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江蘇老字號:破解“老”的魔咒 迎來“新”的生機

發布時間:2022-03-21 09:49:00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江蘇老字號企業(ye) 踏上創新發展之路 ——

  破解“老”的魔咒,迎來“新”的生機

  穿越百年風雨,老字號如何煥發生機?近日,商務部等8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老字號創新產(chan) 品服務,支持老字號跨界融合發展,促進老字號集聚發展等具體(ti) 舉(ju) 措。

  截至目前,我省有國家級中華老字號96家、江蘇老字號172家。記者采訪一批江蘇老字號企業(ye) ,了解其在創新發展之路上,如何邁出第一步,未來還需要哪些助力?

  敢於(yu) 變化,老字號誕生“新物種”

  老字號要實現創新發展,首要是“敢於(yu) 變化”,然而走出這一步並不容易。

  “所有企業(ye) 都要麵對變與(yu) 不變的難題,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我見過改變後活得不錯的,也有最終失敗的,但是‘等死’的都死了。”國家級老字號、無錫市惠山泥人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蔣宇超是一位85後年輕人,接手惠山泥人廠後進行了一係列創新。原本惠山泥人采用泥土製作,色彩色調秀麗(li) 明雋,在他和團隊的設計下,胖墩墩的阿福阿喜“脫胎換骨”,搖身一變成為(wei) 年輕人喜歡的盲盒,造型上也更加酷炫、有個(ge) 性,采用市麵上常見的PVC材料,首次麵世100對盲盒便很快被搶購一空。

  百年藍染工藝始創於(yu) 清道光年間。“我們(men) 要做技藝改良,要學會(hui) 創新,在體(ti) 會(hui) 和融合傳(chuan) 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消費觀念,製作出更具視覺衝(chong) 擊性的作品,這也是我們(men) 老字號形象、非遺產(chan) 品持續發展的方向。”曹裕興(xing) 染坊第五代傳(chuan) 承人江榮告訴記者,作為(wei) 首批南通老字號,近年來,曹裕興(xing) 在堅持傳(chuan) 統的基礎上,創新研發出數百種新花型,藍印花布的麵料已由土布發展到薄棉、棉麻混紡和絲(si) 綢,設計開發的藍印花布係列作品連續獲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獎賽多項大獎。

  天下香料,莫如揚州,戴春林為(wei) 上。作為(wei) 一家國貨美妝老字號企業(ye) ,揚州戴春林化妝品有限公司在原有的“五香”品類上,根據現代美妝的分類增加了新產(chan) 品。“戴春林的‘五香’包括香粉、香油、香膏、香件、香黛等,這基本涵蓋了古代人從(cong) 頭到身體(ti) 的美妝需求,但是現代人的需求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我們(men) 結合現代與(yu) 古典技術,增加了氣墊、睫毛膏、麵膜等產(chan) 品。”公司市場部總監祝玉介紹,在包裝材料上麵也進行了創新,以前陶瓷包裝比較重,對此專(zhuan) 門推出了更加輕盈、便於(yu) 攜帶的鋁盒包裝等。

  然而,老字號誕生的“新物種”也曾引來不少人質疑。在蔣宇超看來,很多人認為(wei) 創新會(hui) 傷(shang) 害到老字號原有的價(jia) 值,這是比較狹隘的,老字號真正的價(jia) 值在於(yu) 滿足當下人民的生活需要,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例如,我們(men) 擁抱PVC材料的同時,也製作了泥人版盲盒手辦,由手工藝人繪製上色,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體(ti) 驗。”

  善於(yu) 跨界,與(yu) 新消費“交個(ge) 朋友”

  隨著消費者改變、新零售崛起,“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老字號同樣需要跟上。多家老字號企業(ye) 負責人在采訪中表示,老字號企業(ye) 要擁抱新消費,掌門人的思想要轉變。

  疫情之下,曾經主要布局在特色街區與(yu) 景區的老字號企業(ye) 銷售網點受到一定影響,需要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渠道。祝玉表示,經過長期摸索,戴春林在小紅書(shu) 、抖音短視頻、直播等線上渠道已布局。“線下我們(men) 參與(yu) 舉(ju) 辦了一係列漢服美妝大賽,現在年輕人喜歡漢服,需要相應的發飾、妝容來支撐,戴春林是源於(yu) 古代、紮根現代的品牌,所以非常契合。”她發現喜歡漢服的年輕群體(ti) ,很大程度上也會(hui) 喜歡戴春林,“因為(wei) 它們(men) 都是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

  “在銷售渠道創新方麵,我們(men) 主打中華老字號精品集合連鎖店概念,上線天貓旗艦店、京東(dong) 自營店和六家線下‘新零售+’實體(ti) 店,首創老字號發展新模式。實體(ti) 門店有效實行‘堂食+外賣+雲(yun) 餐廳’的經營模式,通過對客人多角度的消費維度分析,利用各類聯動活動、季節性單品應季銷售,不斷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古南都集團餐飲總公司總經理助理金燦告訴記者,此外,將持續打造“九成熟”產(chan) 品,實現瞬間口感和營養(yang) 成分的鎖定。通過預包裝的方式,讓老字號產(chan) 品走進千家萬(wan) 戶。

  有長久曆史積澱的老字號品牌,紛紛走上了跨界聯名的道路。2021年中秋期間,蘇州稻香村接連與(yu) 妙可藍多、元氣森林、《和平精英》等不同類型的品牌跨界合作,推出中秋聯名禮盒,將傳(chuan) 統的中式糕點與(yu) 新興(xing) 元素結合,以新潮、趣玩、時尚等形象出現在年輕人麵前。

  讓阿福阿喜重新回到無錫人的生活中是蔣宇超日常思考的問題。通過改變材料和造型後,阿福阿喜IP和快消品跨界聯名,彌補了惠山泥人低頻消費的問題,與(yu) 生活場景深入融合。“3月19日,我們(men) 城市係列盲盒正式上線,有無錫水蜜桃、排骨、櫻花等元素。未來還將通過科技賦能來喚醒城市沉睡的IP,今年上半年也會(hui) 陸續上線數字展品等。”

  “我們(men) 同素然、飛鳥和新酒、生活在左等國內(nei) 知名服裝品牌合作,將藍印元素融入衣著時尚,打開國內(nei) 藍印花布的市場空間;製作文創產(chan) 品,將獨特地理文化與(yu) 藍印元素結合,賦予藍印文創品新活力,受到了國內(nei) 外遊客的熱情追捧。”江榮說,藍印花布與(yu) 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實現技藝傳(chuan) 承和創新成果的雙贏局麵。“疫情倒逼了線上路徑的開發和拓展,有些老字號產(chan) 品受眾(zhong) 群體(ti) 不是特別寬泛,這就需要一個(ge) 老字號集合店,打造老字號的凝聚力,發揮老字號品牌集聚的優(you) 勢。”

  謀於(yu) 長遠,創新中堅守精神內(nei) 核

  老字號創新發展始終離不開“堅守”兩(liang) 個(ge) 字。

  “沒有堅守創新將無處添加,沒有創新堅守將失去方向。”古南都集團辦公室主任李明義(yi) 表示。如今,很多企業(ye) 單從(cong) 經濟角度出發,為(wei) 提高效率在操作流程上因陋就簡,同時為(wei) 挽救口感又大量使用各類添加劑。馬祥興(xing) 、江蘇酒家、永和園、老廣東(dong) 四個(ge) 老字號品牌不因耗時而就簡,不因費事而省工。更著重社會(hui) 責任,立足傳(chuan) 統技藝的優(you) 良做法不斷加以完善。“創新後的意義(yi) 正是為(wei) 做好老字號產(chan) 品、說好老字號故事、傳(chuan) 播老字號文化搭建更廣闊的平台。”

  記者注意到,有著200多年曆史的蘇州稻香村,不僅(jin) 在創新上加速跨界,更在堅守上不斷下沉。在非遺文化這一領域,蘇州稻香村加緊挖掘與(yu) 整理,組織專(zhuan) 門人員查詢史料典籍,尋找老物件、舊資料,組織專(zhuan) 家研討會(hui) ,梳理蘇州稻香村的曆史脈絡,深挖品牌價(jia) 值,提升品牌影響力。在產(chan) 品研發方麵,蘇州稻香村傳(chuan) 統糕點製作技藝第五代傳(chuan) 承人徐紅生結合蘇州稻香村的曆史文化,研發了蘇州園林係列、紅樓夢係列等與(yu) 文化IP相結合的糕點。

  在蔣宇超看來,惠山泥人有著400多年的曆史,從(cong) 明朝至今,阿福阿喜的形象也已經過多次變遷。“阿福阿喜的形象會(hui) 變、使用材料會(hui) 變,但是‘福’和‘喜’的關(guan) 鍵詞是不變的,這裏凝結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福氣的生活、有喜氣的生活。”他說,老字號創新發展中不變的正是這樣的精神內(nei) 核。

  “老字號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是時代的命題,創新發展、合作共贏,已經成為(wei) 破解老字號發展瓶頸的必由之路。”省老字號企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朱一兵表示,創新發展老字號,發揮其文化內(nei) 涵和賦予其現代理念、更多更好融入生產(chan) 生活,對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布在各行各業(ye) 的老字號,根植於(yu) 人們(men) 日常生活,與(yu)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an) 。如何讓老百姓吃到新味道、吃出新體(ti) 驗,老字號必須實行創新發展。創新發展是繁榮老字號、持續煥發老字號生命力的根本途徑。”

  為(wei) 推動老字號傳(chuan) 承保護與(yu) 創新發展,省商務廳將組織江蘇老字號企業(ye) 參加第五屆進博會(hui) 人文交流活動,支持開展老字號“三進三促”活動,提升老字號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釋放老字號消費潛力,推動老字號新消費;開展第九屆“紫金獎”老字號企業(ye) 定製設計賽工作,促進老字號品牌形象更新迭代,以文創助推老字號品牌文化傳(chuan) 播;建設老字號數字博物館,記錄老字號發展曆史,講好老字號傳(chuan) 承故事。(丁茜茜 洪葉 田墨池)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