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

發布時間:2022-02-07 13:3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學術筆談】

  作者:靳鳳林(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中國倫(lun) 理學會(hui) 副會(hui) 長)

  編者按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發表的一係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nei) 涵豐(feng) 富、思想深刻,對於(yu) 動員社會(hui) 各界廣泛參與(yu) 到社會(hui) 主義(yi) 文明新風建設中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央紀委機關(guan) 、中組部、國家監委、教育部、全國婦聯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根本,以建設文明家庭、實施科學家教、傳(chuan) 承優(you) 良家風為(wei) 重點”“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高質量發展”。為(wei) 了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本刊特約請三位學者,就弘揚和傳(chuan) 承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家教文化、優(you) 良家風予以探討,以求學界共鳴。

  “家”不僅(jin) 承載著中國人生命實踐的美好願景,而且還體(ti) 現著中國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追求。家文化是理解中國5000多年文明曆史的基因密碼,是見證中國社會(hui) 變遷的重要標示,同時,它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社會(hui) 未來發展的邏輯進路。中華民族家庭道德源遠流長,並具有自身特質。當代中國家庭美德建設必須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將馬克思主義(yi) 家庭道德理論與(yu) 當代中國家庭生活實際相結合,同中國傳(chuan) 統家庭美德相結合,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qin) 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hui) 主義(yi) 家庭文明新風尚。

  中國傳(chuan) 統家庭道德的曆史淵源與(yu) 特質

  一個(ge) 民族的文明樣態及其運演趨勢,不僅(jin) 受到地理環境的深刻影響,還受到其經濟水平、政治狀況等因素的廣泛作用。中國古代社會(hui) 的最大特點是以血緣關(guan) 係為(wei) 紐帶建構起係統而完備的家族宗法製度,並通過嫡子之製、分封之製等延伸至國家政治製度之中,最終形成家庭、家族與(yu) 國家在組織結構上的高度共通性,這種“家國同構”的基本格局導致了忠孝相通、忠孝同義(yi) ,使家庭道德成為(wei) 社會(hui) 和國家存續的精神紐帶。我國商朝的王位繼承方式是兄終弟及製,周代王室則采取嫡長子繼承製,古人把商周時代的家族宗法製稱為(wei) “殷道親(qin) 親(qin) ,周道尊尊”。秦漢以後,盡管中國社會(hui) 時常遭遇周期性動蕩,但因深受“三綱五常”思想的熏陶,由血緣紐帶聯係起來的家庭文化自始至終非常穩固。到魏晉南北朝,特別是隋唐時代,豪門大族層出不窮,家譜族譜的編寫(xie) 蔚然成風。宋代的二程和朱熹將宗子立法視作尊族重本和收拾人心的重要手段,民間建造宗祠之風興(xing) 起。元明清三代在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影響下,以家庭道德為(wei) 核心的禮儀(yi) 教化活動進一步得到加強,盡管有李贄、黃宗羲、顏元、戴震等思想家對傳(chuan) 統家庭道德的深刻反思,但尊老愛幼、妻賢夫安、兄友弟恭、知書(shu) 達理、勤儉(jian) 持家、耕讀傳(chuan) 家的傳(chuan) 統家庭美德並未發生質性變異。直到鴉片戰爭(zheng) 和辛亥革命之後,在外來衝(chong) 擊和內(nei) 部激蕩雙重因素作用下,中國傳(chuan) 統家庭道德開始走向緩慢而艱難的現代性蛻變曆程。

  中國傳(chuan) 統家庭道德在氤氳化潤華夏文明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架構。《尚書(shu) ·堯典》曰:“克明俊德,以親(qin) 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wan) 邦。”這裏展現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過程。其間,“仁”既是人之為(wei) 人的最基本的德性,也是最高的德目,它為(wei) 曆代統治階級和普通百姓所普遍認可,堪稱中華民族的公德和恒德。仁德的核心是愛人,愛人的根本是孝悌,故《論語·學而》曰:“孝悌也者,其為(wei) 仁之本歟。”孝悌之德的根本內(nei) 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由此生發出中國最重要的五種人倫(lun) 關(guan) 係,即《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出的:“父子有親(qin) ,君臣有義(yi) ,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裏的“父子有親(qin) ”是說父母子女之間要充滿溫情與(yu) 親(qin) 密,在人出生後的所有人際關(guan) 係中,父母與(yu) 子女血脈相連,父母必須關(guan) 愛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我國古人稱之為(wei) “天倫(lun) ”,並列為(wei) 五倫(lun) 之首。“君臣有義(yi) ”是指君主與(yu) 臣下之間要講求道義(yi) ,君主不義(yi) 會(hui) 喪(sang) 失政權,臣子不義(yi) 會(hui) 遭受懲罰。“夫婦有別”是指丈夫和妻子由於(yu) 生理和心理不同,應該遵循各自不同的倫(lun) 理規範,丈夫要具備陽剛之氣,妻子應展現陰柔之美,各自承擔起應負的家庭責任。“長幼有序”是指兄弟之間或長輩與(yu) 晚輩之間應該具有的交往秩序,大者愛護小者,小者尊敬長者,彼此融洽相處,不可弱肉強食。“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間要建立平等與(yu) 信任的關(guan) 係,隻有彼此講究信義(yi) ,才能獲得永恒友誼。正是這種個(ge) 人倫(lun) 理—家庭倫(lun) 理—宗族倫(lun) 理—社會(hui) 倫(lun) 理—國家倫(lun) 理的一以貫之,建立起中華民族悠遠豐(feng) 厚、恢宏龐大的家庭美德傳(chuan) 統。

  與(yu) 建基希伯來和希臘文明之上的歐美國家的家庭道德相比,中國傳(chuan) 統家庭道德具有三種典型特質。一是義(yi) 務至上主義(yi) 。在中國傳(chuan) 統家庭道德中被反複闡明的十義(yi)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yi) 、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其根本要旨是強調道德義(yi) 務和責任的神聖性以及履行義(yi) 務和責任的重要性,無論是行為(wei) 義(yi) 務論,還是規則義(yi) 務論,均把人的良心和動機是否符合義(yi) 務責任要求視作道德與(yu) 否的標尺,這同西方家庭道德中追求個(ge) 人自由與(yu) 權利的契約主義(yi) 傾(qing) 向存在本質區別。二是道德理想主義(yi) 。中國傳(chuan) 統家庭道德高度重視家庭成員個(ge) 人的修身養(yang) 性,家庭生活的實質在於(yu) 如何克己修身。判斷家庭中任何事情的對錯,先要反求諸己;在個(ge) 體(ti) 欲望與(yu) 家庭秩序、社會(hui) 要求發生衝(chong) 突時,寧可克製自己的欲望和減損個(ge) 人的正當利益,也要維護家族與(yu) 社會(hui) 的公共利益。三是倫(lun) 理中心主義(yi) 。由於(yu) 在中國的家庭人倫(lun) 設計中,人隻有在以血緣為(wei) 本位的各種關(guan) 係中才能確定自己的家庭地位,如果抽掉了個(ge) 人的人倫(lun) 身份角色,個(ge) 體(ti) 人格就失去了存在的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因此,個(ge) 體(ti) 隻有在家庭、社會(hui) 、國家的倫(lun) 理秩序中安倫(lun) 盡份,維護好人倫(lun) 整體(ti) 的和諧與(yu) 穩定,才能從(cong) 盡己之性到盡人之性,從(cong) 盡人之性到盡物之性,然後,在“讚天地之化育”並“與(yu) 天地參”中,實現天人合一的理想人生境界。

  新時代家庭美德對傳(chuan) 統家庭道德的創新與(yu) 發展

  古人雲(yun) :“天下將興(xing) ,其積必有源。”一個(ge) 民族隻有歸屬到與(yu) 其祖先和血緣相關(guan) 聯的存在結構之中,才能開拓出自己的生存空間,並鍛造和升華出篤定的獨特品性。我們(men) 揭櫫中國傳(chuan) 統家庭道德的曆史淵源、理論邏輯及其本質特征,就是要通過抵達曆史深處、傾(qing) 聽曆史回響,來明晰新時代中國家庭美德建設的具體(ti) 內(nei) 容。其間,我們(men) 必須采用馬克思主義(yi) 唯物辯證的科學方法正確對待中華傳(chuan) 統家庭道德,在取其精華和棄其糟粕基礎上,對之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要“推動踐行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jian) 持家、鄰裏互助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men) 在家庭裏做一個(ge) 好成員”。這一重要論述,為(wei) 新時代家庭美德建設指明了方向。

  “尊老愛幼”就是繼承中國傳(chuan) 統家庭美德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子女對父母有尊敬之心,父母給予子女親(qin) 情和關(guan) 愛,互相尊重人格權利和個(ge) 人隱私。父母和子女在共同承擔家庭責任與(yu) 義(yi) 務中,盡力為(wei) 家庭多作貢獻,共同建設幸福之家。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家庭中具有平等的權利與(yu) 義(yi) 務、平等的地位與(yu) 價(jia) 值、平等的人格與(yu) 尊嚴(yan) 。在這方麵要特別注意對傳(chuan) 統社會(hui) “男尊女卑”“男主女從(cong) ”道德規範的辯證揚棄,因為(wei) 今天我國的憲法及各種法律都已貫徹了男女平等原則,隻有讓婦女徹底解放出來,才能實現男女之間權利與(yu) 義(yi) 務、地位與(yu) 價(jia) 值、人格與(yu) 尊嚴(yan) 的真實平等,從(cong) 而充分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婚姻家庭製度的本質特征,使男女平等真正成為(wei) 家庭美德的應有之義(yi) 。

  “夫妻和睦”強調夫妻之間在生活上要相互關(guan) 心和幫助對方,在事業(ye) 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對方,在感情上相互愛戀和體(ti) 貼對方。特別是夫妻之間在處理各種家庭矛盾時,要以坦誠的態度彼此相待,以相互理解的精神包容對方,夫妻感情與(yu) 父母子女感情的最大區別是愛情,隻有持之以恒地珍惜、培育和增進這種感情,才能永葆夫妻和睦關(guan) 係的存在。

  “勤儉(jian) 持家”是保證家庭物質基礎穩固的前提條件,任何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滿都必須具備良好的物質基礎,這就要求每一個(ge) 家庭成員必須通過勤勉刻苦、節約簡樸、奮發努力來豐(feng) 富家庭的物質財富。中國古人曆來強調通過勤勉勞作來磨練人的心性,使其不斷轉歸樸實無華,避免驕奢淫逸。孔子的“溫、良、恭、儉(jian) 、讓”和老子的“慈、儉(jian) ”,都將“儉(jian) ”視作家庭生活的重要美德,它們(men) 是建構當代中國家庭美德的重要思想資源。

  “鄰裏互助”是家庭內(nei) 生德性的外在延伸,因為(wei) 聚群而居是人類生活的本質屬性,任何家庭必然處於(yu) 鄰裏關(guan) 係之中,鄰裏之間團結互助、彼此關(guan) 照、和睦相處,能為(wei) 家庭提供快樂(le) 融洽的外部環境。如果鄰裏之間各種糾紛不斷,彼此關(guan) 係緊張,每個(ge) 家庭都不會(hui) 獲得安寧。這就要求相鄰家庭之間隻有嚴(yan) 於(yu) 律己,寬以待人,以誠相見,互幫互助,才能最終建立起良好的鄰裏關(guan) 係。

  總之,如何滋養(yang) 人性之溫情、維係家庭之和諧,培育家國情懷,成為(wei) 當代中國家庭美德建設麵臨(lin) 的重要任務。從(cong) 國家層麵看,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必須充分認識家庭美德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切實負起領導責任,把相關(guan) 任務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從(cong) 社會(hui) 層麵看,各級工會(hui) 、共青團、婦聯等群眾(zhong) 組織要結合自身特點,積極開展家庭美德建設活動。從(cong) 個(ge) 體(ti) 層麵看,每個(ge) 家庭要高度重視家庭成員道德主體(ti) 性的培養(yang) 。特別是要充分發揮黨(dang) 員幹部在家庭美德建設中的帶頭作用,以老一輩革命家為(wei) 榜樣,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克己奉公,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在明大德、守公德、嚴(yan) 私德中爭(zheng) 做家庭美德建設的領頭雁。此外,還要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在調處家庭矛盾和建設家庭美德中的重要作用。家庭美德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必須通過法治建設作為(wei) 有效保障,因為(wei) 法律既能對家庭成員的道德權利發揮保護作用,也能對家庭成員的嚴(yan) 重不道德行為(wei) 起到巨大的約束作用。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