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賦予教育的啟示
【思想匯】
從(cong) “奧運三問”到“雙奧之城”
北京冬奧會(hui) 賦予教育的啟示
作者:吳浩(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絲(si) 綢之路研究院執行院長)
中國什麽(me) 時候能參加奧運會(hui) ?中國什麽(me) 時候能獲得奧運會(hui) 金牌?中國什麽(me) 時候能舉(ju) 辦奧運會(hui) ?這是一個(ge) 多世紀之前的“奧運三問”,真實記錄了中國人民與(yu)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不解之緣。14年前,北京成功舉(ju) 辦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被時任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羅格盛讚為(wei) “一屆真正的無與(yu) 倫(lun) 比的奧運會(hui) ”,也標誌著對百年“奧運三問”的圓滿回答。
新春伊始,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在北京如期開幕,日前圓滿閉幕。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盛讚北京冬奧會(hui) ,是“新冠肺炎疫情下舉(ju) 辦的一次偉(wei) 大的冬奧會(hui) ”“一屆真正無與(yu) 倫(lun) 比的冬奧會(hui) ”。北京成為(wei) 世界首個(ge) 既舉(ju) 辦過夏季奧運會(hui) 、又舉(ju) 辦過冬季奧運會(hui) 的城市,譜寫(xie) “雙奧之城”的傳(chuan) 奇。
從(cong) “奧運三問”到“雙奧之城”,北京冬奧會(hui) 賦予哪些教育方麵的啟示?
世界之中國:愛國主義(yi) 與(yu) 世界觀教育
著名史學者徐國琦教授在《奧林匹克之夢:中國與(yu) 體(ti) 育,1895—2008》一書(shu) 中寫(xie) 道:“體(ti) 育,尤其是奧運會(hui) ,充分顯示了愛國主義(yi) 和國際主義(yi) 如何在中國融為(wei) 一體(ti) :中國參與(yu) 和關(guan) 注現代體(ti) 育運動主要是受愛國主義(yi) 的驅動,而在引進西方體(ti) 育項目和參與(yu) 世界競技的過程中,中國也融入了世界社會(hui)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反複延宕,本屆冬奧會(hui)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期開幕和成功舉(ju) 辦。北京冬奧會(hui) 以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hui) 載入史冊(ce) ,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冬奧會(hui) 上的優(you) 異表現,再次激發了國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北京冬奧會(hui) 是愛國主義(yi) 教育大課堂,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動教材。
冬奧開幕式上,來自河北阜平大山深處的馬蘭(lan) 花兒(er) 合唱團的孩子們(men) ,身穿虎頭衣,足履虎頭鞋,虎頭虎腦地用希臘語合唱《奧林匹克頌》,清澈的天籟之音響徹鳥巢,感動了全世界。我們(men) 從(cong) 中可以讀出多重意義(yi) 的中國。
鄧小嵐老師是革命前輩鄧拓的女兒(er) ,她在退休之後回到父母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也是她的出生地阜平縣馬蘭(lan) 村,創立“馬蘭(lan) 小樂(le) 隊”(馬蘭(lan) 花兒(er) 合唱團的前身),18年如一日,用音樂(le) 向馬蘭(lan) 山村的孩子們(men) 詮釋“愛的教育”。阜平在抗日戰爭(zheng) 和解放戰爭(zheng) 時期湧現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象征著抵禦外侮、追求民族獨立的中國形象;阜平在新時代決(jue) 勝脫貧攻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中譜寫(xie) 了壯麗(li) 篇章,象征著實現全麵小康、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中國形象;阜平山區的孩子們(men) 走出大山,走上冬奧會(hui) 世界聚焦的舞台,用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會(hui) 歌,這是開放、包容、自信、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形象,將中華文化與(yu) 奧林匹克精神的和合共生詮釋得淋漓盡致。我相信,中國情懷與(yu) 全球視野,在冬奧會(hui) 開幕式這一莊嚴(yan) 的時刻深植於(yu) 馬蘭(lan) 花合唱團孩子們(men) 的心田。
北京冬奧會(hui) 向全世界展現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傳(chuan) 遞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也進一步拓展我們(men) 的世界觀教育。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以發源於(yu) 希臘的古代奧林匹克文化為(wei) 精神濫觴,自19世紀末誕生以來,已成為(wei) 倡導和平、構建友誼與(yu) 踐行文明交流互鑒的全世界共享平台。北京冬奧會(hui) 帶動中國超過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冰雪運動普及活動,是“雙奧之城”北京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的重大貢獻。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織影響,“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men) 對奧林匹克格言與(yu) 北京冬奧會(hui) 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的契合,對中華文明與(yu) 奧林匹克精神的和合共生,對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與(yu) 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等思想理論體(ti) 會(hui) 得更加深刻。
梁啟超在《中國史敘論》中將中國曆史分成“中國之中國”“亞(ya) 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三個(ge) 階段。北京冬奧會(hui) 啟發我們(men) 更為(wei) 深入思考“世界之中國”的定位、使命與(yu) 擔當。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5年12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ti) 學習(xi) 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方向:“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麵向世界。中國的命運與(yu) 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關(guan) 。我們(men) 要把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與(yu) 擴大對外開放結合進來,尊重各國的曆史特點、文化傳(chuan) 統,尊重各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善於(yu) 從(cong) 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yang) ,增強中華文明生機活力。”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
北京冬奧會(hui) 之“德育”,除了前述愛國主義(yi) 教育和世界觀教育之外,集中體(ti) 現在奧林匹克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在冬奧會(hui) 的舞台上熠熠生輝,以“大江流日夜”“明月照積雪”一般的無窮偉(wei) 力,驅散疫情、衝(chong) 突和攻訐在世界人民心頭布下的陰霾。
“科技賦能”生動闡釋了北京冬奧的“智育”之效。綠色低碳理念下的各種前沿科技,將北京冬奧賽場裝扮得“酷炫感”十足。冬奧會(hui) 火炬傳(chuan) 遞時,實現了奧運會(hui) 曆史上首次機器人與(yu) 機器人之間在水下的火炬傳(chuan) 遞,譜寫(xie) “水火相融”的奇景。“冰絲(si) 帶”國家速滑館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直冷係統製冰的冬奧速滑場館。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在北京冬奧會(hui) 的組織和運營上得到大麵積的使用,使得觀眾(zhong) 獲得更好的觀賽體(ti) 驗。
北京冬奧會(hui) 促使我們(men) 更加深入思考“體(ti) 育”的功能。早在1917年,毛澤東(dong) 署名“二十八畫生”,在《新青年》上發表《體(ti) 育之研究》一文,強調“體(ti) 育之效,至於(yu) 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誌”,號召中國青年“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ti) 魄”。體(ti) 育所承載的強健體(ti) 魄、鍛煉意誌、陶鑄人格方麵的作用,被世人所公認。我們(men) 看到了穀愛淩、蘇翊鳴、羽生結弦等中外運動員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踐行奧林匹克精神的動人表現,北京冬奧賽場洋溢著“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競技之美。
北京冬奧會(hui) 之“美育”,集中體(ti) 現在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上,踐行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以美為(wei) 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等重要指示。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之日,恰逢壬寅立春。以二十四節氣為(wei) 載體(ti) 的倒計時表現方式,驚豔全世界。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先人在農(nong) 耕社會(hui) 觀察一年當中時令、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ti) 係,是中國傳(chuan) 統時空觀、宇宙觀的體(ti) 現,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以二十四節氣的創意來迎接冬奧會(hui) 的開幕,也寄托著一元複始、萬(wan) 象更新的美好寓意。類似這樣的匠思巧意,比比皆是。
一萬(wan) 八千多名賽會(hui) 誌願者,是本屆冬奧會(hui) 一道亮麗(li) 的青春風景線。北京冬奧會(hui) 承載的勞動教育功能,可以從(cong) 奧運誌願服務當中體(ti) 現。北京冬奧會(hui) 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個(ge) 如期舉(ju) 辦的國際綜合性體(ti) 育賽事,高質量的誌願服務對北京冬奧貢獻巨大,也得到國際奧委會(hui) 的高度評價(jia) 。微笑傳(chuan) 遞善意、專(zhuan) 業(ye) 體(ti) 現擔當,這是奧運誌願者們(men) 踐行公益精神的體(ti) 現,我們(men) 也從(cong) 中讀出了“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知行合一”的擔當,看到了勞動教育、實踐教育的碩果。
兩(liang) 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誌於(yu) 道、據於(yu) 德、依於(yu) 仁、遊於(yu) 藝”全麵育人的教育理念。在近代,馬克思創建了“人的全麵發展”理論。進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新時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北京冬奧會(hui) 正是一部厚重的大書(shu) ,我們(men) 從(cong) 中可以汲取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豐(feng) 富營養(yang) 。
生態文明教育與(yu) 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綠色辦奧”是北京冬奧會(hui) 四大辦奧理念之首。“微火”方式的冬奧會(hui) 主火炬,采用航天氫氧發動機燃燒技術,實現零碳排放。冬奧會(hui) 新建冰上項目場館和非競賽場館全部達到綠色建築三星標準,其他現有室內(nei) 場館全部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標準,所有競賽場館100%使用綠色電力……北京冬奧會(hui) 是迄今第一個(ge) “碳中和”冬奧會(hui) ,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yu) 實現“雙碳”目標的積極行動和卓越成就。
北京冬奧會(hui) 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首鋼滑雪大跳台“雪飛天”是冬奧場館的流量明星,它融入敦煌壁畫飛天形象的飄帶元素,是冬奧會(hui) 曆史上第一座與(yu) 工業(ye) 遺產(chan) 再利用直接結合的競賽場館,也是世界首座永久保留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對首鋼園區冬奧場館的改造給予“驚豔”的評價(jia) ,並多次把首鋼園區作為(wei) 踐行可持續發展和節儉(jian) 辦奧的典範。滑雪運動員的倩影雄姿,在奧運五環標識和大跳台、冷卻塔、大煙囪的映襯下,翩若驚鴻,矯若遊龍。
北京冬奧會(hui) 堅持生態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方麵的實踐,是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理念的全方位和立體(ti) 化的闡釋,開幕式“微火”嵌入“大雪花”形成主火炬的一幕,讓我們(men) 不禁聯想到魯迅先生在散文詩《雪》中的文字: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中華文明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物吾與(yu) 也的樸素情懷,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屋建瓴地指出:“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內(nei) 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大自然孕育撫養(yang) 了人類,人類應該以自然為(wei) 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men)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北京冬奧會(hui) 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使生態文明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更加浸潤人心。在這樣一個(ge) 生態文明教育的課堂上,我們(men) 對實現“雙碳”目標、建設美麗(li) 中國,有了更為(wei) 貼切的體(ti) 認。
從(cong) “奧運三問”到“雙奧之城”,回顧中國憧憬奧運、參與(yu) 奧運、籌辦奧運、舉(ju) 辦奧運乃至中華文明與(yu) 奧林匹克精神和合共生的一個(ge) 多世紀波瀾壯闊的曆史,給我們(men) 的教育帶來的啟示是方方麵麵的,內(nei) 涵豐(feng) 富而意味悠長。
閉幕式收官處有一段折柳送別的表演,寄寓“一起向未來”的盎然春意。北京冬奧會(hui) 以如許詩情畫意徐徐作別。“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我相信,在曆史長河中,“雙奧之城”北京一定能成為(wei) 後疫情時代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故園,它賦予我們(men) 在教育方麵的沉思也一定會(hui) 曆久彌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