了“經濟賬”、動起了歪心思,放任汙染、回避問題,企圖以環保少投入、不投入在監督檢查麵前蒙混過關(guan) ,但這隻能是一廂情願。
過則能改,善莫大焉。在生態環境保護上靠監督檢查“推著走”,未樹立長期保護治理理念,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這些不適宜的想法應該早日“叫停”。全社會(hui) 都要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重視解決(jue) 好水安全問題。少算眼前賬、局部賬,多算長遠賬、全局賬,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一汪碧水。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就要強化源頭預防和源頭治理,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切忌做表麵文章,治標不治本。提高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和排汙收費標準,對於(yu) 惡意排汙行為(wei) “零容忍”,依法嚴(yan) 厲懲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從(cong) 生態係統整體(ti) 性出發係統治理,增強各項舉(ju) 措的關(guan) 聯性、耦合性,提高治理的針對性、有效性。
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各地要堅決(jue) 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讓綠水青山產(chan) 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讓美麗(li) 中國永葆生機活力。(吳 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