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兩會期間建議提案已全部按時辦結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
2月23日,國新辦舉(ju) 行2021年國務院部門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工作情況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壽小麗(li) 在會(hui) 上介紹,2021年國務院部門共辦理兩(liang) 會(hui) 期間代表建議8666件,委員提案5718件,分別占總數的96.4%和93.4%,已全部按時辦結。各部門共采納代表委員所提意見建議4300多條,出台相關(guan) 政策措施1600多項,有力推動了“六穩”“六保”工作任務,通過高質量辦理工作,助力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辦理工作滿意或基本滿意的均在98%以上。
作為(wei) 關(guan) 係到千家萬(wan) 戶切身利益的重要領域,長期以來,教育問題始終受到代表委員的廣泛關(guan) 注。數據顯示,2021年教育部共辦理建議提案2506件,其中牽頭辦理1164件,共采納代表委員意見270條,出台政策措施62項。
“在最受關(guan) 注的‘雙減’問題上,代表委員提出有關(guan) ‘減負’‘校外培訓治理’的建議提案多達數十件。”教育部副部長宋德民表示,針對代表委員提出的建立長效治理機製、嚴(yan) 格廣告治理、推進減負等建議,教育部將“雙減”作為(wei) 部黨(dang) 組和教育督導“雙一號工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年底,學科類培訓線下與(yu) 線上機構壓減率分別為(wei) 91.45%和87.07%,培訓機構擴張亂(luan) 象得到有效遏製。據第三方調查顯示,85.4%的家長對學校課後服務表示滿意,72.7%的家長反映教育焦慮有所緩解,全社會(hui) 支持和認可“雙減”改革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此外,在工業(ye) 和信息化事業(ye) 的高質量發展上,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介紹,2021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共承辦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1748件,其中牽頭辦理的500多件。
“這兩(liang) 年特別是疫情以來,中小企業(ye) 的生存和發展遇到許多特殊的困難,引起了廣大代表委員的關(guan) 注關(guan) 心,去年這個(ge) 議題的建議提案達到20多件。對此,我部匯聚各方力量,主要從(cong) 紓困和培優(you) 兩(liang) 個(ge) 方麵入手來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麵臨(lin) 的實際困難。”田玉龍表示,在紓困方麵,工信部聯合有關(guan) 部門出台了一係列惠企政策,組織各地開展了中小企業(ye) 的服務月活動,同時通過推進產(chan) 融合作來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融資難的問題;在培優(you) 方麵,著力推動中小企業(ye) 向“專(zhuan) 精特新”發展,截至目前共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4萬(wan) 多家,“小巨人”企業(ye) 4762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848家。
質量是建議提案辦理的生命,決(jue) 定著建議提案辦理工作成效。作為(wei) 長期以來的建議提案辦理大戶,財政部2021年承辦的數量達到3622件,其中建議2501件,提案1121件。為(wei) 了在完成數量的同時提升辦理質量,財政部多年來積累和形成了不少經驗做法。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表示,最重要的就是將與(yu) 代表委員的溝通貫穿建議提案辦理的全過程,確保在工作的決(jue) 策環節、執行環節、監督落實環節都能聽到來自人民的聲音,都有人民的參與(yu) 。隻有秉持全過程溝通聯絡理念,堅持常態化溝通聯絡機製,拓展多樣化的溝通聯絡渠道,才能為(wei) 高質量辦理建議提案打下良好基礎。
另外,近年來水利部的建議提案承辦數也呈逐年上升態勢,2021年達到了517件。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表示,水利部努力把每一件建議提案辦好、辦實、辦到位,實現了按時辦結率、與(yu) 代表委員溝通率、代表委員滿意率“三個(ge) 100%”。
“在代表委員一直非常關(guan) 注的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上,2021年水利部承辦的建議和提案有70多件,占總數的14%,其中納入人大、政協重點督辦的建議提案有12件。”田學斌表示,代表委員圍繞黃河保護立法、防洪安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方麵提出了很多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水利部結合建議辦理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接下來,水利部將繼續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維護黃河健康生命,配合推進黃河保護法盡早出台,提升流域管理能力和水平,為(wei) 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