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助盲,讓他們“看見”光
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
“一片雪花,落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一場飛雪,落在希望的中國大地。世界正在傾(qing) 聽,雪落東(dong) 方的聲音。世界正在遙望,這片雪花盛開的大地。”
在2月22日中國盲文圖書(shu) 館線上組織的視障讀者冬奧專(zhuan) 題朗誦沙龍上,61歲的視障讀者李素英深情地朗誦了詩歌《冰雪頌》。
“每當我們(men) 學習(xi) 一首新詩,誌願者老師會(hui) 一遍又一遍地誦讀示範,讓我們(men) 更好地掌握詩歌的含義(yi) 。”李素英介紹自己學習(xi) 誦讀詩歌方法。
中國盲文圖書(shu) 館朗誦沙龍活動開始於(yu) 2012年。索青是誦讀沙龍活動的誌願者負責人,據她介紹,疫情期間,活動仍堅持每周二線上舉(ju) 行,目前已舉(ju) 辦了近百場線上朗誦會(hui) 。2022年的7次朗誦,包含“冰雪之約,圓夢冬奧”和“讓我們(men) 一起向未來”兩(liang) 場冬奧專(zhuan) 題朗誦會(hui) 。索青說:“視障朋友學習(xi) 誦讀每一篇文章都要付出比健全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在他們(men) 身上我看到了詩歌改變人生的力量!”
在館內(nei) 從(cong) 事誌願服務已經十多年的索青,對文化助盲工作感觸頗深:“十年來的堅持,很多老朋友的精神麵貌有了很大變化,他們(men) 變得更陽光、更自信了!誌願者與(yu) 視障朋友們(men) 相互感動著、溫暖著,攜手前進,更好地融入社會(hui) 大家庭。”
中國盲文圖書(shu) 新館於(yu) 2011年6月28日開館運營,館舍麵積2.8萬(wan) 平方米,是全國盲人的總書(shu) 庫,也是目前世界上單體(ti) 麵積較大的綜合性盲人文化資訊服務機構。圖書(shu) 館內(nei) 還設有視障文化體(ti) 驗館、觸覺博物館、口述影像館、殘疾人美術館等多個(ge) 展館。新館開館十餘(yu) 年來,這裏共計開展各類盲人文化教育培訓活動近6000次,吸引近60萬(wan) 人到館參與(yu) 各類文化活動。
在中國盲文圖書(shu) 館五層,還有一個(ge) 特別的地方——口述影像館。電影放映時,在漆黑的影院裏,電影畫麵在屏幕上閃動,耳畔不時會(hui) 傳(chuan) 來描述電影畫麵的人聲。這裏除了有一塊大屏幕、數排觀影座椅,還專(zhuan) 門設置了一張桌子,方便工作人員現場解說。口述影像館是最受視障讀者歡迎的場館之一,疫情之前,熱門無障礙電影常常一座難求。
無障礙電影隻是圖書(shu) 館信息無障礙建設的一部分。中國盲文圖書(shu) 館信息無障礙中心主任、中國盲人協會(hui) 秘書(shu) 長何川曾在演講中說:“信息無障礙其實並不是純技術的,它還包括很多觀念上的改進。”據何川介紹,從(cong) 電子盲文書(shu) 、有聲書(shu) 、無障礙電影等數字閱讀服務到計算機應用、手機App等信息無障礙服務都是信息無障礙的內(nei) 容。隨著盲人讀者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更深層次的學曆需求和更廣的職業(ye) 範圍,近些年,何川一直在為(wei) 學術資料庫的無障礙處理工作及信息無障礙如何支撐融合教育想辦法。
豐(feng) 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助力殘障人士共享新時代精神富足之光。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規定優(you) 先推進體(ti) 育等公共服務場所的無障礙建設,殘疾人群體(ti) 的權益保護始終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wei) 做好“十四五”期間殘疾人文化工作,中國殘聯、中央宣傳(chuan) 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提升殘疾人文化服務能力實施方案》,保障殘疾人平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務權益,多層次、多樣化提供優(you) 秀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
“總體(ti) 來說,‘十四五’時期,我國可獲得的無障礙資源、可利用的技術手段已經非常豐(feng) 富了。”何川表示,“現在最欠缺的是把這些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讓更多視障人士主動接受文化服務,充分享受無障礙環境,享受豐(feng) 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