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雲上問診”,荒地變成倍增田

發布時間:2022-03-21 09: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春耕時節,我們(men) 在行動⑥】

  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尚國

  “蝦塘改種水稻,適合直播還是插秧?蝦塘投放過飼料和魚藥,對土壤有影響嗎?”陳曉明對著視頻一連拋出兩(liang) 個(ge) 問題。

  屏幕那邊,德清縣高級農(nong) 藝師金杏麗(li) 第一個(ge) “接招”,很快開出一劑管用“良方”:水稻直播省工省力,但紮根不深,還是插秧抗倒伏能力強一點;飼料、魚藥隻要是合規的,不存在違規違禁的添加劑和藥物,對後續土壤沒有危害……

  一年好景在春耕。一場“雲(yun) 春耕”視頻對話,正在田間地頭進行——屏幕這頭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康乾街道聯合村,推土機、挖掘機在田地裏來回穿梭,放眼望去,數百畝(mu) 青蝦塘已被平整為(wei) 一塊塊規整、連片的水田,機耕路、水渠點綴其間。

  “看!我響應政府提出的穩定糧食生產(chan) 號召,將身後的這片蝦塘全部改造為(wei) 良田了,就等著播種了。”種糧大戶陳曉明舉(ju) 著手機,對著田地說。

  屏幕那頭,來自水稻栽培、育種領域的4位農(nong) 技專(zhuan) 家,正全神貫注“把脈問診”。章秀福是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衝(chong) 著鏡頭招招手,示意有話說。“在蝦塘裏種水稻,頭一年比較軟、淤泥深,直播的話容易倒伏。機器插秧的話機器容易陷進去,最好還是人工插秧,也可以考慮拋秧。”

  浙江省農(nong) 科院研究員朱國富低頭記筆記,了解完情況說:“老陳,你搞蝦稻輪作肯定不會(hui) 錯!不僅(jin) 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能有效提高稻米的品質和產(chan) 量。怎麽(me) 施肥?養(yang) 過青蝦的稻田比較肥沃,一般不需要施用氮肥,可少量施用鉀肥,根據長勢,如後期脫肥可在水稻倒4葉至倒3葉期少量施用穗肥。”另外3位農(nong) 技專(zhuan) 家點頭讚同。

  臨(lin) 下線時,德清縣先鋒農(nong) 機工程師費穎兒(er) 又囑咐,趁天氣晴好,多組織點人力和抽水泵,抽點淤泥到新平整好的良田裏,可以起到肥土養(yang) 地的作用。

  這場“雲(yun) 問診”持續了一個(ge) 多小時。關(guan) 掉視頻通話,陳曉明站在田埂上,直說有信心了,“經過專(zhuan) 家們(men) 這麽(me) 一點撥,我可以放心幹啦”。

  養(yang) 了20多年青蝦的陳曉明,去年承包了村裏的200畝(mu) “荒廢地”,嚐試種植水稻。“當時這塊地,人都走不進去,說白了,就是一片荒地。”他告訴記者,村裏對這塊荒地平整後,建成了集中連片、設施配套的現代化高標準農(nong) 田。

  “從(cong) 養(yang) 蝦到種水稻,我是‘大輪船出國’——外行!”陳曉明開起了玩笑,“畢竟種糧經驗還不足,怎麽(me) 辦?”他一度憂心忡忡。前不久,街道黨(dang) 工委委員魏山送來及時雨,幫助牽線建了一個(ge) “雲(yun) 問診”微信群,邀請農(nong) 技專(zhuan) 家“雲(yun) 上坐診”。

  據悉,德清縣去年與(yu) 浙江大學、浙江工業(ye) 大學、浙江農(nong) 林大學、浙江省農(nong) 科院等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聘請了100名專(zhuan) 家,組建了10支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學研聯盟團隊,為(wei) 糧食生產(chan) 、畜牧養(yang) 殖等農(nong) 業(ye) 十大產(chan) 業(ye) 的生產(chan) 提供技術指導、技術培訓、技術谘詢等服務,幫助解決(jue) 生產(chan) 難題。

  眼下正是農(nong) 民每年最忙碌的時候。“為(wei) 了科學做好疫情防控與(yu) 春耕備耕,街道主動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學研聯盟糧食生產(chan) 專(zhuan) 家團隊對接,並落實專(zhuan) 門經費,建立線上溝通機製。”魏山說,針對組織線下培訓有困難的現狀,專(zhuan) 門邀請農(nong) 技專(zhuan) 家開設手機微信“雲(yun) 問診”,加強農(nong) 業(ye) 技術指導,幫助農(nong) 民搶抓春耕生產(chan) 農(nong) 時。

  “雲(yun) 問診”正成一股新活力,農(nong) 民遇到農(nong) 技問題在群裏詢問,好幾個(ge) 專(zhuan) 家幫著解答,不出門就把田裏的問題給解決(jue) 了!

  有“雲(yun) 上專(zhuan) 家團”後援,陳曉明種糧的信心更足了:“去年這片荒地產(chan) 量很低,隻有畝(mu) 產(chan) 500多斤,今年估計增產(chan) 到1100斤沒有問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