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推動誌願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2-25 10:2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高峰 蘇超莉(分別係北京工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講師)

  誌願服務是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內(nei) 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誌願服務工作寄予厚望,他在考察天津朝陽裏社區時,稱讚誌願者是為(wei) 社會(hui) 作出貢獻的前行者、引領者,強調誌願者事業(ye) 要同“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同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同行。他在致信祝賀中國誌願服務聯合會(hui) 第二屆會(hui) 員代表大會(hui) 召開時強調,希望廣大誌願者、誌願服務組織、誌願服務工作者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wei) ,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精神,繼續以實際行動書(shu) 寫(xie) 新時代的雷鋒故事。在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hui) 上,冬奧夢與(yu) 誌願情交融,1.9萬(wan) 名誌願者無私奉獻、辛苦付出,服務範圍涵蓋對外聯絡、競賽運行等十大類別,涉及場館管理、賽事服務、物流、技術、新聞運行、語言服務、體(ti) 育競賽等40多個(ge) 業(ye) 務領域,他們(men) 用責任擔當展現了優(you) 秀的誌願者形象。新時代必須大力弘揚誌願精神,使誌願服務在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誌願精神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誌願精神是誌願者對於(yu) 自身與(yu) 他人以及共同體(ti) 關(guan) 係積極的觀念反應,蘊含犧牲某些自身利益而增進公共利益的價(jia) 值追求。恩格斯指出:“人們(men) 自覺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cong) 他們(men) 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guan) 係中——從(cong) 他們(men) 進行生產(chan) 和交換的經濟關(guan) 係中,獲得自己的倫(lun) 理觀念。”誌願精神及誌願服務活動,是現代生活的重要內(nei) 容,彰顯著現代人積極關(guan) 注和協調自身與(yu) 他人和社會(hui) 之間的關(guan) 係,力求在滿足自身基本生活需求之餘(yu) 追求更高層次精神生活的價(jia) 值取向,對促進和提升社會(hui) 精神文明水平具有重要意義(yi) 。

  誌願精神作為(wei) 價(jia) 值原則和道德規範引領誌願服務,並使之成為(wei) 協調社會(hui) 利益關(guan) 係的特殊方式。“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精神中,奉獻理念突出表達了誌願者對他人、社會(hui) 和國家的道德責任;友愛理念強調誌願者要具備對他人友善的道德情感,誌願服務就是一種以友愛為(wei) 情感底色的愛心服務,傳(chuan) 遞出來的是與(yu) 人為(wei) 善、助人為(wei) 樂(le) 的人間真情;互助理念倡導“贈人玫瑰、手留餘(yu) 香”,誌願服務不應是誌願者的單向付出,更不是單純強調個(ge) 人利益的犧牲,而是倡導誌願服務雙方、誌願者群體(ti) 之間互相關(guan) 心、互相幫助,從(cong) 而使利他與(yu) 利己有機統一;進步理念強調誌願者把誌願活動與(yu) 服務國家、奉獻社會(hui) 有機結合起來,使個(ge) 人成長的同時促進社會(hui) 進步。誌願精神還具有強烈的實踐屬性,不斷推動誌願者在誌願服務實踐中,把個(ge) 體(ti) 道德追求融入社會(hui) 生活公共領域,推動社會(hui) 精神麵貌發生新變化,提升社會(hui) 道德水平。

  大力弘揚誌願精神

  當代中國誌願精神蘊含著豐(feng) 厚曆史底蘊、堅實現實基礎和強大道義(yi) 力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大力弘揚誌願精神,不斷推動新時代誌願服務事業(ye) 發展,既符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方向,又適應了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重要意義(yi) 。

  弘揚誌願精神,優(you) 化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誌願服務是基層社會(hui) 治理中的重要一環,在社會(hui) 建設與(yu) 基層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多樣、便民利民的誌願服務活動,為(wei) 人們(men) 以誌願者身份參與(yu) 城鄉(xiang) 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e) 提供了廣闊平台。人們(men) 在參與(yu) 誌願服務活動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強化對公共生活的了解關(guan) 注,並通過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有效彌補政府服務和市場服務的不足,因此,誌願服務活動是優(you) 化社會(hui) 治理不可或缺的補充力量。弘揚誌願精神,發展誌願服務事業(ye) ,充分激發群眾(zhong) 的主體(ti) 意識和責任意識,調動人們(men) 自我管理、協同參與(yu) 公共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yu) 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實現群眾(zhong) 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弘揚誌願精神,在全社會(hui) 傳(chuan) 遞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精神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高度契合,鼓勵人們(men) 向上向善。多年來,廣大誌願者和誌願服務組織主動承擔社會(hui) 責任,在脫貧攻堅、濟弱助殘、緊急救援、生態保護、大型活動等領域做了很多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踐行誌願精神。誌願精神不斷滲透到社會(hui) 生活方方麵麵,促進了全社會(hui) 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目前,我國注冊(ce) 誌願者已超過2億(yi) 人,全國平均每7人裏就有1名是誌願者,已有1.4萬(wan) 家誌願服務組織在全國誌願服務信息係統上進行了身份標識,注冊(ce) 誌願服務團隊數量達98萬(wan)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健全誌願服務體(ti) 係,廣泛開展誌願服務關(guan) 愛行動。”

  弘揚誌願精神,助推中國精神走向世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籌辦備賽工作時,同運行管理、服務保障人員和誌願者們(men) 親(qin) 切交流,希望誌願者們(men) “振奮精神、鼓足幹勁,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確保冬奧期間各項服務保障工作順利,讓各國參賽人員充分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和文明禮貌,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伴隨經濟全球化進程,誌願服務日益成為(wei) 中外民間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國特色誌願服務的重要使命和目標。弘揚誌願精神,有利於(yu) 向全世界展現中國誌願者的良好精神風貌,為(wei) 人類精神文明貢獻優(you) 秀成果,助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拓寬誌願服務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加強誌願服務隊伍建設。高素質誌願服務隊伍是推動誌願服務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要深入推進誌願服務陣地建設,培育規範化的誌願服務組織、專(zhuan) 業(ye) 化的誌願服務隊伍和特色品牌化的誌願服務項目,為(wei) 壯大誌願者隊伍、培育和弘揚誌願精神提供載體(ti) 和依托。在誌願服務實踐中,要充分發揮誌願者作用,鍛煉誌願者隊伍。比如,通過參與(yu)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奧會(hui) 等大型活動,相關(guan) 誌願者的綜合素質和專(zhuan) 業(ye) 化服務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要關(guan) 注誌願者的成長和發展,完善誌願者組織體(ti) 係,健全誌願者培訓製度,強化誌願者權益保障,吸納社會(hui) 公眾(zhong) 廣泛參與(yu) 誌願服務,持續激發廣大誌願者的參與(yu) 熱情和動力。

  營造誌願服務的良好輿論環境。誌願精神是推動誌願服務活動長效化的內(nei) 在動力。在我國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實踐中,湧現出了許多優(you) 秀的誌願者典型代表,他們(men) 用真誠服務書(shu) 寫(xie) 了一係列感人肺腑的故事。實踐中要積極宣傳(chuan) 這些優(you) 秀誌願者和誌願服務組織典型,大力弘揚誌願精神,激發正能量、弘揚真善美,將誌願精神傳(chuan) 導到全社會(hui) ,引導人們(men) 廣泛參與(yu) 誌願服務,推動形成關(guan) 心、支持和參與(yu) 誌願服務的良好氛圍。

  推進誌願服務製度化建設。建立健全科學化的誌願服務體(ti) 製機製是弘揚誌願精神、推動誌願服務事業(ye) 發展的重要保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誌願服務隊伍不斷壯大,誌願服務製度化水平不斷提升,《關(guan) 於(yu) 推進誌願服務製度化的意見》《關(guan) 於(yu) 支持和發展誌願服務組織的意見》和《誌願服務條例》等的出台,為(wei) 誌願服務的專(zhuan) 業(ye) 化、規範化、製度化和常態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後需要進一步完善誌願服務法規體(ti) 係和製度體(ti) 係,出台誌願服務行業(ye) 標準,為(wei) 弘揚誌願精神和推動誌願服務事業(ye) 發展提供更好製度保障。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