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入衝刺階段
本報記者 李祺瑤
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入衝(chong) 刺階段。這條北起鍾鼓樓,南至永定門,長7.8公裏的北京“脊梁”,承載的文化生生不息,見證並參與(yu) 著“雙奧之城”的成長。昨天,5位嘉賓做客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活動直播間,圍繞“行走在中軸線上”主題,暢聊城市發展脈絡。
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聚焦北京中軸線。因為(wei) 它有著悠久的曆史,也煥發著蓬勃的生機。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單霽翔說,北京中軸線上已經有三處世界文化遺產(chan) 。這條線上囊括了巨大的建築群和城市空間。這些街道、廣場,曆經700餘(yu) 年發展,形成獨特壯美的空間秩序,展現中國古今同輝的首都風貌。“中軸線不是簡單的物質遺存,而是中國傳(chuan) 統都城規劃觀念的不斷延續,一直影響到今天的城市。中軸線是一處活態遺產(chan) ,向南北延伸,引領北京城市走向未來。”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chan) 中心主任呂舟聊起中軸線的“新聞”——近年來,北京推動中軸線上重點文物、曆史建築保護性修繕和騰退,改善整治老城環境和風貌,目前已完成鍾樓、正陽門箭樓等一係列文物古建的修繕。去年年底,地安門外大街整治完成,正陽橋考古發掘中發現了鎮水獸(shou) ,“我們(men) 還希望通過考古發掘找到正陽橋橋體(ti) 的遺存。”他解釋,如果這座橋能夠發掘出來,對於(yu) 整個(ge) 北京中軸線的展示具有重要意義(yi) 。
談及正在進行的北京中軸線申遺,呂舟認為(wei) ,申報世界遺產(chan) ,核心目標不僅(jin) 是讓中軸線的價(jia) 值得到全世界認可,更重要的是通過申遺促進北京老城的整體(ti) 保護,講好中國故事,切實改善市民生活環境,創新城市的未來發展。
“如果把中軸線看做是一條環環相扣、首尾呼應的文化之龍,從(cong) 永定門到正陽門箭樓就像龍頭部分,其中天橋、大柵欄,體(ti) 現了中軸線上以百姓文化為(wei) 主題的人民秩序;正陽門箭樓恰好處在‘龍睛之地’。”北京中軸線遺產(chan) 保護中心、北京世界文化遺產(chan) 監測中心主任關(guan) 戰修揭秘中軸未來的保護利用,將以正陽門箭樓開放為(wei) 契機,在前門步行街北端打造具有古都特色的中高端文旅融合示範區,活化中軸線遺產(chan) 價(jia) 值、複興(xing) 前門商圈、帶動區域內(nei) 文旅項目發展,“我們(men) 做了一些嚐試,設計了打卡中軸線、尋找鎮水獸(shou) 、重走正陽橋等景觀。”
直播間裏,也有專(zhuan) 家聊起中軸線上的“軟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天壇公園神樂(le) 署雅樂(le) 中心副主任霍燚和講解員王誌傑現場展示了傳(chuan) 承了三千年的中和韶樂(le) 。“工作時,聽遊客講得最多的是‘以前從(cong) 來沒聽過這樣的音樂(le) ,你們(men) 應該多演一演,多給大家講一講’。”王誌傑說,中和韶樂(le) 曾經因為(wei) 高居廟堂神堂之上,少被人識。“我們(men) 做的就是揭開神秘的麵紗,讓中和韶樂(le) 走入尋常人家,讓所有人都有機會(hui) 去體(ti) 會(hui) 古人心中的和諧之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