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準支持實體 貨幣政策“主動應對”工具充足
今年前兩(liang) 月,新增社會(hui) 融資規模及新增人民幣貸款的總量均較去年同期大幅多增。
2022年1月,4.5%的企業(ye) 貸款利率創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水平。
2022年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yu) 額為(wei) 19.7萬(wan) 億(yi) 元,為(wei) 2018年初的2.4倍。
……
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一係列金融數據,映射出今年一季度穩健貨幣政策充足、精準、靠前發力的成效,傳(chuan) 遞出金融“潤”實體(ti) 、穩增長、穩預期的積極信號。展望未來,貨幣政策工具充足,降息和降準有空間,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也將發揮更大作用。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江蘇蓋亞(ya) 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初就接到一筆訂單,急需采購一批環保試劑進行土壤修複工程。麵對突如其來的資金需求,企業(ye) 一時不知所措。
“我們(men) 是典型的輕資產(chan) 企業(ye) ,項目周期又長,上下遊客戶賬款結算不及時,短期內(nei) 流動資金周轉壓力較大。直到江蘇銀行通過‘人才貸’給我們(men) 授信1000萬(wan) 元,利率3.85%,資金一周內(nei) 到位,才解了燃眉之急。”該公司財務總監王彬坦言,金融的支持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了企業(ye) 的生產(chan) 經營。
這是金融機構“輸血”小微企業(ye) 的一個(ge) 案例,更是支持實體(ti) 經濟的貨幣金融政策落地生效的一個(ge) 縮影。
“當前重點的目標是穩,政策的要求是發力。”在今年1月舉(ju) 行的一場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的一席話,勾勒出今年貨幣政策“穩中有進”的要點。
在今年已經過去的近三個(ge) 月內(nei) ,貨幣政策靠前、充足和精準的發力特征明顯:
2022年初至今,人民銀行推動公開市場操作和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的中標利率下行,並引導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下行。目前,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較2019年末下降0.45個(ge) 和0.20個(ge) 百分點。
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普惠小微企業(ye) 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ye) 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liang) 項直達工具接續轉換,用市場化的方式牽引帶動地方法人銀行加快普惠小微貸款投放。
……
回顧過去,貨幣政策“穩中有進”的效果在金融數據上有所體(ti) 現。
前兩(liang) 個(ge) 月新增社融達到7.36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4800億(yi) 元;新增人民幣貸款共計5.21萬(wan) 億(yi) 元,較去年同期多增2700億(yi) 元。企業(ye) 貸款利率從(cong) 2019年7月的5.32%降至2022年1月的4.5%,創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水平。2022年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yu) 額為(wei) 19.7萬(wan) 億(yi) 元,為(wei) 2018年初的2.4倍;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ti) 4813萬(wan) 戶,是2018年末的2.3倍。
展望未來,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將更大,金融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將更有效。
“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hui) 召開專(zhuan) 題會(hui) 議,如此部署。
——“主動應對”,合乎當下形勢,可謂金融支持經濟穩健發展和加快恢複的必然要求。
“‘主動應對’提得正當其時,麵對當前的經濟金融形勢,穩增長需要貨幣政策積極發力,圍繞服務實體(ti) 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等領域更加主動作為(wei) 。”中國郵儲(chu) 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wei) 。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一方麵,意味著貨幣政策將繼續靠前發力、精準發力,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尤其要通過為(wei) 金融機構提供中長期流動性,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ti) 經濟中長期信貸支持,使資金能夠更加精準高效地注入實體(ti) 經濟。另一方麵,在當前疫情波及範圍較大的背景下,特別需要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ye) 和企業(ye) 的支持力度,穩定其資金鏈,確保其穩健經營和加快恢複。
——“主動應對”,貨幣政策工具箱可用的工具還很充足,不僅(jin) 降息和降準還有空間,而且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也有望更多被運用。
“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wei) 8.4%,降準的確仍有一定空間。”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後續通過降息刺激有效需求恢複、穩定市場預期以及提升風險偏好的必要性依然較強,政策利率下調越早越佳。”光大證券首席金融業(ye) 分析師王一峰認為(wei) 。
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看來,去年央行創新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推出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專(zhuan) 項再貸款。在此基礎上,今後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市場主體(ti) 需求迫切等情況下,更多形式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望出台實施。
——“主動應對”,貨幣政策更要“以我為(wei) 主”,保持自己的節奏。
歐美主要國家加快貨幣緊縮節奏,美聯儲(chu) 日前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ge) 基點到0.25%至0.5%之間。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此前表示,發達經濟體(ti) 政策調整對我國影響有限,人民銀行將堅持穩字當頭、以我為(wei) 主,根據國內(nei) 形勢把握好穩健貨幣政策的力度和節奏。
“與(yu) 海外通脹升溫迫使美聯儲(chu) 等央行貨幣政策收緊不同,通脹因素不會(hui) 對接下來國內(nei) 貨幣政策邊際寬鬆形成掣肘。”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
行至2022年一季度末,全國兩(liang) 會(hui) 閉幕兩(liang) 周,《關(guan) 於(yu) 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日前正式發布。
“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chuan) 導機製”“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減少收費”……多項工作要求“年內(nei) 持續推進”,更多支持實體(ti) 經濟的貨幣金融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整體(ti) 而言,貨幣政策需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增強前瞻性,結合對經濟金融的研判,前瞻性地出台政策措施。同時,貨幣政策和其他宏觀政策之間做好協調配合,共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婁飛鵬說。(張莫 潘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