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貸市場亂象調查:銷售“低息誘導” 車主“斷尾求生”
據市場機構預測,2021年,我國汽車金融市場規模達到2.38萬(wan) 億(yi) 元,未來五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約為(wei) 12.48%,將保持較高速增長態勢。但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受部分消費者信用觀念缺失、經銷商“低息誘導”、汽車金融機構風控審核不嚴(yan) 等問題影響,汽車金融領域出現逃債(zhai) 現象和貸款糾紛,破壞信用環境、加劇金融領域風險,不利於(yu) 汽車消費市場長久健康發展。
不良貸款率上升
部分消費者“斷尾求生”
當前,汽車消費中“先買(mai) 先享受”的觀念盛行,在汽車金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車企各類金融方案足以滿足不同“首付預算”消費者的需求,但也帶來了一些後續問題。
北京市民趙女士兩(liang) 年前貸款購車時,與(yu) 銀行簽訂了《信用消費貸款汽車專(zhuan) 向分期付款合同》,約定銀行向趙女士授信15萬(wan) 元用於(yu) 支付其購買(mai) 汽車的款項,趙女士分24期還款。然而,在分期還款6萬(wan) 元後,趙女士陷入無力還款“困境”,銀行因此訴至法院,要求趙女士付清本金及相應利息和違約金。
“受到近兩(liang) 年疫情影響,一些借款人還款能力下降,引發不少糾紛。”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法官助理原丹丹介紹。
類似的情況不隻發生在北京。江西省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經調研發現,該庭近三年來分別受理汽車消費貸款糾紛189件、221件、264件,案件數量上升趨勢明顯,且35%左右的當事人購買(mai) 了價(jia) 格在20萬(wan) 元至40萬(wan) 元的中高檔轎車,24%左右的當事人購買(mai) 了價(jia) 格在40萬(wan) 元以上的豪車。2019年6月,一名公司職員蔡某貸款購買(mai) 了一輛價(jia) 值45萬(wan) 元的奔馳汽車,首付18萬(wan) 元,分期付款27萬(wan) 元,期數36期,分期手續費費率11.5%。開上豪車後,每月高額的車貸讓本不寬裕的蔡某經濟狀況“雪上加霜”,陷入經濟困境,隻能棄車斷供,最終涉訴。
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汽車消費類貸款不良率有所上升。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銀行汽車金融的不良率從(cong) 2020年底的0.70%上升到1.03%,增加了0.33個(ge) 百分點。汽車金融公司東(dong) 正汽車金融的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截至期末,東(dong) 正金融合作經銷商比去年同期減少,覆蓋中國225個(ge) 城市,金融貸款規模41.1億(yi) 元,較期初下降43%,不良貸款率10.7%。
除了因經濟壓力導致斷供外,近年來還有不法分子專(zhuan) 門從(cong) 事車貸“騙貸”行當,使得車貸不良貸款率有增無減。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對於(yu) 汽車金融機構來說,處置此類不良貸款存在一定的難度。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寧教授說,車輛不同於(yu) 房地產(chan) ,屬於(yu) 動產(chan) ,對人員和車輛追溯都有難度,如選擇第三方進行處置,一方麵無法保證資質及合規性,另一方麵也無法保證其處置效率和市場價(jia) 值。
多重因素致車貸問題高發
記者調查發現,經銷商誘導消費強行捆綁、汽車金融機構風控措施不到位、個(ge) 人不理智消費及信用觀念缺失等因素長期存在,增加了汽車金融市場隱患。
在北京多家汽車4S店,購車是否“分期”已經成為(wei) 享受裸車優(you) 惠多與(yu) 少的“唯一變量”。北京市民李先生去年底在某4S店選購一輛SUV時,被銷售告知辦理分期能夠享受更多優(you) 惠,且贈送6次保養(yang) ,其中首付50%以上,貸款兩(liang) 年,年利率為(wei) 1.09%,也可以選擇低首付或“先息後本”的方式,後者需要首付40%,每月隻還幾百元的利息,三年後一次性付清剩餘(yu) 本金。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不同品牌4S店銷售人員谘詢了熱門車型的價(jia) 格方案。在一家奧迪4S店,銷售表示購買(mai) 某SUV辦理分期能多贈送裝飾,還能優(you) 惠4000元,同時稱如果購車人貸款資質好就與(yu) 銀行簽約辦貸,如資質不好就和金融公司簽約辦貸。一家寶馬4S店銷售人員介紹,購買(mai) 某款轎車辦理分期比全款購車多優(you) 惠5000元,且與(yu) 寶馬金融簽約辦理貸款的年化利率比從(cong) 銀行貸款要低。
記者注意到,在許多汽車廣告和實際銷售中,商家將計息的利率單位從(cong) 規定的“年化利率”偷換為(wei) “日化利率”或“月化利率”。
除此之外,金融機構依賴第三方,造成貸款用途管控不力、貸款資金被挪用等情況頻出。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部分銀行和汽車金融機構有受到相關(guan) 部門行政處罰的經曆。2020年,平安銀行因汽車金融事業(ye) 部將貸款調查的核心事項委托第三方完成、汽車消費貸款風險分類結果不能反映真實風險水平、汽車消費及經營貸款審查不到位等違規行為(wei) 被深圳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三一汽車金融因存在未按監管規定報送案件(風險)信息、違規辦理貸款業(ye) 務兩(liang) 宗違規行為(wei) ,被湖南銀保監局處以罰款50萬(wan) 元;2021年12月,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因發生核心業(ye) 務係統中斷暴露出業(ye) 務連續性管理不到位,嚴(yan) 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北京銀保監局給予其40萬(wan) 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一些汽車金融公司設在車企旗下,資金流實際上在企業(ye) 不同部門之間流轉,使得監管難度加大,整體(ti) 風控能力有限。”張寧說。
此外,一些年輕消費者不理智的消費及信用觀念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近3年審理的車貸案件中,二三十歲的年輕創業(ye) 者或打工族占比42%。承辦法官說,這些年輕人對“先消費後付款”的接受度高,但信用觀念相對淡薄,且過於(yu) 高估自己的還貸能力,一旦出現經營風險、收入減少等情況,將不可避免出現逾期或主動棄車停貸現象以致涉訴,而且,當事人通常采取消極應訴等方式逃避債(zhai) 務。據統計,該庭90%以上的案件均缺席審理。
加快形成防範化解
汽車信貸金融風險合力
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多次發文加強汽車消費行業(ye) 及消費貸款的管控,推動汽車金融行業(ye) 規範發展。但從(cong) 實際情況看,汽車消費貸款領域的健康發展還需要監管部門、車企、銀行和汽車金融機構及個(ge) 人的共同努力,形成防範、化解汽車信貸金融風險的合力。
張寧認為(wei) ,當前汽車金融市場已進入成熟期,汽車金融機構需要盡快明晰定位,通過持牌經營的方式增加行業(ye) 整體(ti) 的規範性。車企旗下的汽車金融機構與(yu) 車企本身如果“不分你我”,勢必導致監管缺位、服務不專(zhuan) 業(ye) 。“汽車金融機構更應該突出‘中介’的專(zhuan) 業(ye) 服務屬性,不是賣自己產(chan) 品,主要是幫銀行做‘中介’。”
此外,任何一個(ge) 與(yu) 貸款相關(guan) 的行業(ye) 都離不開完善的風險處置市場,汽車金融市場也應該借鑒金融市場經驗,構建多級處置機製。張寧建議,建立一個(ge) 類似個(ge) 貸不良批量轉讓市場,有利於(yu) 汽車貸款不良資產(chan) 處置的市場,讓相關(guan) 汽車廠商、金融機構甚至足夠規模的汽車金融公司進入。“就像銀行間市場一樣,通過這種方式,倒逼整個(ge) 風控體(ti) 係提升風控能力。”
同時,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對違規行為(wei) 要加強整治查處。銀保監、公安、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可聯合整治不良經銷商,打擊套現、騙貸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同時,倒逼其規範銷售行為(wei) 。對車貸亂(luan) 象中員工履職不到位情況進行嚴(yan) 格問責,發現犯罪線索的要及時向有關(guan) 部門移送。
此外,原丹丹呼籲加強消費信貸違法教育,汽車消費貸款借款人應當合理評估本人償(chang) 貸能力,避免陷入不能償(chang) 貸的境地造成糾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