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權威辭書為時代提供文化支撐

發布時間:2022-03-21 09:2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與(yu) 祖國同奮進】

  用權威辭書(shu) 為(wei) 時代提供文化支撐

  講述人:商務印書(shu) 館黨(dang) 委書(shu) 記、執行董事 顧青

  光明日報記者陳雪采訪整理

  這是一部辭書(shu) 和一個(ge) 行業(ye) 、一批學者以及一個(ge) 時代的故事。

  《現代漢語詞典》由呂叔湘、丁聲樹兩(liang) 位著名語言學家先後主編,在1978年正式出版後,就以其極高的學術質量一舉(ju) 奠定權威地位,與(yu) 《新華字典》一起成為(wei) 中國人學習(xi) 漢語的基本工具書(shu) 。但《現代漢語詞典》是一部中型辭書(shu) ,收詞才7萬(wan) 多條。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呂叔湘、丁聲樹二位先生就提出應該編一部收詞量更大、內(nei) 容更豐(feng) 富的《現代漢語大詞典》。但因為(wei) 種種原因,這個(ge) 計劃三次上馬,三次中止。直到2005年,時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的著名語言學家江藍生先生主持重啟《現代漢語大詞典》的編纂工作。16年過去了,《現代漢語大詞典》終於(yu) 在商務印書(shu) 館進入最後的編輯排校階段。到2021年“十一”前,作者團隊、編輯團隊、排校團隊數十人,已夜以繼日地奮鬥了大半年。而我作為(wei) 商務印書(shu) 館的負責人,每月召開一次生產(chan) 協調會(hui) ,為(wei) 項目提供各種保障。

  但2021年“十一”長假前的一次會(hui) 議,讓我實在為(wei) 難。因為(wei) 上一個(ge) 校次修改幅度很大,造成工期嚴(yan) 重滯後,隻有利用“十一”長假全員加班,才有可能按時出版。可是許多編輯校對之前都沒有回家,盼著在這個(ge) 長假回老家探親(qin) ,我該怎麽(me) 開口呢?

  那天,數十位編輯校對把商務印書(shu) 館六樓新華廳擠得滿滿當當,大多數人都站著。我對大家說:“《現代漢語大詞典》的意義(yi) 有多重要,我不說了。工期滯後,需要大家放棄長假,加班趕工。我請求大家留京加班。大家報名吧!”話閉,新華廳一片寂靜……過了好一會(hui) 兒(er) ,我的手機響了,是校對科長的短信:“顧總,已經有兩(liang) 人報名了。其他人說,要跟家裏說一下。您放心吧,我們(men) 一定不會(hui) 耽誤工期的!”我的眼睛頓時濕潤了!

  時至今日,那一幕仍然讓我激動不已。大家為(wei) 何對一部辭書(shu) 傾(qing) 注這樣的熱忱?“國無辭書(shu) ,無文化之可言。”權威辭書(shu) ,可以為(wei) 一個(ge) 民族、一個(ge) 時代提供基礎性的文化支撐。如果說,《新華字典》是我們(men) 站起來的文化支撐、《現代漢語詞典》是我們(men) 富起來的文化支撐,那麽(me) ,《現代漢語大詞典》就是支撐我們(men) 強起來、實現中國夢的基礎性工具書(shu) 。這是社會(hui) 科學學界獻給建黨(dang) 百年、獻給黨(dang) 的二十大、獻給新時代的厚禮!

  《現代漢語大詞典》(全5卷)即將正式付印出版,這是一部係統記錄一百多年來現代漢語詞匯麵貌的大型語文工具書(shu) ,收詞15.6萬(wan) 條,1200多萬(wan) 字,匯聚上百位各界學者、編輯集體(ti) 智慧和心血,體(ti) 現了當代中國漢語研究、辭書(shu) 研究的最新成就。商務印書(shu) 館作為(wei) 中國曆史最悠久的現代出版機構,始終與(yu) 時代同行,努力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力量。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