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兒童美術創造力
作者:吳為(wei) 山(中國美術館館長)
美育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一種生命塑造,它激發美感、挖掘潛能、彰顯智慧,對人生具有潤物細無聲的化育功能。美育的內(nei) 涵是尊重和珍視生命,挖掘生命的社會(hui) 意義(yi) ,並將真、善融入美的形式,使單純的審美臻入大美之境。近年來,兒(er) 童美育得到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學校美育工作邁上新台階,社會(hui) 美育資源日益豐(feng) 富,家庭美育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對兒(er) 童創造力的激發成為(wei) 進一步做好美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推動青少年的全麵發展和健康成長中發揮重要作用。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一種生命的感動,是從(cong) 感官的審美愉悅,到情感的審美體(ti) 驗,再上升到理性的審美超越的過程。所以,孩童對美的認識,源於(yu) 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感受,不是用概念輔導、背誦名詞或者一筆一畫照著臨(lin) 摹就能培養(yang) 出來的。美育應當著重培養(yang) 孩子懂得自然之美、藝術之美和創造之美。這三種美相互聯動、相輔相成,對人的影響貫穿一生。
自然之美、藝術之美在平凡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美育不能舍近求遠,更應落實在日常。當下,有的家長給孩子報名美術培訓班,卻忽視了讓孩子感受身邊的美好。其實,水中的遊魚、天邊的浮雲(yun) 、階前的青草,無不是提升審美素養(yang) 、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媒介。博物館、美術館、音樂(le) 廳等公共文化設施,無不是傳(chuan) 播經典藝術、開闊人文視野、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場所。如今,很多鄉(xiang) 村也有了村史館、傳(chuan) 統工藝坊等,展示著當地曆史文化,傳(chuan) 遞著樸實與(yu) 活力之美。多讓孩子們(men) 在廣闊的社會(hui) 大課堂中自我感受,將美融入兒(er) 童的內(nei) 心世界,是家長和老師的重要責任。
感悟創造之美,是將自然之美轉化為(wei) 藝術之美,進而升華為(wei) 思想、情感、情操之美的抓手。在創造的每個(ge) 階段,都會(hui) 有不同的美生成,創作者用藝術的形式將其凝固。這一過程實際上也是發現與(yu) 判斷的過程。比如,當描繪海上日出時,太陽處於(yu) 哪個(ge) 位置時畫出來更好看,考驗著創作者的發現能力;太陽與(yu) 海水的比例和色彩關(guan) 係處理,則考驗著創作者的判斷能力。最終完成的美術作品,是創作者審美標準、審美理想的綜合體(ti) 現。為(wei) 什麽(me) 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如此有名?正是因為(wei) 他畫出了太陽升起時四周的光線、空氣和氛圍,體(ti) 現了畫家與(yu) 眾(zhong) 不同的發現力、判斷力、創造力。這種非凡創造所激發的美,才能感染千萬(wan) 觀眾(zhong) 。
所以,兒(er) 童美育的意義(yi) ,不隻是為(wei) 了提高兒(er) 童審美水平,更重要的是激發其創造活力。這種創造力在孩童時期自然生成,若正確引導便可演化為(wei) 一種習(xi) 慣性的創造思維,對人的一生各階段都能產(chan) 生積極影響。現在,社會(hui) 上出現了不少美術培訓班,這是對學校美育、家庭美育的補充,但在教學中也出現了值得注意的問題。比如,有的老師用成年人的觀點、思維、視角為(wei) 兒(er) 童畫下定義(yi) ,並把一些藝術形象畫成模板,讓孩子們(men) 照著模仿。孩子們(men) 完成的作品看起來很有想象力,但這並不是兒(er) 童自身的想象力。所以,要開展好美育工作,對老師的素質水平要求很高。老師應當善於(yu) 啟發,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大膽創新創造。這種創造的基礎源於(yu) 孩子切身的感受,所以藝術感受非常珍貴,藝術創造也非常珍貴。同時,老師還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既傳(chuan) 遞美的理念,也讓孩子們(men) 掌握表現美的方式方法。
隨著美術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愈發突出,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通過美術教育培養(yang) 孩子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但也有一些家長對於(yu) 美術教育的認識失之偏頗,讓孩子從(cong) 小就接受專(zhuan) 業(ye) 訓練而非藝術啟蒙。其實對於(yu) 擁有與(yu) 生俱來的創造潛能的兒(er) 童來說,過早接受一些過於(yu) 專(zhuan) 業(ye) 的繪畫訓練,反而容易束縛孩子的創造力。
兒(er) 童美育關(guan) 係著社會(hui) 審美和人文素養(yang) 的提升。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每個(ge) 孩子都擁有敏銳的審美耳目、充沛的審美情感和健康的審美靈魂,是做好美育工作的重要任務。(記者馬蘇薇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