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助力產業“智改數轉”

發布時間:2022-03-01 10:25:00來源: 新華日報

  作者:沈坤榮(江蘇省數字經濟學會(hui) 理事長、南京大學教授)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以數字化信息為(wei) 生產(chan) 要素,以信息化網絡平台為(wei) 主要載體(ti) ,以數字技術創新為(wei) 核心驅動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wei) 繼農(nong) 業(ye) 經濟、工業(ye) 經濟之後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既改變了國民經濟的生產(chan) 、消費和分配方式,也提供了更加高效的經濟運行模式,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數字經濟成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一直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並將其確定為(wei) 國家發展戰略。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的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達到7.8%,為(wei) 經濟社會(hui) 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目前,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處於(yu) 全球領先地位,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光纖和4G、5G網絡;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進程穩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工業(ye) 企業(ye) 插上了“數字翅膀”賦智上雲(yun) ;新業(ye) 態新模式的發展迅速,移動支付、網絡購物、遠程會(hui) 議、視頻直播等新生產(chan) 生活方式廣泛普及。

  與(yu) 此同時,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也麵臨(lin) 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數字經濟核心領域的創新能力相對不足,數字經濟相關(guan) 領域的底層技術、硬件設施與(yu) 發達國家相比缺乏競爭(zheng) 力。二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數字經濟治理體(ti) 係。數字經濟發展存在一些不規範、不健康的現象,急需探索出監管規範和促進發展兩(liang) 手並重兩(liang) 手都硬的治理模式。三是數字經濟相關(guan) 領域的研究不夠深入。數字經濟相關(guan) 的學科體(ti) 係建設、學術研究進展均處於(yu) 起步階段,由此引致的數字經濟領域人才培養(yang) 不足的問題製約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大力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通過法律法規體(ti) 係建設讓數字經濟發展更穩健。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要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ti) 係。鼓勵地方政府通過立法的方式探索出數據權屬和數據使用的通用規則和標準,為(wei) 下一步上升到國家立法提供相應的經驗參考。同時加強對數字經濟重大問題和風險的預警,通過對政府、企業(ye) 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等多方資源的整合,強化對於(yu) 數字經濟發展過程的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問題的事前防範和事中治理幹預工作。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增強各級政府數字化治理和服務能力的建設,有效地發揮規範市場、引導市場合理有序的作用。

  通過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建設讓數字經濟發展更紮實。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要重視數字經濟人才培養(yang) 。應該在尊重人才培養(yang) 規律的基礎上,建立學曆教育與(yu) 職業(ye) 教育相結合、官方投入與(yu) 民間投入相結合的數字經濟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鼓勵和引導社會(hui) 資本與(yu) 政府資本合作支持數字經濟人才的培養(yang) 。

  通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讓數字經濟發展更快速。以5G設施、數據中心等為(wei) 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是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本保障。在持續推進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基礎設施為(wei) 代表的數字基建的覆蓋和應用的同時,應當前瞻性地鼓勵和支持對於(yu) 新一代網絡通信技術的研發和布局。大力發展支撐數字基建發展的配套領域,例如新能源、新材料等。穩步推進已有的基礎設施逐步實現智能升級,提升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更加智慧更加便捷的新型數字生活。

  通過加快應用場景落地讓數字經濟發展更普遍。第一,要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在企業(ye) 的應用場景落地。要根據不同類型的企業(ye) 特征,引導企業(ye) 通過強化數字化思維、深化數字化建設、提高數字化能力,推動各項業(ye) 務的數字化轉型。要結合不同產(chan) 業(ye) 的發展需求,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利用數字技術進行轉型升級,提高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全要素生產(chan) 率。第二,要提升數字公共服務水平,加速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的建設,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旅”等領域的發展,幫助提升社會(hui) 公共服務的普惠化水平。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xiang) 村的建設,有序推動城市智能設施向周邊鄉(xiang) 村的延伸和覆蓋,幫助鄉(xiang) 村逐步實現服務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通過加快國際合作讓數字經濟發展更開放。加快國際貿易的數字化發展,加大開放力度,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探索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業(ye) 態,幫助我國數字經濟企業(ye) “引進來”。推動“數字絲(si) 綢之路”的發展,加強與(yu) “一帶一路”國家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金融、物流、電商等領域的合作,支持我國數字經濟企業(ye) “走出去”。構建良好的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環境,出台相應的治理政策和規範,依托雙邊和多邊的合作機製,積極投身國際數字經濟治理工作。

  “智改數轉”賦能江蘇創新驅動

  以產(chan) 業(ye) 數字化促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推動全省產(chan) 業(ye) 數字化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由發改、工信、科技以及財政等部門根據全省產(chan) 業(ye) 發展的實際情況,製定製造業(ye) 智能化改造與(yu) 數字化轉型的總體(ti) 方案,統籌推進全省的產(chan) 業(ye) 數字化。同時,應當鼓勵各個(ge) 地方根據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的特點製定符合地方特色的方案,充分發揮基層政府的主管能動性與(yu) 積極性。推動全省產(chan) 業(ye) 數字化還需要統籌科研機構與(yu) 製造業(ye) 企業(ye) 的研發力量。製造業(ye) 的智能化改造與(yu) 數字化轉型要深入研究剖析企業(ye) 的真實需求以及可以進行改造的具體(ti) 環節,讓產(chan) 業(ye) 數字化對企業(ye) 的效率提升真正有效。

  以服務業(ye) 數字化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當前,江蘇的城市化率已達73.94%,遠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城市化率較高意味著絕大多數人在城市生活就業(ye) ,城市的服務業(ye) 占比較高意味著服務業(ye) 吸納了較多的就業(ye) 人口。因此,應當通過服務業(ye) 數字化轉型促進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在推動服務業(ye)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城市管理者應給企業(ye) 搭建低成本的公共雲(yun) 平台、公共數據管理平台,助力服務業(ye)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

  以治理數字化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治理數字化就是要通過數字化轉型的機遇,創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推動全省各市成立大數據公司,為(wei) 服務企業(ye) 發展與(yu) 居民生活等提供決(jue) 策依據。要充分考慮全省所有地市之間的協同關(guan) 係,站在“全省一盤棋”的視角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建設一個(ge) 暢通的、安全的、高效的、有溫度的、有江蘇特點的城市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