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央一號文件: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
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
解讀人: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 江文勝 何予平 陳春良 劉 洋
采訪人:本報記者 朱 雋 鬱靜嫻
備耕時節,黑龍江省撫遠玖成水稻種植合作社裏,幾十台農(nong) 機具正在“體(ti) 檢”。“種子已經備好,農(nong) 膜、農(nong) 資逐漸到位,合作社3萬(wan) 多畝(mu) 地,今年打算拿出點試種功能稻米。”合作社理事長袁勝海說:“帶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幹,嚐嚐種糧增收的甜頭。”
抓好糧食生產(chan) 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始終是“三農(nong) ”工作的頭等大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全力抓好糧食生產(chan) 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作出了全麵部署,提出要確保2022年糧食播種麵積穩定、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糧食安全之於(yu) 國家安全有著舉(ju) 足輕重的分量。2021年,我國糧食總產(chan) 量達到13657億(yi) 斤,比上年增長267億(yi) 斤,繼續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台階上,為(wei) 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2022年糧食總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目標如何實現?
夏糧豐(feng) 收,全年主動。受去年秋汛影響,冀魯豫陝晉5省有1.1億(yi) 畝(mu) 晚播麥,需因地因苗、分區分塊加強田間管理,推動晚播麥“促弱轉壯、早發穩長”。在此基礎上,鞏固早稻,穩住秋糧,確保全年糧食豐(feng) 收。
近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組織全係統力量下沉一線、包省包片,深入田間地頭,加強綠色高產(chan) 模式集成推廣,充分發揮千畝(mu) 方、萬(wan) 畝(mu) 片等示範帶動作用,推動集中育秧、大壟密植、種肥同播等各項增產(chan) 措施落實到田。
今年在穩定糧食產(chan) 量的同時,還要實打實地調整優(you) 化糧食生產(chan) 結構。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在東(dong) 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在長江流域開發冬閑田擴種油菜。
糧食土中生,有地斯有糧。“農(nong) 田就是農(nong) 田”,要求把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落實到位。要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嚴(yan) 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目標任務作為(wei) 剛性指標實行嚴(yan) 格考核、一票否決(jue) 、終身追責。分類明確耕地用途,嚴(yan) 格落實耕地利用優(you) 先序,耕地主要用於(yu) 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nong) 產(chan) 品及飼草飼料生產(chan) ,永久基本農(nong) 田重點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高標準農(nong) 田原則上全部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
農(nong) 田“必須是良田”,要求守住耕地紅線的同時,不斷提升耕地質量,確保糧食產(chan) 得出、供得上、供得優(you) 。數據顯示,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區耕地質量能夠提升1到2個(ge) 等級,糧食產(chan) 能平均提高10%到20%,實現“一季千斤,兩(liang) 季噸糧”。
如何提升耕地質量?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各地要加大中低產(chan) 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級。全麵完成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階段性任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提出,到今年底,確保全國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nong) 田,保障糧食產(chan) 能在1萬(wan) 億(yi) 斤以上。
保障糧食安全,不能隻盯著主產(chan) 區,主銷區、產(chan) 銷平衡區也要共同承擔責任。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嚴(yan) 格糧食安全責任製考核。不斷提高主產(chan) 區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切實穩定和提高主銷區糧食自給率,確保產(chan) 銷平衡區糧食基本自給。
1月下旬,經國務院審定的糧食生產(chan) 目標已經下達各省份,壓實責任,確保措施落實落地。
保障糧食安全,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是主體(ti) 。為(wei) 了讓農(nong) 民種糧不吃虧(kui) 、有錢掙,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健全農(nong) 民種糧收益保障機製。完善最低收購價(jia) 政策,穩定種糧農(nong) 民補貼,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chan) 省產(chan) 糧大縣全覆蓋,加強對糧食生產(chan) 的支持保護。國家正在研究發放農(nong) 資補貼,支持春耕生產(chan) 。
當前,我國承包耕地農(nong) 戶數為(wei) 2.07億(yi) ,通過土地流轉經營30畝(mu) 以上的農(nong) 戶占農(nong) 戶總數的5%,小農(nong) 戶仍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主體(ti) ,必須把小農(nong) 生產(chan) 引入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軌道。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聚焦關(guan) 鍵薄弱環節和小農(nong) 戶,加快發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支持各類主體(ti) 發展多種形式的生產(chan) 托管服務,開展訂單農(nong) 業(ye) 、加工物流、產(chan) 品營銷等,提高種糧綜合效益。
目前全國納入名錄係統管理的家庭農(nong) 場已超380萬(wan) 家,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麵積達16.7億(yi) 畝(mu) 次,帶動小農(nong) 戶超7800多萬(wan) 戶。
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解讀人: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 羅 丹 吳曉佳 運啟超
采訪人:本報記者 顧仲陽 李曉晴
從(cong) 偏遠山村搬到廣西隆安縣震東(dong) 安置區,脫貧戶馬昭貴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社區配套齊全,生活方便,我們(men) 夫妻倆(lia) 都參加了技術培訓,家門口上班,收入年年增。”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並作出具體(ti) 安排。接下來,要壓緊壓實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責任,脫貧地區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wei) 農(nong) 村工作的首要任務,持續響鼓重槌地抓緊抓好,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偉(wei) 大曆史成就。
如何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按照中央一號文件部署,要聚焦重點人群做好常態化監測幫扶。
目前各地建立了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製,大部分監測對象已經消除了返貧致貧風險,下一步要進一步完善,並強化落實,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監測對象要放寬。要精準確定監測對象,因地製宜建立監測標準年度調整機製,對監測對象不設規模限製,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yan) 重困難的農(nong) 戶納入監測範圍。
操作程序要簡化。進一步簡化識別程序,確保及時發現,應納盡納。
幫扶介入要盡早。根據監測對象風險類別、發展需求精準施策,針對發現的因災因病因疫等苗頭性問題,及早落實社會(hui) 救助、醫療保障等幫扶措施。
退出環節要從(cong) 嚴(yan) 。嚴(yan) 格把握退出標準,規範退出程序,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讓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上一層樓,抓好產(chan) 業(ye) 和就業(ye) ,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是關(guan) 鍵,中央一號文件進行了係統部署。
發展脫貧產(chan) 業(ye) ,難在持續穩定,重在群眾(zhong) 受益。要依托資源優(you) 勢和發展基礎,做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規劃布局,著力拓展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發展壯大脫貧地區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大力發展以就業(ye) 為(wei) 導向的縣域富民產(chan) 業(ye) ,推動形成“一縣一業(ye) ”發展格局。進一步提高銜接資金和涉農(nong) 整合資金用於(yu) 產(chan) 業(ye) 的比重,重點支持幫扶產(chan) 業(ye) 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推動產(chan) 業(ye) 幫扶由到戶到人向促進區域產(chan) 業(ye) 整體(ti) 發展轉變。要完善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幫助脫貧人口參與(yu) 現代化生產(chan) 經營,更多分享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提高家庭經營性收入。
去年全國脫貧人口人均工資性收入8527元,同比增長22.6%,占總收入比重達到67.9%,穩就業(ye) 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至關(guan) 重要。要把促進脫貧人口就業(ye) 作為(wei) 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任務,千方百計拓展就業(ye) 渠道,確保脫貧人口務工規模總體(ti) 穩定。要提升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加強技能培訓,培育創建一批特色勞務品牌。充分發揮東(dong) 西部勞務協作、省內(nei) 勞務協作等機製作用,促進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ye) 。通過提升幫扶車間、優(you) 化鄉(xiang) 村公益崗位、發展集體(ti) 經濟等措施,促進就地就近就業(ye) 。
要統籌整合資源,加大支持力度,實施一批補短板促發展項目,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社會(hui) 發展和文明進步,確保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征程中不掉隊、趕上來。繼續加大資金投入,選派科技特派團,開展教育、醫療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是防止規模性返貧的特殊群體(ti) 。
要強化後續扶持,不斷提升搬遷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質量,持續加大安置區產(chan) 業(ye) 培育力度,開展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幫扶專(zhuan) 項行動,落實搬遷群眾(zhong) 戶籍管理、合法權益保障、社會(hui) 融入等措施,確保搬遷群眾(zhong) 穩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不斷提升脫貧地區的發展能力。
對脫貧地區如何做到幫扶不斷檔、政策不留白、責任不落空?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落實落細各項幫扶政策,切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持續提升脫貧地區發展能力。在東(dong) 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框架下,繼續開展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跨省域調劑。做好鞏固脫貧成果後評估工作,推動幫扶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繼續發揮政治優(you) 勢和製度優(you) 勢,堅持和完善東(dong) 西部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駐村幫扶、“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等幫扶機製,拓展幫扶領域,完善社會(hui) 幫扶大格局,匯聚起強大合力。
紮實有序推進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
解讀人: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 周應華 周業(ye) 錚 楊潔梅 劉 磊
采訪人:本報記者 王 浩 李曉晴
“種地有奔頭。我們(men) 這裏春賞油菜花,夏銷菜籽油,秋收生態米,一田多收。路通了、水清了、環境好了,大家住得舒心。”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分鄉(xiang) 鎮南埡村種糧大戶楊倩滿麵笑容。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今年怎麽(me) 幹?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重點任務,對紮實有序推進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作出全麵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三農(nong) ”工作的全麵領導,強化舉(ju) 措,確保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努力推動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新進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讓越來越多的村莊實現產(chan) 業(ye) 旺、環境美、農(nong) 民富。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是產(chan) 業(ye) 要振興(xin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為(wei)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夯實了基礎。2021年農(nong) 林牧漁業(ye) 增加值達8.7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7.1%。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聚焦產(chan) 業(ye) 促進鄉(xiang) 村發展”。
錨定“兩(liang) 多”目標,拓展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挖掘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要充分挖掘鄉(xiang) 村在食品保障、生態涵養(yang) 、休閑體(ti) 驗、文化傳(chuan) 承等方麵的功能,延伸出特色種養(yang)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休閑觀光、農(nong) 村電商等一、二、三產(chan) 業(ye) ,拉長產(chan) 業(ye) 鏈條。
探索“兩(liang) 就”路徑,讓農(nong) 民就近就業(ye) 創業(ye) 、就地致富。要以縣域為(wei) 主陣地,重點發展比較優(you) 勢明顯、就業(ye) 容量大、帶動能力強的產(chan) 業(ye) ,讓更多農(nong) 民在家門口就業(ye) ,實現掙錢、顧家兩(liang) 不誤。
創新“兩(liang) 化”模式,推進投入品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各地要統籌好發展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決(jue) 心改變資源過度開發、要素投入粗放的發展模式,打造綠色健康的新業(ye) 態,讓產(chan) 業(ye) 綠起來,鄉(xiang) 親(qin) 富起來。
廣大鄉(xiang) 村,是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生活家園。良好環境,是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深情期盼。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鄉(xiang) 村建設是重要任務。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nong) 民迫切的民生需求,提出“紮實穩妥推進鄉(xiang) 村建設”。
抓住重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強鄉(xiang) 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目前我國具備條件的建製村100%實現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今年要在鞏固建設成果的同時,繼續在農(nong) 村道路、供水、用電、住房安全等領域發力,解決(jue) 農(nong) 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中麵臨(lin) 的突出困難。
優(you) 化環境,接續實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農(nong) 村改廁、汙水處理等,都是關(guan) 係農(nong) 民切身利益的關(guan) 鍵小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鄉(xiang) 村建設有序推進,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8%,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ti) 係覆蓋90%以上行政村。中央一號文件對今年工作作出部署,提出“從(cong) 農(nong) 民實際需求出發推進農(nong) 村改廁”“分區分類推進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等。
健全機製,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農(nong) 民而興(xing) 、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農(nong) 民而建的要求。各地自然地理、風土人情各異,發展階段不同,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從(cong) 實際出發,因地製宜、科學規劃,切不可“一刀切”推進,更不能大拆大建。中央一號文件對此作出了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堅持數量服從(cong) 質量、進度服從(cong) 實效,隻有多聽農(nong) 民意見,尊重農(nong) 民意願,才能真正把好事辦到農(nong) 民的心坎上。
治理有效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保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健全現代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讓鄉(xiang) 村社會(hui) 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中央一號文件作出部署,提出“突出實效改進鄉(xiang) 村治理”。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離不開一個(ge) 個(ge) 強有力的黨(dang) 組織。各地應充分發揮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強化縣級黨(dang) 委抓鄉(xiang) 促村職責,健全鄉(xiang) 鎮黨(dang) 委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機製,持續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dang) 組織,發揮駐村第一書(shu) 記和工作隊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用。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今年要創新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台載體(ti) ,加強黨(dang) 在農(nong) 村的思想政治引領,支持農(nong) 民開展體(ti) 現農(nong) 耕農(nong) 趣農(nong) 味的文化體(ti) 育活動,推進農(nong) 村婚俗改革試點和殯葬習(xi) 俗改革,開展高價(jia) 彩禮、大操大辦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zhuan) 項治理。
中央一號文件對切實維護農(nong) 村社會(hui) 平安穩定作出部署。各地要對照要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各自實際加快構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製,開展農(nong) 村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和專(zhuan) 項治理。
統籌推進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各項重點工作,歸根結底要靠黨(dang) 的領導。要壓緊壓實工作責任,製定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責任製實施辦法,開展省級黨(dang) 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績考核,完善市縣黨(dang) 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績考核製度,把五級書(shu) 記抓鄉(xiang) 村振興(xing) 落到實處。要建立健全推進機製,開展“百縣千鄉(xiang) 萬(wan) 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創建,深入推進“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行動,建立鄉(xiang) 村振興(xing) 表彰激勵製度,形成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良好氛圍。要完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領導體(ti) 製機製,強化黨(dang) 委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nong) ”工作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等職能作用,把黨(dang) 管農(nong) 村工作的政治優(you) 勢進一步轉化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強大動力。(朱雋 鬱靜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