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寧:稅務“春風”讓非遺文化“暖起來”
中新網西寧3月2日電 題:青海西寧:稅務“春風”讓非遺文化“暖起來”
作者李雋 杜亞(ya) 萍 安迎春 吳貴有
“殘冬揮別枝丫,惠風吹香一盞茶,叫針線作答.....”隨著繡花針的一起一落,初春美好圖景躍然成畫。
2日,記者跟隨國家稅務總局西寧市稅務局工作人員走進青海馬蓮花民間工藝文化傳(chuan) 承有限公司,各類掛毯、針織繡品映入眼簾。該公司主要依托非遺展館、非遺傳(chuan) 承人工作室及生產(chan) 車間開展“河湟刺繡”“西寧刺繡技藝”非遺項目的研發、製作等。
西寧市稅務局充分發揮稅收杠杆撬動作用,全麵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積極落實各項稅費優(you) 惠政策,將稅惠“添加劑”投入更多開發與(yu) 傳(chuan) 承民族文化的企業(ye) 中。
“國家對我們(men) 這些小微企業(ye) 的稅收優(you) 惠政策力度越來越大,稅收服務團隊上門服務、涉稅需求保障及時到位,讓我們(men) 有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去挖掘、傳(chuan) 承創作出更多全新的刺繡作品,頓時有了底氣。”西寧市人大代表、河湟刺繡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該公司法人陳玉秀說。
湟中區稅務局以依托稅收大數據平台,精準了解該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規模和建設情況,組織“黨(dang) 員先鋒隊”上門開展稅收宣傳(chuan) ,針對如何申報、計算、政策減免事項等內(nei) 容,現場為(wei) 企業(ye) 答疑解惑,為(wei) 企業(ye) 算好經濟賬,量身打造精準政策宣傳(chuan) 輔導服務。2021年該企業(ye) 免稅收入9.27萬(wan) 元,減免稅費額3.52萬(wan) 元。
距今有300餘(yu) 年釀造曆史的湟源陳醋,是丹噶爾古城商業(ye) 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chuan) 統釀造工藝被青海省列為(wei)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青海吉友湟源醋實業(ye) 有限公司是一家已經營20年的“老牌企業(ye) ”。
該地稅務部門不斷加大對傳(chuan) 統“非遺”文化產(chan) 業(ye) 的支持,積極開展政策宣傳(chuan) ,提升廣大幹部對傳(chuan) 統文化的關(guan) 注與(yu) 傳(chuan) 承,幫助企業(ye) 提高文化創意,把傳(chuan) 統文化做成支柱產(chan) 業(ye) ,使之活力充盈、潛力釋放。
據吉友醋業(ye) 公司辦稅員白芬英介紹,2021年公司免稅收入133.9萬(wan) 元,稅額減免4.6萬(wan) 元,政策紅利真真切切從(cong) “紙上”落實到了“賬上”。她說:“稅收成本降低,減輕了資金周轉壓力,也更加堅定了我們(men) 將‘非遺’文化傳(chuan) 承好、發揚好的決(jue) 心。”
手藝人李增海,曾是湟源縣一酒廠的員工。他熱愛鑽研,在製作酩餾酒產(chan) 品的過程中很快學會(hui) 了傳(chuan) 統製作手法。後來酒廠發展走入下坡,李增海隻能辭職回家。但熱愛酩餾酒香的他不忍心讓傳(chuan) 統技藝就此沒落消失,靠著一身精湛的手藝,自己創辦了“增海酒坊”。
李增海介紹,酩餾酒屬於(yu) 小眾(zhong) 原漿酒,原始風味需要純手工打造,不太合適工廠化,而正是因為(wei) 這種特殊限製,產(chan) 量有限,讓傳(chuan) 統釀造工藝日漸式微,傳(chuan) 承乏力,“增海酒坊”沒開多久便麵臨(lin) 倒閉。
得知李增海的困境,湟源縣稅務局主動上門,為(wei) 李增海講解其涉及的稅種、征收方式,享受到的優(you) 惠政策等,教其如何申報,及時有效解答疑難問題,同時,在入戶政策的過程中幫助李增海宣傳(chuan) 他的酒坊,共同讓“增海酒坊”又開起來了。
李增海看著眼前的釀酒工具,眼裏充滿了欣喜。他說:“雖然酒坊現在還處於(yu) 初始發展階段,但有了國家各類政策的幫扶和稅務部門貼心有效的服務,讓他這樣的匠人們(men) 在守護古老曆史的同時,也能使傳(chuan) 統技藝煥發生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