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瑞鐵路杉陽隧道貫通
光明日報昆明3月29日電(記者張勇 通訊員左興(xing) 東(dong) 、張偉(wei) 明)3月28日,經過建設者14年的艱苦奮戰,中緬國際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雲(yun) 南大(理)瑞(麗(li) )鐵路杉陽隧道安全貫通。至此,大瑞鐵路大理至保山段21座隧道全部貫通,為(wei) 大理至保山段先期開通運營奠定了基礎。
杉陽隧道位於(yu) 雲(yun) 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境內(nei) ,全長13.39公裏,地處瀾滄江斷裂帶,共穿越橫斷山區6條大型斷層破碎帶。自2008年開工以來,先後發生溜坍、坍塌、突泥、湧水等地質災害700餘(yu) 次。其中,最後200米圍岩,經國內(nei) 專(zhuan) 家組評審為(wei) VI級,是我國在建圍岩掘進難度最大、安全風險最高的鐵路隧道。這座隧道的成功攻克,為(wei) 我國同類地質條件下的鐵路建設積累了經驗。
“隧道距離山頂有1公裏,在高地應力的作用下,隧道最高時相當於(yu) 每平方米2000噸壓力,從(cong) 而造成軟岩大變形單點變形量達1.2米,連續變形區段有2000米以上。”中鐵二十三局大瑞鐵路項目部現場施工負責人劉相貞說,即便采用了雙層大型鋼拱架進行支護,巨大的高地應力還是使得拱架扭曲變形折斷,同一段落最多時換拱達3次,全隧道累計換拱3000米以上,在國內(nei) 外也是罕見的。
14年,5100多個(ge) 晝夜,數萬(wan) 名建設者與(yu) 富水高溫高濕等複雜地質、惡劣環境展開搏鬥,許多驚險瞬間令人難忘。隧道圍岩軟弱易碎,見水就軟、遇風就散,就像在“豆腐裏打洞”,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隧道進口是反向坡排水,劉相貞印象最深的一次,超前水平鑽打出的湧水瞬間噴出了十幾米遠,不到一個(ge) 小時就形成了近4米深的積水,倒灌了近200米,一個(ge) 多星期的持續搶險才把突水和泥沙排完。隧道日湧水量最高峰時突破3.8萬(wan) 立方米,可蓄滿20個(ge) 標準遊泳池。14年來,抽水泵就用壞了近1500台。
麵對隨時可能發生的軟岩大變形、突泥湧水和高溫高濕風險,國鐵集團多次邀請專(zhuan) 家會(hui) 商,研究製定了以“防溜坍、控變形、止湧突”為(wei) 核心的施工策略。雲(yun) 桂鐵路雲(yun) 南公司組織中鐵二十三局等參建單位目標同向、全力攻艱,采用國內(nei) 隧道施工最強的加固防護舉(ju) 措,結合超前地質探測,對軟弱圍岩進行超前支護加固,減小變形風險。
“目前,大瑞鐵路大理至保山段路基、橋梁工程完成100%、站房建設完成95%;正線累計鋪軌100多公裏,完成78%;電力、通信、信號等‘四電’工程有序推進。”雲(yun) 桂鐵路雲(yun) 南公司工程師晏佳斌說。
大瑞鐵路全長330公裏,橋隧比76.5%,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重要項目,全線采取大理至保山、保山至瑞麗(li) 分段建設模式。先期開工建設的大理至保山段隨著杉陽隧道的攻克,有望今年內(nei) 開通運營。屆時,從(cong) 大理到保山僅(jin) 需1小時左右,雲(yun) 南保山將結束不通火車的曆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