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有序推進製造業梯度轉移

發布時間:2022-03-24 10:33: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陳耀(中國區域經濟學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首席專(zhuan) 家)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支持產(chan) 業(ye) 梯度轉移和區域合作。工信部等十部門不久前發布了《關(guan) 於(yu) 促進製造業(ye) 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這是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的重要舉(ju) 措,是優(you) 化資源空間配置和生產(chan) 力布局、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

  隨著技術的進步、生產(chan) 成本和市場的變化以及生態保護要求的提高,製造業(ye) 在地域空間上發生位移,從(cong) 高技術區域逐步向中低技術區域依次梯度轉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承接來自發達國家的產(chan) 業(ye) 轉移,同時國內(nei) 產(chan) 業(ye) 也不斷從(cong) 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近些年,也出現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向周邊低成本國家的轉移。而在國際上,美歐國家也開始出現製造業(ye) 回流現象。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正在衝(chong) 擊、改變和重組全球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在此背景下,黨(dang) 中央運籌帷幄,及時作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決(jue) 策,推動製造業(ye) 有序轉移,不僅(jin) 有利於(yu) 產(chan) 業(ye) 合理布局和區域協調聯動發展,也有利於(yu) 引導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留在國內(nei) ,保障產(chan) 業(ye) 鏈完整和供應鏈暢通。

  近年來,我國東(dong) 部發達地區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對不適宜當地發展的產(chan) 業(ye) 一部分就地關(guan) 停、一部分向外轉移,為(wei) 高新產(chan) 業(ye) 的成長騰出空間,產(chan) 業(ye) 轉移換來了產(chan) 業(ye) 層次的提升和環境的美化,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欠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大力改善營商環境,積極承接國內(nei) 外產(chan) 業(ye) 轉移,增加了地方就業(ye) 和財政收入,外出打工回流日益增多,加快了當地工業(ye) 化和城鎮化進程。同時應看到,目前各地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也麵臨(lin) 著各種問題和困難,諸如區位交通不便、園區基礎設施不足、土地和能耗指標約束等。應對困難和挑戰,各地區必須堅持揚長避短,改革創新,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承接的能力和水平。

  新時期促進製造業(ye) 的有序轉移和承接,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尊重產(chan) 業(ye) 轉移中企業(ye) 主體(ti) 地位和區位選擇權,同時,強化政府在關(guan) 鍵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的政策引導,明確製造業(ye) 轉移和承接的重點產(chan) 業(ye) 與(yu) 重點區域。具體(ti) 來說,一方麵要結合不同行業(ye) 的特性和發展階段,按照產(chan) 業(ye) 鏈延鏈、補鏈、強鏈的要求,引導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高載能行業(ye) 、中低端製造業(ye) 和相關(guan) 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向具備承接條件的地區轉移。另一方麵要引導各地區統籌資源環境要素稟賦、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能耗雙控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差異化、集群化和提升式地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避免同質化、分散化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重點支持和鼓勵產(chan) 業(ye) 向中西部和東(dong) 北地區、革命老區等特殊類型地區轉移,並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發展。

  在產(chan) 業(ye) 轉移過程中需要重視解決(jue) “轉得出、接得住”的有效機製問題,可以從(cong) 三個(ge) 方麵著力。一是增強產(chan) 業(ye) 轉出區的“轉出”動力,主要包括建立產(chan) 業(ye) 轉出區與(yu) 轉入區關(guan) 於(yu) 產(chan) 值、稅收、用地、能耗等指標的分享機製,完善產(chan) 業(ye) 轉出區發展“飛地經濟”的激勵政策。二是增強產(chan) 業(ye) 轉入區的“接盤”能力,主要包括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支持產(chan) 業(ye) 承接的金融產(chan) 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設立產(chan) 業(ye) 轉移與(yu) 承接基金;完善產(chan) 業(ye) 轉入區政策配套措施,比如對重點集聚區在用地、稅收、能耗、人才等政策方麵適度傾(qing) 斜。三是增強轉出區與(yu) 轉入區的有效對接,主要包括建立產(chan) 業(ye) 轉移對接的公共服務信息平台,舉(ju) 辦產(chan) 業(ye) 轉移對接活動,優(you) 化證照登記、海關(guan) 監管、信息對接等政務服務。此外,要深化跨地區產(chan) 業(ye) 深度合作模式,鼓勵發達地區通過托管、共建等形式帶動欠發達和特殊類型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和科技成果的孵化轉化。

  有序促進產(chan) 業(ye) 轉移還要重視避免引起新的汙染轉移、產(chan) 能過剩等問題。要更加嚴(yan) 格地落實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guan) 要求,統籌產(chan) 業(ye) 區域轉移與(yu) 資源環境、“雙碳”、產(chan) 能管控等目標,突出抓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產(chan) 能置換辦法,切實遏製“兩(liang) 高”項目盲目發展。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