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新觀察:用好資源巧規劃 鄉村生活品質足
用好資源巧規劃 鄉(xiang) 村生活品質足(深閱讀·農(nong) 村人居環境新觀察)
核心閱讀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農(nong) 村情況千差萬(wan) 別,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必須堅持因地製宜、分類施策。一些地方立足農(nong) 村現有基礎,充分調動村民力量,科學規劃、改善環境,並因地製宜培育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旅遊,更多更好惠及農(nong) 村、農(nong) 民,當地農(nong) 村呈現出人居環境美、鄉(xiang) 村生活好的生動圖景。
科學規劃 發展添動力
“想有個(ge) 遛彎的地方。”在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的山泉村,村民們(men) 有個(ge) 一致的心願。
山泉村因山而名、依水而興(xing) ,山泉河橫貫村莊,清流環抱,村子景美,發展得也不錯。2010年,山泉村村民集體(ti) 搬遷到社區共同居住,改農(nong) 房為(wei) 樓房,社區內(nei) 配有餐廳、停車位、幼兒(er) 園等設施。
隨著當地機動車保有量不斷提高,人多地少、車多路少的問題成了村民們(men) 的煩心事。“社區內(nei) 部的道路經常有車輛駛過,平時都不敢讓孩子單獨下樓玩兒(er) 。”村民趙燕說。
村幹部走訪後得知:村民們(men) 時常因為(wei) 沒有專(zhuan) 門散步、健身的場所而苦惱,都希望村集體(ti) 能想想辦法,規劃一個(ge) 健身步道。
既然水網密布,何不把健身步道沿河鋪設?山泉村村幹部們(men) 給出了最初的想法。有了大體(ti) 想法,就要有科學的規劃,為(wei) 此村幹部邀請蘇州園林設計院團隊,依據山泉村現有的山水特點,為(wei) 健身步道做規劃方案。
“阿姨,您對於(yu) 我們(men) 健身步道的設計有什麽(me) 想法嗎?”山泉村網格長李科指向河畔兩(liang) 側(ce) ,為(wei) 趙燕介紹健身步道的初期規劃路線。“小李,那個(ge) 健身步道能不能弄成塑膠的,對我們(men) 老年人膝蓋好一點。”圍繞村集體(ti) 和設計院提出的想法,村民們(men) 不時表達著自己的觀點。哪裏車流量大、哪裏施工有難度,大家將實際情況與(yu) 規劃想法有機融合。根據山泉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李東(dong) 回憶,集體(ti) 的商討會(hui) 議,前後就進行了七八次。
科學的規劃,體(ti) 現在山泉村步道建設的方方麵麵。景觀設計、路線選擇都經過反複論證和計算。“大部分步道都選擇了河邊的草地區域。”李東(dong) 表示,“步道不能破壞環境,還要做到便民最大化,我們(men) 合理規劃了空間。既保障村民的步行安全,又確保河道生態不被破壞。”
景觀提升 環境添新意
在福建省壽寧縣南陽鎮壩頭村,青瓦白牆,果茶飄香,抬頭望去是怡人的藍,環顧四周是清新的綠。沿著一條蜿蜒的鵝卵石步行棧道漫步,村中美景盡收眼底。很難想象,這裏曾經房屋破敗、道路泥濘、溪水渾濁。
沿溪鋪設石子,清淤、拓寬、撈渣,讓原本隻有1米寬的溝渠化身為(wei) 串聯三個(ge) 自然村的生態溪流。“我們(men) 把景觀提升作為(wei) 村子的一大特色。”33歲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陳德榮介紹,“遊客可以在溪岸漫步,也可以品嚐溪水澆灌的特色水果。”
無獨有偶,在山泉村,不少村民提議村裏現階段的步道長度較短,景色單調。為(wei) 了提升社區的居住環境和村民的幸福感,山泉村將健身步道的範圍擴大,讓步道貫穿山泉村社區,其中還增設南北兩(liang) 條線路,將東(dong) 西兩(liang) 部分進行串聯,同時在沿湖區域進行圓形規劃設計,優(you) 化景觀環境。在步道沿線,山泉村還計劃加裝照明係統、智能化跑步係統,為(wei) 村民提供安全、智能的健身體(ti) 驗。
今年1月14日,山泉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hui) ,高票通過《山泉新村景觀提升改造方案》,步道景觀提升工程預計在今年3月開工,一期工程預計於(yu) 今年6月份竣工。
3年來,無錫市投入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專(zhuan) 項資金近59.5億(yi) 元,加快實現農(nong) 村廁所淨化、道路優(you) 化、路燈亮化。與(yu) 此同時,當地還聘請國內(nei) 10名專(zhuan) 家為(wei) 首批“美麗(li) 鄉(xiang) 村設計師”,在10個(ge) 定點村開展鄉(xiang) 村規劃和農(nong) 房設計工作,提升景觀環境,提高農(nong) 村人居環境質量。
用好資源 鄉(xiang) 村添人氣
走在壩頭村街頭,除了溪邊步道,還有一個(ge) 標識惹人注意——“硒鋅之鄉(xiang) ”。
地處閩東(dong) ,山路盤桓。4年前的壩頭村,還是“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別說外地遊客來,就是本村年輕人,也都離開了很多。”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高宋介紹,壩頭村曾被列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村,村子環境不好,人氣也不足。
說話間抬頭一看,20畝(mu) 八月瓜映入眼簾。“別看種得不多,價(jia) 格可是普通品種的兩(liang) 倍多,還特別受遊客歡迎,秘訣就在土裏的兩(liang) 種微量元素。”手攥一把泥土,陳德榮道出緣由,“我們(men) 村裏所有土地都富鋅富硒,兩(liang) 種元素都對人體(ti) 有益。”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的壽寧縣,擁有58.2萬(wan) 畝(mu) 富硒土壤和68.8萬(wan) 畝(mu) 富鋅土壤,而且硒鋅疊加共存的土壤有10萬(wan) 多畝(mu) 。
立足富硒富鋅土壤等生態資源優(you) 勢,壩頭村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的同時,搞起了生態休閑養(yang) 生旅遊。“以前村裏環境不好,年輕人都外出找工作,現在返鄉(xiang) 創業(ye) 成了潮流。”張高宋很自豪,“我兒(er) 子回來了,待在村裏既有錢掙,生活還舒服。”
好資源有好客源,好環境促人氣旺。隨著生態旅遊的發展,壩頭村的人居環境也越來越好。如今壽寧縣年接待遊客量已超過330萬(wan) 人,壩頭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超過2萬(wan) 元,村集體(ti) 年收入超過50萬(wan) 元。“我們(men) 將繼續推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提升,發展生態旅遊,帶動村民增收。”壽寧縣委書(shu) 記周乃鬆說。
“我們(men) 馬上要迎接新一批來康養(yang) 的遊客。”張高宋的嘴角露出笑意。
本期統籌:楊爍壁
本報記者 白光迪 劉曉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