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開學倒計時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開學綜合征”

發布時間:2022-02-15 09:5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寒假即將結束,從(cong) 假期結束到開學初的這段時間,很多孩子會(hui) 出現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注意力不集中、懶散、逃避學習(xi) 、拖延完成作業(ye) 等表現,有人形象地把這種現象總結為(wei) “開學綜合征”。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er) 童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李雪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開學綜合征”並不是醫學診斷的病症,然而很多孩子的確在剛開學後容易表現出這些問題。臨(lin) 床發現,開學之後的一段時間,兒(er) 童精神科和心理門診會(hui) 出現比較明顯的就診高峰,很多孩子由於(yu) 對開學返校不適應被家長帶來就醫。

  開學前可以規劃出1-2周的“緩衝(chong) 期”

  李雪認為(wei) ,孩子對開學返校不適應,是因為(wei) 經過了一個(ge) 假期的休息,開學之後突然感覺壓力增大。壓力來自作息時間、學習(xi) 以及人際關(guan) 係:從(cong) 假期裏自由散漫的狀態,到開學後有規律作息,要在規定的時間做規定的事情;從(cong) 假期裏不用學習(xi) 或者不規律學習(xi) 的狀態,到每天都要去學校上課,完成作業(ye) ;從(cong) 待在家裏跟同齡人接觸有限,到回到班集體(ti) 裏跟幾十個(ge) 孩子相處,這些突然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孩子出現不適應的現象。

  與(yu) 此相對應的另一種情況是,有很多“雞娃”家長,即使在放假期間也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非常“滿”,每天監督孩子學習(xi) ,給孩子安排各種集訓,孩子在假期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因此在開學後可能出現體(ti) 力和精力不足的現象;此外,當孩子從(cong) 在家裏被家長監督學習(xi) ,突然變成到學校裏自覺學習(xi) ,也會(hui) 出現不適應的問題。

  那麽(me) ,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克服“開學不適”呢?李雪認為(wei) ,家長可以在開學前規劃出1-2周的“緩衝(chong) 期”,幫助孩子慢慢適應開學後的生活,減緩開學壓力對孩子心理的衝(chong) 擊。

  首先家長可以從(cong) 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入手。李雪說,有些孩子,尤其是還在上小學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不強、自律性不好,這就需要家長提前幫助他們(men) 把作息時間調整好。從(cong) 開學前一周左右開始,慢慢讓孩子把作息時間調整到上學時的狀態,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睡覺。

  其次,開學前,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提前做好複習(xi) 和預習(xi) ,讓孩子恢複學習(xi) 的習(xi) 慣。李雪強調,讓孩子提前學習(xi) 的目的並不在於(yu) 讓孩子學習(xi) 多少知識,而是要調動孩子的認知能力,幫助孩子完成從(cong) 放假到學習(xi) 的思維轉換,以便讓孩子在開學後更好地回歸學習(xi) 狀態,適應學校環境。

  開學前,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主動和要好的同學恢複聯係,聊聊天。比較要好的孩子的家長甚至可以相約,帶孩子一起出去玩,讓孩子在開學前有一個(ge) 互動。

  除此之外,開學返校後,孩子還可能會(hui) 經曆一些班裏的變化,比如座位調整,班幹部改選等,家長應盡可能地將可預見的事情提前跟孩子溝通,給孩子“打預防針”。對於(yu) 比較敏感的孩子,家長應格外上心,提前跟老師以及其他家長進行溝通,多了解一些孩子在新學期將麵臨(lin) 的變化,提前告訴孩子,讓孩子在心理上有所準備,這樣孩子出現緊張和焦慮情緒的風險就會(hui) 降低很多。

  利用開學前的“適應期”培養(yang)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李雪特別指出,開學前的“適應期”同時也是鍛煉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規劃能力的好時機,家長可以利用假期結束前1-2周這段時間,給孩子布置一些需要完成的任務,讓孩子自己製訂計劃表,把任務分配到每天、每個(ge) 時段。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和調整任務的內(nei) 容和時間表,輔助孩子製定適合自己的日程安排。這個(ge) 過程不僅(jin) 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開學,也能夠幫助孩子鍛煉自我管理和自我規劃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給孩子布置的任務要符合孩子的實際能力,是孩子有能力去完成的。李雪說,很多時候,家長會(hui) 覺得布置給孩子的任務很簡單,但是孩子卻完成不了,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wei) 家長對孩子的能力不夠了解。家長不能布置任務後就變成“甩手掌櫃”,等著孩子“交作業(ye) ”,而是要跟孩子及時溝通,根據孩子的能力跟孩子一起調整計劃表的內(nei) 容。

  李雪介紹了一個(ge) 可以調動孩子積極性的小技巧——家長在給孩子布置任務的同時也給自己製定一個(ge) 規劃,讓孩子看到自己也在按照計劃表完成任務。比如每天讀幾頁書(shu) ,每周做幾次運動等。家長可以每周找一個(ge) 固定的時間,例如周日晚上,跟孩子討論下一周的計劃,然後跟孩子相互監督,相互鼓勵,各自完成任務,完成的人會(hui) 得到獎勵。

  李雪解釋說,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任務的過程,也是言傳(chuan) 身教的過程,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以身作則,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家長對孩子的陪伴並不需要太長時間,高效的陪伴每周隻需大約半個(ge) 小時,每天大約5-10分鍾,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效而有質量的陪伴是什麽(me) 呢?李雪說,就是與(yu) 孩子真誠地溝通,彼此尊重,把孩子當作一個(ge) 獨立的個(ge) 體(ti) ,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彼此的心得和體(ti) 會(hui)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2月15日 09 版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