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數字化思維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3-30 09: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唐宏偉(wei) (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基地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於(yu) 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於(yu) 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有利於(yu) 推動構築國家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國有企業(ye) 作為(wei) 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理應在數字經濟發展中貢獻自身的力量。

  強化國有企業(ye) 黨(dang) 建引領。國有企業(ye) 既有創造經濟利潤的內(nei) 在訴求,更需要承擔鞏固黨(dang) 的執政基礎的重任,做到提升企業(ye) 的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和防控風險水平的有機統一。國有企業(ye) 樹立數字化思維,不僅(jin) 是企業(ye) 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維護公有製的現實需要,但由於(yu) 涉及麵廣、見效慢、資金投入大,企業(ye) 僅(jin) 僅(jin) 依靠某個(ge) 部門很難做到這一點,需要黨(dang) 組織發揮其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功能。國有企業(ye) 黨(dang) 組織在企業(ye) 數字化建設中起到“把方向”“凝共識”“破難題”“促發展”的重要作用。對標數字化戰略,要真正實現黨(dang) 組織為(wei) 國有企業(ye) 高質量發展賦能、聚魂,國有企業(ye) 黨(dang) 組織需要做到四個(ge) 轉變:一是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黨(dang) 組織建設應當致力於(yu) 盡可能滿足各利益相關(guan) 者的合理訴求,通過多樣化的服務,密切黨(dang) 群、幹群關(guan) 係。二是科層型向網絡型轉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企業(ye) 的數字化建設離不開海量的信息和完備的網絡體(ti) 係,而這種網絡體(ti) 係也將助推企業(ye) 組織結構從(cong) 原來的垂直科層體(ti) 係向模擬市場網絡扁平化方向發展,國有企業(ye) 要適應網絡化的企業(ye) 組織結構,以網絡化管理新理念積極探索建立黨(dang) 群工作新模式。三是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隨著數字化建設不斷深入,各種新觀念不斷出現,知識更新速度加快,這就要求企業(ye) 黨(dang) 群工作者樹立開放的觀念,及時掌握職工思想最新動態和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和思想引導,增強黨(dang) 群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在國有企業(ye) 黨(dang) 組織建設過程中,黨(dang) 群工作者應及時審視和反思管理模式,緊緊抓住“人”“觀念”“數字技術”,在結合上下功夫、做文章、抓落實,在精益工具方法的應用上下功夫、尋改進、求實效。

  培養(yang) 數字技術自主創新人才。當今我國數字經濟日新月異地發展,與(yu) 數字技術相關(guan) 的人才卻出現較大缺口。麵對這種挑戰,國有企業(ye) 必須通過優(you) 秀的企業(ye) 文化來統一認識和行動,激發企業(ye) 內(nei) 部數字技術自主創新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提升國有企業(ye) 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zheng) 力。通過構建良好的人才培養(yang) 機製、使用機製、激勵機製和競爭(zheng) 機製,不僅(jin) 能培養(yang) 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的幹部隊伍,還能培養(yang) 創新型的數字技術人才隊伍,為(wei) 國有企業(ye) 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針對數字技術人才短缺問題,國有企業(ye) 可以通過三條途徑來解決(jue) :一是向國家尋求專(zhuan) 業(ye) 人才支持。通過請國家成立數字技術專(zhuan) 家組進駐企業(ye) 實地考察改革工作、數字技術專(zhuan) 家提供遠程指導等方式,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與(yu) 高校合作。通過設立企業(ye) 基地班等形式,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yang) ,滿足企業(ye) 數字化人才的需求。三是加大對企業(ye) 現有數字化人才的培訓力度,以適應新階段數字化發展需要。通過推進內(nei) 外部知識轉移工作,加強信息化團隊建設,形成“關(guan) 鍵用戶—內(nei) 部顧問—外部顧問”的三級運營體(ti) 係。

  加強國有企業(ye) 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從(cong) “資產(chan) 驅動型”轉向“數據驅動型”,需要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與(yu) 傳(chuan) 統資源有機耦合,實現數據生產(chan) 、存儲(chu) 、共享和分析等在企業(ye) 資源架構內(nei) 的互聯互通。樹立數字化思維,需要構建符合國有企業(ye) 經營特點與(yu) 發展需要的“數據中台”“業(ye) 務中台”等全新IT結構模型,以敏捷高效的新型數字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為(wei) 保障,建立國有企業(ye) 數字信息技術賦能平台,激發數據要素新動能,讓數據成為(wei) 生產(chan) 力。為(wei) 此,國有企業(ye) 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提升對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對國有企業(ye) 而言,加快推進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麵能促進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為(wei) 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支撐;另一方麵能推動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製造及智慧能源等應用場景和商業(ye) 模式的快速迭代,為(wei) 新一輪擴大投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明確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任務。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既涵蓋傳(chuan) 感終端、5G網絡、大數據中心、工業(ye) 互聯網等,也包括利用物聯網、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交通、能源、生態、工業(ye) 等傳(chuan) 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改造。三是加大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人、財、物支持。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ge) 係統性工程,需要國有企業(ye) 通過多方措施加強人、財、物的投入力度,也可通過引入第三方渠道進行技術聯合開發和設施建設。

    完善國有企業(ye) 治理體(ti) 係。數字化滲透到國有企業(ye) 各個(ge) 層麵倒逼企業(ye) 轉型,對企業(ye) 內(nei) 部生產(chan) 、運營、管理機製重構的要求也越來越緊迫。國資委在《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數字化轉型不僅(jin) 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涉及全員、全要素的創新活動,要充分激發基層創新活力,營造勇於(yu) 、樂(le) 於(yu) 、善於(yu) 數字化轉型的氛圍,強化上下一盤棋。可以說,樹立數字化思維需要企業(ye) 全員轉型,涉及跨組織、跨部門的協同工作,因此要予以綜合考慮。具體(ti) 而言,國有企業(ye) 需要構建“四位一體(ti) ”的治理體(ti) 係:一是推進公司製股份製改革。根據數字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國有企業(ye) 要明確發展思路,構建科學的管理體(ti) 係,切實為(wei) 數字技術人才的應得利益提供保障。二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國有企業(ye) 應當規範董事會(hui) 建設,切實落實董事會(hui) 職權,改革外部董事管理製度,嚴(yan) 格董事選聘和履職管理,使董事會(hui) 真正成為(wei) 企業(ye) 的決(jue) 策主體(ti) ,從(cong) 而為(wei) 數字技術人才發聲,提升其話語權和影響力。三是分類分層管理國有企業(ye) 數字技術領導者。根據國有企業(ye) 的不同類別和不同層級,對國有企業(ye) 數字技術領導者的提拔任命可以采取多種靈活方式,如聘任製、選任製、委任製等,但是都必須經過嚴(yan) 格考核才能通過。四是完善國有企業(ye) 薪酬分配製度。國有企業(ye) 能否建立起符合經濟規律和數字技術人才培養(yang) 規律的薪酬分配製度,關(guan) 係到企業(ye) 職工的切身利益和潛能的發揮,關(guan) 係到薪酬激勵功能的到位和“人才強企”戰略的實施,關(guan) 係到企業(ye) 長期發展和人心穩定。為(wei) 此,國有企業(ye) 必須建立健全以鼓勵勞動和增強數字技術人才創造活力為(wei) 目的,體(ti) 現效率、促進公平的薪酬製度。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