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太空探測成果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新華網北京2月28日電(淩紀偉(wei) )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2月28日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yu) 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從(cong) 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合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藥物機製;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實現高性能纖維鋰離子電池規模化製備;可編程二維62比特超導處理器“祖衝(chong) 之號”的量子行走;自供電軟機器人成功挑戰馬裏亞(ya) 納海溝;揭示鳥類遷徙路線成因和長距離遷徙關(guan) 鍵基因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入選。
從(cong) 火星探測器著陸、神州載人飛船與(yu) 空間站成功對接,到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多項太空探測領域的相關(guan) 成果入選十大進展。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於(yu) 火星烏(wu) 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著陸,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cong) 地月係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使我國成為(wei) 第二個(ge) 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是我國航天事業(ye) 發展的又一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進展。
2021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成功。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麵實施階段,為(wei) 後續任務展開奠定了堅實基礎。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與(yu) 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位航天員送入太空,這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後,首次與(yu) 載人飛船進行的交會(hui) 對接。10月16日,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采用自主快速交會(hui) 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yu) 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順利將翟誌剛、王亞(ya) 平、葉光富3位航天員送入太空,實現了我國載人飛船在太空的首次徑向交會(hui) 對接。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yu) 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楊蔚、胡森、林楊挺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李春來等利用過去十多年來建立的超高空間分辨率的定年和同位素分析技術,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玄武岩進行了精確的年代學、岩石地球化學及岩漿水含量的研究。結果顯示,嫦娥五號玄武岩形成於(yu) 20.30±0.04億(yi) 年,確證月球的火山活動可以持續到20億(yi) 年前,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火山活動延長了約8億(yi) 年。這一結果為(wei) 撞擊坑定年提供了關(guan) 鍵錨點,將大幅提高內(nei) 太陽係星體(ti) 表麵撞擊坑定年的精度。研究還揭示嫦娥五號玄武岩的月幔源區並不富含放射性生熱元素和水,排除了放射性元素提供熱源,或富含水降低熔點兩(liang) 種月幔熔融機製,對未來的月球探測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快速射電暴(FRB)是無線電波段宇宙最明亮的爆發現象。FRB 121102是人類所知的第一個(ge) 重複快速射電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李菂等使用“中國天眼”FAST成功捕捉到FRB 121102的極端活動期,最劇烈時段達到每小時122次爆發,累計獲取了1652個(ge) 高信噪比的爆發信號,構成目前最大的FRB爆發事件集合。該研究首次展現了FRB的完整能譜,深入揭示了FRB的基礎物理機製。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至今已成功舉(ju) 辦17屆,旨在宣傳(chuan) 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學普及,促進公眾(zhong) 理解、關(guan) 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hui) 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十大進展終選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有關(guan) 重點專(zhuan) 項總體(ti) 專(zhuan) 家組成員和項目負責人、原973計劃顧問組和谘詢組專(zhuan) 家及項目首席科學家等3500餘(yu) 位知名專(zhuan) 家學者對30項候選科學進展進行網上投票,得票數排名前10位的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