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數字化發展治理 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作者: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執筆:夏學平、鄒瀟湘、賈朔維、徐豔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ye) 態、新模式全麵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chan) 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近年來,數字技術創新和迭代速度明顯加快,在提高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優(you) 化資源配置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迫切需要對數字化發展進行治理,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十四五”規劃綱要專(zhuan) 門設置“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章節,並對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hui) 、數字政府,營造良好數字生態作出明確部署。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日前印發《“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建立健全規範有序的數字化發展治理體(ti) 係。這將推動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加快數字中國建設進程。
準確把握數字化發展治理的對象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5G、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應用,堅持創新賦能,激發數字經濟新活力,數字生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有力促進了各類要素在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實現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優(you) 化升級和融合貫通,為(wei) 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數字化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亟須明確治理對象,加強數字化發展治理。
規範平台經濟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平台經濟發展正處在關(guan) 鍵時期,要著眼長遠、兼顧當前,補齊短板、強化弱項,營造創新環境,解決(jue) 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平台經濟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發展的總體(ti) 態勢是好的、作用是積極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一些平台企業(ye) 發展不規範、存在風險;平台經濟發展不充分、存在短板;互聯網平台壟斷問題日益突出,從(cong) 長遠看會(hui) 影響行業(ye) 整體(ti) 的良性發展。完善法律法規和監管機製,引導平台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有利於(yu)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社會(hui) 公共利益,促進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應對數字技術帶來的風險挑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hui) 上指出:“古往今來,很多技術都是‘雙刃劍’,一方麵可以造福社會(hui) 、造福人民,另一方麵也可以被一些人用來損害社會(hui) 公共利益和民眾(zhong) 利益。”當前,以5G、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為(wei) 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推進,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動能。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在不斷改變人們(men) 生活和交往方式的同時,也深刻影響人們(men) 的行為(wei) 和思考方式以及價(jia) 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帶來了潛在風險。例如,個(ge) 人信息和數據泄露帶來個(ge) 人隱私保護風險、算法推薦加劇“信息繭房”、人工智能技術帶來倫(lun) 理安全風險等。應對數字技術帶來的風險挑戰,向互聯網服務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網絡空間是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共同的精神家園。”當前,我國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係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等統籌推進,特別是針對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網絡生態亂(luan) 象,不斷壓實網站平台信息內(nei) 容主體(ti) 責任,建立行業(ye) 自律機製,深入推進“清朗”“淨網”係列專(zhuan) 項行動,網上主流思想輿論不斷壯大,網絡空間持續淨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持續強化網絡內(nei) 容治理,確保信息內(nei) 容規範、積極向上;不斷加強網絡空間行為(wei) 規範建設,培育符合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網絡倫(lun) 理和行為(wei) 規範;進一步完善體(ti) 製機製,不斷加強相關(guan) 領域保護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加強網絡安全保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網絡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麵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guan) 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得到加強,國家網絡安全屏障進一步鞏固。同時,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網絡安全威脅也加速演進。隨著新技術新應用的大規模發展,數據泄露、網絡詐騙、勒索病毒、安全漏洞等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凸顯,網絡安全工作麵臨(lin) 新的風險挑戰。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hui) 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保護網絡安全刻不容緩。
分類施策構建數字化發展治理機製
針對不同領域、不同主題的治理對象,《規劃》堅持分類施策、精準施策,探索構建係統化的數字化發展治理機製。
加強互聯網平台治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九次會(hui) 議強調:“把握平台經濟發展規律,建立健全平台經濟治理體(ti) 係”。伴隨平台經濟快速發展,我國持續加強相關(guan) 法律法規建設、壓實平台主體(ti) 合規責任,鼓勵平台企業(ye) 創新技術應用、提升產(chan) 品服務質量,加大平台反壟斷監管力度,促進行業(ye) 健康有序發展。《規劃》強調強化平台治理體(ti) 係,包括“完善違法內(nei) 容舉(ju) 報與(yu) 處理披露機製,引導平台企業(ye) 及時主動公開違法違規內(nei) 容自查處置情況,及時預警排查重大風險隱患”,這為(wei) 平台企業(ye) 超前排查風險隱患提供了指南。《規劃》提出“鼓勵平台企業(ye) 將更多資源用於(yu) 創新技術應用,提升產(chan) 品質量服務,優(you) 化平台運行規則和平台營商環境,促進行業(ye) 健康發展”,旨在鼓勵平台企業(ye)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提高產(chan) 品服務大眾(zhong) 水平,在推動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更好造福人民上更進一步。
強化技術規則治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全麵提升技術治網能力和水平,規範數據資源利用,防範大數據等新技術帶來的風險。”當前,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wei) 綜合國力競爭(zheng) 的決(jue) 定性因素。實現科技向善,使創新科技為(wei) 人類所用,必須不斷建立健全技術規則治理體(ti) 係。我國已陸續出台《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ge) 人信息範圍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等規章製度,圍繞個(ge) 人隱私保護、算法推薦等問題加強規範。麵對不斷創新的數字技術對治理提出的新要求,《規劃》強調:“建立和完善數字技術應用審查機製和監管法律體(ti) 係,開展技術算法規製、標準製定、安全評估審查、倫(lun) 理論證等工作”“發揮國家科技倫(lun) 理委員會(hui) 統籌規範和指導協調作用,加快構建科技倫(lun) 理治理體(ti) 係”“加大社會(hui) 公眾(zhong) 數字技術安全風險教育宣傳(chuan) ,提升社會(hui) 各界技術風險防範和責任意識”。這為(wei) 新技術發展劃出合理的倫(lun) 理邊界,將進一步夯實新興(xing) 技術為(wei) 人類造福的機製基礎,為(wei) 科技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加強網絡空間內(nei) 容治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wu) 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網絡內(nei) 容建設是淨化網絡空間環境的關(guan) 鍵,是數字化發展治理體(ti) 係建設的發力點。我國有關(guan) 部門已陸續出台《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章製度,促進網絡空間內(nei) 容治理,未來還需進一步健全數字化發展治理的法律法規體(ti) 係。《規劃》強調:“完善網絡實名法律製度,推進社會(hui) 公眾(zhong) 數字身份管理體(ti) 係建設,加大數字身份管理體(ti) 係標準化整合銜接”。這將推動網上網下同心圓中的主體(ti) 更加統一,網絡空間與(yu) 物理空間深度融合。《規劃》指出:“鼓勵社會(hui) 主體(ti) 依法參與(yu) 網絡內(nei) 容共治共管,暢通社會(hui) 監督、受理、處置、反饋、激勵閉環流程,激活社會(hui) 共治積極性”。這有利於(yu) 充分調動億(yi) 萬(wan) 網民參與(yu) 共建美好網絡家園的積極性,有助於(yu) 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強化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網絡安全的本質在對抗,對抗的本質在攻防兩(liang) 端能力較量。”我國一方麵不斷發展新型網絡安全防護技術,持續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ti) 係建設;另一方麵積極開展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ge) 人信息保護法》《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網絡安全審查辦法》等多項網絡安全領域法律法規已陸續出台。為(wei) 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保障,《規劃》提出“加強網絡安全核心技術聯合攻關(guan) ,開展高級威脅防護、態勢感知、監測預警等關(guan) 鍵技術研究,建立安全可控的網絡安全軟硬件防護體(ti) 係”,這將促進各領域、各部門聯合開展網絡安全核心技術攻關(guan) ,有助於(yu) 打破行業(ye) 壁壘,提升攻關(guan) 效率;提出“實施國家基礎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增強網絡安全平台支撐能力”,這將推動全麵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ti) 係和能力建設。
多措並舉(ju) 提高數字化發展治理能力
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政策製定與(yu) 部署落實。構建規範有序的數字化治理體(ti) 係,需要做好頂層設計,把握發展與(yu) 治理的平衡點,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ti) 化監管治理體(ti) 係,實現政府與(yu) 企業(ye) 、政府與(yu) 個(ge) 體(ti) 的有效結合與(yu) 良性互動,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數字化發展涉及領域眾(zhong) 多,需要各部門協同配合,針對各行各業(ye) 研發、生產(chan) 、銷售、應用等全過程,實現發展與(yu) 治理的融合推進。同時,要落實好已有政策,確保落地見效。
完善法治體(ti) 係,打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根據數字化發展進程,持續完善法治體(ti) 係。健全新技術應用監管的法律體(ti) 係,針對技術發展出現的問題,及時研究製定配套法律法規,促進行業(ye) 健康發展。加快製定標準體(ti) 係,適時出台行業(ye) 技術發展標準,促進整個(ge) 行業(ye) 產(chan) 業(ye) 鏈加速形成。建立數字技術應用審查機製,開展發布前安全評估審查,有效避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完善倫(lun) 理道德規範,針對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新技術,開展技術倫(lun) 理基礎研究,加快構建科學有序的技術倫(lun) 理治理體(ti) 係。
增強技術保障,構建安全高效的治理體(ti) 係。新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對數字化發展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完善以技術管技術、以技術治技術的監管治理體(ti) 係。一方麵,進一步加強監管與(yu) 治理方麵的技術探索與(yu) 應用,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關(guan) 係,強化技術治理水平與(yu) 能力。另一方麵,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ti) 係和保障能力建設,發揮網絡安全技術在新技術領域的支撐保障作用,強化對5G、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等行業(ye) 的安全保障,完善網絡安全監測、通報預警、應急響應與(yu) 處置機製,打造安全和發展並重的技術治理體(ti) 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