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耳朵“閱讀” 與書香為伴

發布時間:2022-01-18 09:24:00來源: 光明網

  近來,一座座具有靈活多樣性以及全場景優(you) 勢的“有聲圖書(shu) 館”,正在各地公共圖書(shu) 館、城市書(shu) 房乃至社區、公園、地鐵等處“嶄露頭角”。“有聲圖書(shu) 館”雖然占地麵積不大,資源儲(chu) 備卻很豐(feng) 富,人們(men) 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輕鬆享受內(nei) 容豐(feng) 富的聽書(shu) 服務。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shu)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每天可閱讀的信息令人目不暇接。雖然現在閱讀形式更加多樣、閱讀方式更為(wei) 便捷,但心無掛礙地坐下來潛心閱讀,對不少人來說仍是件奢侈的事。正因如此,從(cong) 上下班路上聽聽資訊、小說,到空閑時閉上眼睛聽聽在線課程,再到加入“有聲圖書(shu) 館”,越來越多人喜歡上了“聽書(shu) ”。據調查,2020年我國有三成以上的成年國民有聽書(shu) 習(xi) 慣,有聲閱讀規模持續擴大。從(cong) “看書(shu) ”到“聽書(shu) ”,從(cong) “無聲”到“有聲”,有聲閱讀讓書(shu) 香更加沁人心“鼻”。用耳朵“閱讀”,已經成為(wei) 一種新的讀書(shu) “姿態”。

  某種程度上,有聲閱讀不僅(jin) 解放了雙手,還解放了雙眼,優(you) 質的聲音、頓挫的情緒還有助於(yu) 增進用戶對內(nei) 容的認知,讓閱讀成為(wei) “悅讀”。與(yu) 此同時,每個(ge) 人的閱讀需求不一樣,傳(chuan) 統的紙質書(shu) 很難滿足大量讀者多元化、個(ge) 性化的閱讀需求,而有聲閱讀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方麵的缺憾。一方麵,今天的有聲閱讀內(nei) 容十分豐(feng) 富,它不局限於(yu) 傳(chuan) 統廣播的有聲小說、評書(shu) ,還包含了黨(dang) 史學習(xi) 、經管人文、少兒(er) 教育等分類更加細化的產(chan) 品。另一方麵,有聲閱讀使得獲取知識更加便捷,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知識層次、不同行業(ye) 特點的人群都能夠尋找到符合各自需求的產(chan) 品,增強文化獲得感。

  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當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人情不自禁感慨“時間都去哪兒(er) 了”,能夠靜下心來潛心讀書(shu) 、耐心咀嚼知識的時間頗為(wei) 有限;而有聲閱讀因其便捷化,適應了個(ge) 人移動通信工具普及的大趨勢,加之存儲(chu) 方便、容量大,能夠滿足人們(men) 即時閱讀的需求。不必時刻捧著書(shu) 本、專(zhuan) 門找時間讀書(shu) ,隻需靈活利用吃飯、通勤、戶外娛樂(le) 等碎片化時間,就能隨時隨地開啟閱讀模式,用耳朵感知書(shu) 裏的精彩、體(ti) 驗閱讀的愉悅。

  需要正視的是,盡管有聲閱讀已經成為(wei) 獲取知識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伴隨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而來的,還有有聲閱讀市場上遊資源分散、內(nei) 容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此外,特殊群體(ti) 無障礙使用有聲資源的目標還沒有很好實現。隻有規範發展,建立完善規則與(yu) 標準,有聲閱讀行業(ye) 才能擁有更好未來。對於(yu) 個(ge) 人閱讀而言,也需要不斷拓展閱讀的邊界。從(cong) 閱讀體(ti) 驗來看,有聲閱讀更適合通俗易懂的書(shu) 籍,比如小說、人物傳(chuan) 記、曆史科普等。如果人們(men) 渴望深度思考、閱讀學術著作或者專(zhuan) 業(ye) 性較強的書(shu) 籍,或許還需要回歸到傳(chuan) 統的文本閱讀方式。

  無論是讀書(shu) 還是聽書(shu) ,歸根結底還是為(wei) 了讓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啟發。科技的發展可以改變閱讀方式,卻改變不了知識積累與(yu) 學習(xi) 的規律。“書(shu) 山有路勤為(wei) 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閱讀的關(guan) 鍵詞從(cong) 來都是持之以恒,“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規律不會(hui) 改變。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看,有聲作品幫助人們(men) 走出了“因聲而聽”的第一步,但“因聽而思”“因聽而悟”還得靠讀者自己。(宋靜思)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