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銷延續回暖勢頭
2021年,我國汽車工業(ye) 在複雜形勢下爬坡過坎,產(chan) 銷分別完成2608.2萬(wan) 輛和2627.5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結束了連續3年下降趨勢,為(wei) 我國工業(ye) 經濟持續恢複、穩定宏觀經濟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
汽車出口創曆史新高
我國汽車產(chan) 銷總量已經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在國內(nei) 強大消費市場帶動下,2021年乘用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2140.8萬(wan) 輛和2148.2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7.1%和6.5%,市場規模連續7年超過2000萬(wan) 輛。
從(cong) 細分車型看,轎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990.8萬(wan) 輛和993.4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7.8%和7.1%;SUV產(chan) 銷分別完成1003萬(wan) 輛和1010.1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6.7%和6.8%;MPV產(chan) 銷分別完成107.3萬(wan) 輛和105.5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6.1%和0.1%;交叉型乘用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39.7萬(wan) 輛和39.1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0.6%和0.8%。
按照整車企業(ye) 出口統計口徑,2021年,汽車出口201.5萬(wan) 輛,同比增長1倍,占汽車銷售總量的比重為(wei) 7.7%,比上年提升3.7個(ge) 百分點。“我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200萬(wan) 輛,實現多年來一直徘徊在100萬(wan) 輛左右的突破。”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付炳鋒分析,商用車和乘用車雙雙高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商用車出口40.2萬(wan) 輛,同比增長70.7%;乘用車出口161.4萬(wan) 輛,同比增長1.1倍。其中,SUV占據絕對主導,中國品牌在SUV車型方麵更具競爭(zheng) 優(you) 勢。
近年來,中國品牌轉型升級優(you) 勢漸顯,加之供應鏈相對完備,可為(wei) 海外消費者及時提供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在國內(nei) 出口排名前10家車企中,9家企業(ye) 均呈現快速增長,其中有4家企業(ye) 出口增速超過100%。此外,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等車企在海外布局建廠,支撐了中國品牌在海外落地生根,為(wei) 未來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值得關(guan) 注的是,2021年新能源汽車出口表現突出,達31萬(wan) 輛,同比增長3倍。”付炳鋒介紹,歐洲成為(wei) 主要增量市場,主要集中在比利時、英國、德國、法國、挪威等發達國家,體(ti) 現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
在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輪值會(hui) 長朱華榮看來,中國汽車品牌的產(chan) 品質量達到甚至已經超過一些國際品牌水平,以千車故障率為(wei) 例,國際大多品牌這一指標數值為(wei) 8至10,中國品牌則達到5至7。
“但在新一輪競爭(zheng) 中,中國品牌要加速戰略轉型以及能力重塑。”朱華榮認為(wei) ,軟件定義(yi) 汽車正成為(wei) 新趨勢,要加快向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輕量化、健康化方向發展,滿足用戶對產(chan) 品造型、配置需求、用車環境、營銷服務等多方麵的需求,持續推出高科技產(chan) 品和高品質服務,為(wei) 用戶帶來美好出行體(ti) 驗。此外,要加速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進軍(jun) 。
隨著世界經濟持續恢複、全球汽車消費市場逐步回暖,我國汽車出口將迎來新一輪增長期。付炳鋒預計,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增速在20%左右。“我們(men) 將聯合中國汽車企業(ye) ,在法規認證、關(guan) 稅、海外金融、物流運輸、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品牌培育等方麵積極開展工作,密切關(guan) 注企業(ye) 在出口方麵遇到的主要困難,提出建議和措施,解決(jue) 共性問題。”
新能源汽車量質齊升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綠色發展、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2021年,新能源汽車呈現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勢頭。”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e) 一司副司長郭守剛介紹,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354.5萬(wan) 輛和352.1萬(wan) 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高於(yu) 上年8個(ge) 百分點,創造了2016年以來的最快增速。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裏程從(cong) 2016年的253公裏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裏以上,消費者質量滿意度與(yu) 燃油汽車持平,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總量74.3%。同時,產(chan) 業(ye) 發展配套環境進一步優(you) 化,截至2021年年底,累計建成充電站7.5萬(wan) 座、充電樁261.7萬(wan) 個(ge) 、換電站1298個(ge) ,在全國31個(ge) 省份設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1萬(wan) 個(ge) 。
付炳鋒分析,從(cong) 新能源汽車走勢情況來看,2021年保持了產(chan) 銷兩(liang) 旺發展局麵,自3月份開始,月銷量超過20萬(wan) 輛,8月份超過30萬(wan) 輛,11月份超過40萬(wan) 輛,12月份超過53萬(wan) 輛,表現出持續增長勢頭。
但也要看到,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雙碳”目標要求、國際競爭(zheng) 壓力增大、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風險等新形勢新問題。下一步,工信部將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製定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的係列政策舉(ju) 措,全力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再上新台階。
“要充分發揮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部際聯席會(hui) 議機製的作用,保持政策體(ti) 係有效銜接。”郭守剛建議,加強與(yu) 青海、四川、江西等省份溝通,協調推動國內(nei) 鋰資源開發。根據“雙碳”目標“1+N”政策體(ti) 係要求,組織編製汽車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為(wei) 行業(ye) 企業(ye) 提供指導。
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好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換電模式試點工作,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城市試點,推動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比例;各地應出台更多停車、充電等使用環節的優(you) 惠政策,優(you) 化汽車限購措施,為(wei) 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創造良好環境;推動電動化與(yu) 智能網聯技術融合發展,加快5G信息通信、車路協同等新技術應用,開發更多適合消費者的休閑娛樂(le) 、生活服務、自動駕駛等功能。
發展新能源汽車,要牢牢守住產(chan) 品質量紅線。“在質量安全、低溫適用等方麵應提出更高標準、更嚴(yan) 要求,持續開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zhuan) 項行動,引導企業(ye) 提升產(chan) 品質量、提高服務水平、樹立品牌形象,讓消費者更喜歡買(mai) 、更放心用。”郭守剛說。
芯片供應短缺逐漸緩解
近年來,汽車行業(ye) 一直受芯片短缺問題困擾,2021年國內(nei) 外多家汽車企業(ye) 甚至因此減產(chan) 或短期停產(chan) 。“這一輪汽車芯片短缺因素很多,既有芯片產(chan) 業(ye) 自身周期性影響,也有疫情、工廠火災等突發性因素。”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e) 一司司長王衛明表示,對此,工信部組建汽車半導體(ti) 推廣應用工作組,建立重點整車企業(ye) 生產(chan) 情況周報製度,加強供需對接和工作協同,推動提升汽車芯片供給能力。
此外,工信部還指導成立中國汽車芯片產(chan) 業(ye) 創新聯盟,組織編製《汽車半導體(ti) 供需對接手冊(ce) 》,提供568款芯片產(chan) 品技術參數信息以及1000條整車和零部件企業(ye) 需求信息供行業(ye) 企業(ye) 參考使用;支持行業(ye) 機構搭建供需信息對接平台、上下遊溝通協調渠道,加強汽車和零部件企業(ye) 與(yu) 芯片廠商的直接溝通交流。
“當前,全球主要芯片企業(ye) 已經在逐漸加大汽車芯片生產(chan) 供應,新建產(chan) 能也將於(yu) 今年下半年陸續釋放,預計2022年汽車芯片供應短缺情況將逐漸緩解。”王衛明告訴記者,工信部將繼續加強上下遊供需對接和各方工作協同,加大汽車芯片保供工作力度,同時引導企業(ye) 優(you) 化供應鏈布局,統籌推進汽車芯片推廣應用、聯合攻關(guan) ,引導社會(hui) 資本積極投資生產(chan) 製造和封裝測試,提升汽車芯片供給能力,保障汽車產(chan) 業(ye) 平穩健康發展。
付炳鋒認為(wei) ,芯片短缺逐漸緩解將進一步釋放汽車供給能力。疊加一些有利因素,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總銷量預計達到2750萬(wan) 輛,同比增長5%左右。(李芃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