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匯聚鄉村振興的文明力量
文明是文化的精華和航標,以文化振興(xing) 建設鄉(xiang) 風文明,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徑和目標。2018年3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山東(dong) 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推動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加強農(nong) 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深入挖掘優(you) 秀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培育挖掘鄉(xiang) 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hui) 正氣,培育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nong) 民精神風貌,提高鄉(xiang) 村社會(hui) 文明程度,煥發鄉(xiang) 村文明新氣象。
山東(dong) 上下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wei) 突破口,融匯齊魯文化優(you) 勢,“知信行”三位一體(ti) ,塑形鑄魂同步推進,奮力推進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齊魯大地煥發出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本末並重,從(cong) 重農(nong) 興(xing) 商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文明嬗變
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浩瀚星空中,齊魯文化大放異彩,其中本末並重、重農(nong) 興(xing) 商思想在農(nong) 耕文明形成和發展中功不可沒。
在中國傳(chuan) 統思想領域,本,指的是農(nong) 業(ye) ,末,指商業(ye) 。重本輕末思想對工商業(ye) 的發展有一定消極影響。然而,作為(wei) 齊文化的鮮明特質和優(you) 秀傳(chuan) 統,本末並重卻縱貫齊文化在地發展曆史,成為(wei) 推動齊國故都——淄博地區進步的原生力量。近年來,淄博市從(cong) 挖掘傳(chuan) 統文化遺存、彰顯時代價(jia) 值入手,在管仲紀念館,蹴鞠文化小鎮,周村區古商城,桓台王漁洋故居,博山區陶琉產(chan) 業(ye) 群、村,淄川區蒲鬆齡故居等傳(chuan) 統文化項目建設中,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基地70餘(yu) 個(ge) ,推動文明融合和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雙創式轉化。
作為(wei) 齊文化的重要理念和文化傳(chuan) 統,務實節儉(jian) 對淄博地區鄉(xiang) 風民俗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進入新時代,淄博市以節儉(jian) 優(you) 化習(xi) 俗,引導家風家訓培育。淄川區從(cong) 改變大操大辦、勞民傷(shang) 財的民間結婚陳規陋習(xi) 抓起,倡導簡約、文明婚禮:新人舉(ju) 辦婚禮,村書(shu) 記到場主持講話並贈送《村(居)規民約》,教育新人孝敬父母、團結鄰裏,做遵規守法的好公民;父母向新人贈送家風家訓牌匾,介紹家風家訓,教育子女傳(chuan) 承良好家風;朋友代表向新人贈送書(shu) 籍,培養(yang) 崇尚知識、熱愛學習(xi) 的好習(xi) 慣。簡約莊重、健康向上的新婚禮俗在淄川漸成風尚。
臨(lin) 淄區北山西村齊文化資源豐(feng) 富,建有牛山禪寺、管子文化園、牛山民俗遊樂(le) 園等文化項目。村裏將管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思想植入家風家訓評選活動,定期舉(ju) 辦“管子研學課堂”,邀請專(zhuan) 家講解管子思想和社會(hui) 發展等專(zhuan) 題,增強了群眾(zhong) 的認可度和參與(yu) 度,提升了村民思想文化素質。2019年以來,村內(nei) 已評出文明戶68戶,促進鄉(xiang) 村治理效能。該村定期舉(ju) 辦“三月三”鄉(xiang) 村旅遊節,將管子文化、民俗和當地生活實際相融合,促進了民俗旅遊。在此基礎上,村裏建起了管子文化產(chan) 業(ye) 園,凸顯齊文化特色,構建以觀賞、體(ti) 驗、研學等業(ye) 態為(wei) 主體(ti) 的齊文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促進了村莊產(chan) 業(ye) 發展。
壽光古屬齊國,曆史上就有重農(nong) 興(xing) 商的傳(chuan) 統,近年來,當地整合黨(dang) 群服務中心、農(nong) 村文化大院、農(nong) 家書(shu) 屋等多種資源,構建起下大上小的文明實踐運行模式。“愛心驛站”建在田間地頭,工作重點聚焦群眾(zhong) 實際,文明實踐站成為(wei) 群眾(zhong) 的暖心站、救助站、幫扶站。
2020年年初,壽光侯鎮東(dong) 柴莊魏泉彬老人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兒(er) 子在外當兵,家有殘疾女兒(er) ,受疫情影響,兩(liang) 萬(wan) 多斤蘋果遭遇銷售難,老兩(liang) 口一籌莫展。這一情況引起文明實踐誌願者的關(guan) 注。社會(hui) 公益組織很快發起助銷行動,廣大誌願者和社會(hui) 各界紛紛響應,短短幾天,兩(liang) 萬(wan) 多斤蘋果就銷售一空。
針對離婚率上升問題,壽光建立全省首家婚姻家庭誌願輔導中心。周一到周五,數百名銀發“婚姻修複工”開展現場勸說、心理輔導等誌願服務活動。2017年至今,已調解鬧離婚夫妻近8000對,勸和3200多對,調解成功率達41.2%。在這些“婚姻修複工”的努力下,全市離婚率實現17年來首次下降,壽光成為(wei) 全省婚姻家庭工作先進單位。
同屬齊文化圈的安丘是農(nong) 業(ye) 大市,連續7年成為(wei) 全國出口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示範區。2020年以來,安丘整合各類要素資源,在官莊鎮、淩河街道等全市各鎮(街道)成立產(chan) 業(ye) 黨(dang) 建融合體(ti) ,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以文化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明顯效果。當地群眾(zhong) 不僅(jin) 物質生活越來越好,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feng) 富。目前,全市已有黨(dang) 建融合體(ti) 16個(ge) ,有的村集體(ti) 年增收達220萬(wan) 元,144個(ge) 集體(ti) 經濟薄弱村收入突破5萬(wan) 元。
安丘市大汶河旅遊發展中心青雲(yun) 小鎮黨(dang) 建融合體(ti) ,以“百年梨緣”為(wei) 主題,以產(chan) 業(ye) 為(wei) 基礎,以強村富民為(wei) 導向,匯聚眾(zhong) 力打造梨花節等文化節會(hui) ,邀請曲藝、剪紙、書(shu) 法等藝人展示傳(chuan) 統技藝,厚植村莊文化底蘊,搞活鄉(xiang) 村旅遊業(ye) 態。
“文化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內(nei) 容。黨(dang) 建融合體(ti) 有區域聯建、村村合建等幾種形式,雖然形式不同,但都致力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服務群眾(zhong) ,都注重文化滋養(yang) 和文明培育。”安丘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劉冠迎表示。
崇禮尚德,從(cong) “春秋六藝”到“文明五形”的精神升華
春秋六藝——禮、樂(le) 、射、禦、書(shu) 、數,是孔子身體(ti) 力行的教育規範,貫通從(cong) 思想到行為(wei) 的古代文明養(yang) 成路徑,無論在形式還是在內(nei) 容上,都對齊魯文明的傳(chuan) 承和發展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並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得到生動體(ti) 現。
曲阜市堅持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結合,把儒家文化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之中。在陣地建設上堅持“五一兩(liang) 榜一廣場”標準配置:“五一”指的是:一堂、一室、一站、一館、一牆。一堂即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一室即“和為(wei) 貴”調解室,一站即學雷鋒誌願服務站,一館即家風家訓館,一牆即家風牆;兩(liang) 榜即“四德榜”和移風易俗榜;一廣場即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
內(nei) 容設置上明確“十有”目標:有統一標識、有陣地平台、有管理人員、有章程、有製度、有活動計劃、有活動記錄、有成果展示、有書(shu) 架資料、有意見征集。在曲阜,一批村史館、民俗館、鄉(xiang) 村記憶展館,已成為(wei)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新學堂、記住鄉(xiang) 愁的好場所。當地發揮“三孔”景區文化輻射作用,創新開展“背《論語》免費遊‘三孔’”和孔子後裔、優(you) 秀教師等免費遊“三孔”活動,力推文明實踐“走出去”。發揮融媒體(ti) 中心文明實踐網上傳(chuan) 播功能,實現線上線下共享,提升文明實踐的傳(chuan) 播力、引導力、影響力。
在吸收傳(chuan) 統儒家文化人生道德修養(yang) 精華的基礎上,山東(dong) 各地推陳出新,探索形成“講、評、幫、樂(le) 、慶”五種文明實踐形式,實現了古為(wei) 今用。
通俗易懂地“講”。淄博市淄川區西河鎮南坪村借鑒當年蒲鬆齡“設茶聽故事”的做法設立“明理胡同”:在農(nong) 村路旁安置小馬紮,提供黨(dang) 報黨(dang) 刊供群眾(zhong) 閱讀。退休幹部、教師為(wei) 主的專(zhuan) 職宣講員隊伍定期開展活動。村居兩(liang) 委成員、黨(dang) 員、第一書(shu) 記等組成的兼職宣講隊伍隨時隨地進行宣講。群眾(zhong) 在哪裏,宣講就覆蓋到哪裏。“明理胡同”作為(wei) 新時代文明實踐著名品牌入選中央文明辦優(you) 秀案例選編。
紮實有效地“評”。濟南市萊城區口鎮下水河村推行星級評定辦法,以打造“咱老百姓的服務站”為(wei) 目標,製定文明實踐誌願者星級評定管理辦法,將各類誌願服務積分量化,兌(dui) 換相應實物。做到一視同仁、規範高效,確保“星級評定”科學、合理、公正、有效,實現了文明實踐的良性互動和常態化運行。
真心實意地“幫”。根據上級安排,濟南市曆城區對口援建甘肅省東(dong) 鄉(xiang) 族自治縣。曆城區人大機關(guan) 全力支持派駐東(dong) 鄉(xiang) 縣掛職幹部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nei) ,人大主要領導四次到東(dong) 鄉(xiang) 縣調研,幫該縣確定發展思路,引進草莓種植、畜牧業(ye) 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大力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該縣整體(ti) 脫貧後,曆城區又針對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教育實際狀況,聯係著名專(zhuan) 家學者為(wei) 東(dong) 鄉(xiang) 縣幹部開辦“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築牢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等講座;協調山東(dong) 大學與(yu) 東(dong) 鄉(xiang) 縣簽訂“國學進東(dong) 鄉(xiang) ”戰略協議;聯係有關(guan) 專(zhuan) 家幫助東(dong) 鄉(xiang) 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此振奮東(dong) 鄉(xiang) 縣幹部群眾(zhong) 的精神麵貌,激發少數民族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內(nei) 生動力,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奠定堅實的文明底蘊。
健健康康地“樂(le) ”。青島膠州常年堅持開展“廣場文化周周演”“群星耀膠州”等一係列群眾(zhong) 性文化活動,活躍群眾(zhong) 文化生活。通過文化誌願者隊伍和村莊文化活動帶頭人,帶動搞活了全市大多數鄉(xiang) 村的群眾(zhong) 文藝活動,形成了歡樂(le) 祥和的社會(hui) 氛圍。
歡快熱烈地“慶”。濰坊市壽光聖城街道北關(guan) 村以孝德建設為(wei) 重點,形成80歲以上老人生日慶典製度。每逢80歲以上老人過生日,村裏都組織餃子宴為(wei) 老人祝壽,促進了家庭和諧,愉悅了老年人身心,培育了孝老敬老的社會(hui) 風尚。
家國情懷,從(cong) 海岱風骨到信義(yi) 山東(dong) 的道德賡續
“浮雲(yun) 連海岱,平野入青徐”,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海岱文化。誠信,是海岱文化的本質屬性。崇德尚義(yi) 、重義(yi) 輕利作為(wei) 山東(dong) 人的文化基因流傳(chuan) 古今。
信用建設賦能社會(hui) 治理,誌願服務激發向上向善。榮成市上莊鎮大李家村有位婦女,原來看誌願者清理村莊衛生,她有些不屑。半年後,她找到村幹部主動要求當誌願者,因為(wei) “現在大家都爭(zheng) 當誌願者,我不能落後”,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信用建設”帶來的真實變化。
適度運用積分製,有效破解鄉(xiang) 村治理難題。威海市文登區澤頭鎮在社會(hui) 治理中推行信用積分製,將信用積分同村民的實際利益掛鉤,有效解決(jue) 了鄉(xiang) 村髒亂(luan) 差等突出問題。
“信用+疫情防控”,上下同心抗疫。澤頭鎮將誌願活動、捐款捐物、違規違紀等與(yu) 信用積分掛鉤。疫情期間,全鎮大街小巷、每個(ge) 崗位都有誌願者的身影,全鎮同心抗疫,沒有一人違規。望島村某村民兒(er) 子從(cong) 青島回村,其父既堅遵村規不讓兒(er) 子進村;又父子情深,將親(qin) 手包的餃子送到村外的車上,得到村民一致讚揚。
“信用+禁燒、禁占道”,培育文明新風尚。澤頭鎮是種糧大鎮,村民焚燒秸稈、占道曬糧的習(xi) 慣禁而不止,成為(wei) 老大難。鎮上推行“信治”以來,獎懲結合,雙管齊下,適時運用積分獎懲製度,通過廣播、懸掛條幅、發放短信、巡邏車等多種手段,詳解“焚燒秸稈扣分、占道曬糧扣分”等規定,改善村民習(xi) 慣,全鎮未發生一起焚燒秸稈、占道曬糧事件。
信義(yi) 山東(dong) ,在文明實踐中進一步弘揚。
讓“信義(yi) ”山東(dong) 名副其實。寧陽縣鶴山鎮有對遠近聞名的“信義(yi) 兄弟”——金麥香麵粉廠的王長義(yi) 、王長信兄弟。他們(men) 30多年誠信經營,贏得廣泛讚譽。1983年,退伍回鄉(xiang) 的兄弟倆(lia) 做起糧食麵粉生意,從(cong) 不缺斤短兩(liang) 、價(jia) 格公道,信義(yi) 兄弟的名聲就此傳(chuan) 播開。1998年的一天,王長信到泰安芝田麵粉廠送糧,對方誤將5000元當作3000元給了他。王長信發現後說“咱不能賺昧心錢”,他不顧勞累,開車一百多裏將錢送了回去。信義(yi) 兄弟先後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文明家庭、“中國好人”、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全國優(you) 秀農(nong) 民工等稱號。
文明實踐主陣地建在新型經營主體(ti) 中。互助,是海岱文化的另一品行。山東(dong) 省廣播電視台鄉(xiang) 村廣播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隊,團結家庭農(nong) 場等新型經營主體(ti) ,開展技術幫扶、信息交流、生產(chan) 互助、產(chan) 品銷售、困難互濟等活動。堅持每周有活動,活動有內(nei) 容,讓文明實踐成為(wei) 惠民利民活動,受到農(nong) 民歡迎。服務隊成立以來,已吸引近二十萬(wan) 個(ge) 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參加,成為(wei) 山東(dong) 文明實踐中一道亮麗(li) 的風景。
各美其美,以文化之美構建鄉(xiang) 風文明
建設文明鄉(xiang) 風,是山東(dong) 推進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戰略目標和主要抓手。
讓鄉(xiang) 村文化綜合軟實力成為(wei) 村莊全麵發展的“硬引擎”。威海市臨(lin) 港經濟開發區草廟子鎮西李家夼是個(ge) 經濟薄弱的山村。近年來,該村發揮民風淳樸、文化資源豐(feng) 富、自然風光優(you) 美的優(you) 勢,熔鑄鄉(xiang) 村文化軟實力,引領村莊全麵發展。
針對農(nong) 耕文化特色和農(nong) 民接受習(xi) 慣,草廟子鎮幫助西李家夼進行係統文化建設項目,塑造“李家夼文化綜合體(ti) ”。將鄉(xiang) 土美德文化和廉政文化元素植入村莊布局,培育村民向上向善的思想品德;整理挖掘文化遺產(chan) ,建立村史館、鄉(xiang) 村大舞台、現代農(nong) 民生活體(ti) 驗館,活躍村民文化生活,增強村民向心力;同時,整理修繕原中共膠東(dong) 區委第一任書(shu) 記辦公舊址、紀念館等紅色印跡。引進養(yang) 蜂專(zhuan) 業(ye) 戶,建成集生產(chan) 、銷售、體(ti) 驗、研學、旅遊於(yu) 一體(ti) 的蜂蜜文化綜合區。經過一係列文化項目開發,形成融傳(chuan) 統村落文化、鄉(xiang) 土道德文化、紅色文化、傳(chuan) 統手工業(ye) 文化於(yu)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文化綜合體(ti) ,鑄造發展新優(you) 勢。在此基礎上,鎮黨(dang) 委著力解決(jue) 村民關(guan) 心的養(yang) 老問題,幫助建起暖心食堂。幾年內(nei) ,西李家夼村從(cong) 內(nei) 到外發生巨大變化,2020年被評為(wei) 全國文明村。
創新思想文化工作方法,提升社區文明度。臨(lin) 沂市羅莊區傅莊街道幸福小鎮社區探索思想文化“四級灌溉”工作法,成效顯著。
一級灌溉——建立文明實踐點。由有專(zhuan) 長的居民發起惠民項目,圍繞生活服務、生產(chan) 技能等內(nei) 容,組織居民開展誌願服務活動,並開展“最美誌願者”評選活動。二級灌溉——選樹文明實踐戶。在選樹一批文明實踐戶基礎上評選“新時代文明戶”,並給予一定的物質待遇,有效激發爭(zheng) 先創優(you) 熱情。三級灌溉——吸引鏈接戶。以文明實踐戶為(wei) 基點,最大範圍輻射帶動社區居民,形成一戶帶動一大片的群體(ti) 效應,實現誌願服務群眾(zhong) 化。四級灌溉——融化重點戶。對個(ge) 別情況複雜的家庭,有針對性地解決(jue) 其思想問題和實際困難,使其加入誌願者隊伍。
挖掘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引擎。乳山是抗日戰爭(zheng) 馬石山十勇士戰鬥和紅色乳娘哺育革命後代的膠東(dong) 育兒(er) 所所在地,長篇小說《苦菜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近年來,該市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和自然風光優(you) 勢,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業(ye) 。在田家村、下石硼村、東(dong) 尚山村開設遊客接待中心和民宿,開展鄉(xiang) 村生活體(ti) 驗,培育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吸引大量遊客,農(nong) 民收入明顯增加。
(調研組成員: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院長、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省委黨(dang) 校基地研究員周其森,光明日報記者趙秋麗(li) ,山東(dong) 女子學院旅遊學院副教授王宇,山東(dong) 威海乳山市委黨(dang) 校副校長高明周,執筆:周其森、趙秋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