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新景 文化暖民心
妙趣橫生雲(yun) 端賞,四海同樂(le) 賀新春。虎年春節,通過豐(feng) 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文化活動,無論是在家或就地過年的群眾(zhong) ,還是封控區居民,都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國年味。
“雲(yun) ”上傳(chuan) 祝福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裏的老虎,或威風凜凜,或憨態可掬。它們(men) 在新春備受青睞,傳(chuan) 遞著誠摯的新年祝福。
大年初七,河南省鹿邑縣文化館內(nei) 熱鬧非凡。在直播鏡頭前,非遺項目觀堂剪紙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梁加付正表演剪紙藝術。梁加付手指翻飛間,一張張紅紙在剪刀下變成了一隻隻活靈活現的“小老虎”,讓人嘖嘖稱讚。
“受疫情影響,今年我們(men) 把舞台從(cong) 線下搬到線上,避免人群聚集。”鹿邑縣文化館館長高囡說。
“每年國慶、春節等重大節日,我都會(hui) 創作一些與(yu) 節日相關(guan) 的作品,烘托節日氣氛。”梁加付說,虎年春節,他創作了100幅以生肖虎為(wei) 題材的剪紙作品,喜迎虎年的到來。
麵對鏡頭,西安中國畫院畫家王春良緩緩下筆,三隻威風凜凜的老虎躍然紙上。正月初一,一場“如虎添‘藝’福到萬(wan) 家”美術創作鑒賞直播活動將虎年的祝福傳(chuan) 遞給千家萬(wan) 戶。1月25日至2月15日,西安中國畫院舉(ju) 辦6場直播,將年俗文化與(yu) 傳(chuan) 統書(shu) 畫相結合。
“原來金橘還有吉祥招財的寓意!”參與(yu) 線上遊戲後,山西省太原市小學生薛子晨驚喜地說道。逛花街觀年花,遊燈市猜燈謎。虎年春節,太原市很多小學生參與(yu) 了山西省圖書(shu) 館推出的“雲(yun) 上新年遊園會(hui) 活動”,活動將民俗知識製作成有趣的互動遊戲,讓參與(yu) 者在玩耍的同時記住活動背後的文化內(nei) 涵。
天津市各級文化單位和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推出一係列戲曲、朗誦等作品,在線發聲,讓文藝作品以另外一種形式潤民心。
就地過新年
處處紅燈,千家笑語。
就地過年不影響精彩新春。除夕,一場充滿年味的“文化進萬(wan) 家”新春文化慰問活動在天津外國語大學舉(ju) 行。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的留學生和外籍教師歡聚一堂,體(ti) 驗古琴、京劇臉譜、楊柳青木版年畫等非遺文化。
今年是來自葡萄牙的伊麗(li) 莎在天津過的第二個(ge) 春節,也是她來到中國的第四個(ge) 年頭,為(wei) 了求學,她不得不和家人暫時分離。“中國的春節文化讓我倍感溫暖,我拍了很多照片和視頻,準備分享給家人和朋友。”伊麗(li) 莎開心地說。
“首先,我代表我的家人向孔奶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接下來,咱們(men) 的‘家庭春晚’正式開始……”西安市高陵區的王康政將獨自在家的鄰居孔菊梅接到自己家中一起過年,還一同表演了“家庭春晚”。
通過“i高陵”和“文化高陵”微信公眾(zhong) 號,這場“家庭春晚”走出“小家”,呈現在“大家”麵前。“2022年春節,在‘我們(men) 的中國夢’文化進萬(wan) 家係列活動中,高陵區引導就地過年的群眾(zhong) 以家庭為(wei) 單位開展‘家庭春晚’,在微信公眾(zhong) 號、視頻號等網絡平台展示。據不完全統計,瀏覽量超過了18萬(wan) 人次。”高陵區文化館館長甄陵說。
千門萬(wan) 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聯是春節的傳(chuan) 統習(xi) 俗,春聯中凝結著中國人心中的美好願景。
為(wei) 迎接虎年新春,鹿邑縣文化館邀請河南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鹿邑縣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團成員等,為(wei) 一線抗疫工作者書(shu) 寫(xie) 並贈送了行草隸篆等各種字體(ti) 、風格各異的春聯,致敬最美抗疫者,向他們(men) 送去新春的問候和祝福。西安中國畫院的畫家們(men) 也創作了100副春聯、30幅“福”字和10幅剪紙送給春節期間留守在西安城市建設一線的工人們(men) 。
民族特色濃
“聽我說謝謝你,因為(wei) 有你,溫暖了四季……”在廣西民族博物館,三位身穿民族服飾的小女孩一邊彈奏著天琴,一邊唱起了歌。春節期間,為(wei) 豐(feng) 富市民文化生活,廣西民族博物館舉(ju) 辦虎年春節係列活動。壯族民歌、二胡演奏、獨弦琴彈奏……係列民族表演吸引不少觀眾(zhong) 駐足拍照。
來自法國的魯·羅曼也帶著兒(er) 子走進博物館,開啟了一次同曆史、民族文化的對話之旅。“我很喜歡博物館,這是我第二次帶兒(er) 子過來參觀,在這裏能了解很多中國的民族文化。”魯·羅曼說。
一張張少數民族服飾圖片、一條條頗具民族特色的壯錦……在民族文化陳列展廳,魯·羅曼目不轉睛地看著少數民族服飾。“每個(ge) 民族都不一樣,但大家互相尊重、相處和諧。”魯·羅曼說,他在民族博物館進一步感受到各民族群眾(zhong) “親(qin) 如一家”“和而不同”。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消退,溫暖在新春悄然蔓延。與(yu) 奧密克戎病毒“硬剛”20多天後,天津的壬寅虎年春節更顯珍貴。
春節前夕,天津市津南區居民齊子健收到了天津北方演藝集團贈送的“中國夢”新春禮盒,內(nei) 有春聯、“福”字、窗花、紅包、台曆、吊錢兒(er) 、燈籠等文化用品。
“我們(men) 小區是天津本輪本土疫情的封控區,人出不去,快遞也進不來,大過年的想把家裏布置一下也沒辦法。這禮盒太棒了,非常及時。”齊子健說。
為(wei) 了讓廣大市民度過一個(ge) 歡樂(le) 、祥和、喜慶的春節,營造安定和諧、全民同樂(le) 的節日氛圍,天津用國旗、中國結、傳(chuan) 統造型燈籠、樹掛串燈、實景造型等扮靚了城市的大街小巷……
(據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 記者李紫薇、黃慶剛、蔡馨逸、周潤健、翟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