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壯鄉兒女站上新起點

發布時間:2022-02-25 10:13:00來源: 中國日報中文網

  “我們(men) 鄉(xiang) 海拔較高,以前村民的飲用水大多是石頭縫裏的石浸水,到了幹旱季節就沒水喝,靠政府送水維持生活。”談到吃水的艱辛,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東(dong) 山鄉(xiang) 三聯村村民蘭(lan) 明軍(jun) 記憶深刻。他說,以前家家戶戶都會(hui) 建一口小水櫃,靠接房蓋水、望天水生存,水不夠用時,政府的送水車隊就成了救命稻草。

  “現在自來水安到家,東(dong) 山人世世代代看天喝水已經成為(wei) 曆史,生活很方便。”蘭(lan) 明軍(jun) 邊說邊用水瓢舀了一瓢水,笑得很燦爛。東(dong) 山鄉(xiang) 在脫貧攻堅戰中,通過引水上山,不僅(jin) 解決(jue) 了瑤鄉(xiang) 群眾(zhong) 的生活飲水難題,也推動了竹子、貓豆、天冬等生態種植產(chan) 業(ye) 發展,以及香豬、肉牛、肉兔、林下土雞、桑蠶等生態養(yang) 殖業(ye) 發展,帶動當地貧困群眾(zhong) 實現脫貧致富。

  三聯村的變化是廣西決(jue) 戰脫貧攻堅的一個(ge) 縮影。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2013年底,廣西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34萬(wan) 人,有54個(ge) 貧困縣5379個(ge) 貧困村。“經過8年努力,全區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村、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困擾壯鄉(xiang) 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和區域性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消除。”廣西壯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黃智宇說。

  為(wei) 確保脫貧攻堅質量高、同步全麵小康成色足,廣西創新產(chan) 業(ye) 模式,創新縣級“5+2”、貧困村“3+1”扶貧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截至2020年底,全區縣級“5+2”扶貧特色產(chan) 業(ye) 覆蓋率達97%,累計帶動426萬(wan) 貧困人口脫貧。廣西發揮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的引領帶動作用,扶持發展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促進產(chan) 業(ye) 組織化、規模化發展。截至2021年底,全區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重點龍頭企業(ye) 達1577家,累計培育家庭農(nong) 場總數11.2萬(wan) 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去年廣西全麵做好過渡期各項銜接,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實現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起好步、開好局。‘十四五’期間,廣西將紮實推進現代特色農(nong) 業(ye) 建設、深入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深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重點領域改革,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黃智宇說。(經濟日報記者童 政)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