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發布時間:2022-03-30 09:58: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國家智慧教育平台覆蓋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和大學生就業(ye) 服務——

  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本報記者 歐媚 張欣

  近日,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線。作為(wei) 國家教育公共服務的一個(ge) 綜合集成平台,一期項目包括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國家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及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ye) 服務平台這4個(ge) 子平台。這一平台的正式上線是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3月29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設和應用進展成效。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

  有效支撐“雙減”和“停課不停學”

  ■現有資源總量28052條,增加了1.6倍

  ■3月1日至25日,累計瀏覽總量7.2億(yi) ,日均瀏覽量2888萬(wan) 以上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是在原“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基礎上改版升級,資源總量大幅增加,在原有專(zhuan) 題教育和課程教學的基礎上,新增了課後服務、教師研修、家庭教育和教改實踐經驗等4個(ge) 板塊。平台現有資源總量28052條,新增資源17300條,增加1.6倍。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自3月1日試運行以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日均瀏覽量不斷攀升,截至3月25日,累計瀏覽總量達7.2億(yi) ,日均瀏覽量2888萬(wan) 以上,與(yu) 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倍,最高日瀏覽量達6433萬(wan) ;平台用戶不僅(jin) 覆蓋了全國各省區市,還有1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用戶也使用了平台資源。

  “在這次平台建設中,特別注重怎麽(me) 更好地適應‘停課不停學’的需要,以及特別聚焦了怎麽(me) 更好地服務學校的‘雙減’工作。”呂玉剛說。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服務新學期“雙減”效果明顯。呂玉剛介紹,平台升級改版試運行後,日均瀏覽量比“雙減”前增加24倍。平台提供的課程教學、作業(ye) 設計、課後服務、教師研修等資源得到了廣大教師、學生的高度關(guan) 注和廣泛使用,“特別是有效幫助解決(jue) 了學生不參加校外培訓後‘在哪裏學、學什麽(me) ’的問題,進一步助力了學校‘雙減’工作”。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在這輪多地散發疫情下,也有效服務了疫情防控大局和“停課不停學”。數據顯示,平台總體(ti) 日均瀏覽量由3月份前兩(liang) 周的1291萬(wan) 左右提高至後兩(liang) 周的4619萬(wan) 以上,增加了2.6倍,其中疫情比較嚴(yan) 重的遼寧、吉林、福建、山東(dong) 等省份增幅均超過6.5倍。

  國家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加快職業(ye) 教育數字化轉型步伐

  ■每個(ge) 國家級專(zhuan) 業(ye) 教學資源庫平均有17.5所優(you) 質職業(ye) 院校、16個(ge) 頭部企業(ye) 參與(yu) 開發

  ■超17.8萬(wan) 門教師自建課程

  國家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第一期已於(yu) 3月28日上線。教育部職成司司長陳子季介紹,國家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分三期建設,目前上線的是專(zhuan) 業(ye) 與(yu) 課程服務中心,6月底完成其他各中心的開發和上線,12月底完成平台各規劃功能的開發與(yu) 上線。

  據悉,國家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由“專(zhuan) 業(ye) 與(yu) 課程服務中心”“教材資源中心”“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教師服務中心”四大板塊組成。

  一期上線的專(zhuan) 業(ye) 與(yu) 課程服務中心包括3個(ge) 模塊:專(zhuan) 業(ye) 資源庫、在線精品課、視頻公開課。其中,專(zhuan) 業(ye) 資源庫模塊以專(zhuan) 業(ye) 為(wei) 單位,為(wei) 各類學習(xi) 者和教師提供完整係統的專(zhuan) 業(ye) 課程資源和學習(xi) 包,包括全國優(you) 質職業(ye) 院校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聯合企業(ye) 共同開發的標準化、示範性課程以及各種拓展資源,教師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和編輯課程資源,形成符合自己需要的個(ge) 性化課程;在線精品課模塊覆蓋所有行業(ye) 門類,匯集職業(ye) 教育領域優(you) 質的MOOC課程,供教師教、學生學;視頻公開課模塊以職業(ye) 教育國家級獲獎項目的課程資源為(wei) 基礎,為(wei) 職業(ye) 院校提供可選用、可觀摩的課程。

  陳子季介紹,平台的建設充分體(ti) 現了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特色,譬如,每個(ge) 國家級專(zhuan) 業(ye) 教學資源庫平均有17.5所優(you) 質職業(ye) 院校、16個(ge) 頭部企業(ye) 參與(yu) 開發,促進了教育鏈、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

  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打造永遠在線的“金課堂”

  ■慕課數量超過5.25萬(wan) 門,用戶超3.7億(yi)

  ■首輪上線2萬(wan) 門課程,覆蓋13個(ge) 學科門類、92個(ge) 專(zhuan) 業(ye) 類

  “2013年隻有5門慕課,到現在慕課數量已經超過5.25萬(wan) 門。2013年,隻有上百的注冊(ce) 用戶,現在已經超過了3.7億(yi) 的用戶。中國的慕課數量和學習(xi) 人數均居世界第一位,而且還在快速增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在發布會(hui) 上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

  麵對如今平台取得的成績,吳岩談起平台的設計思路——

  一個(ge) 目標:建設成為(wei) 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用戶最多的全球高等教育智慧開放課程平台,匯聚國內(nei) 國際最好的大學、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課程,成為(wei) 國家級的高等教育綜合課程平台。

  兩(liang) 項功能:麵向全體(ti) 高校師生和社會(hui) 學習(xi) 者,提供各類優(you) 質課程資源和教學服務;麵向教育部門和高校管理者,提供教與(yu) 學大數據監測、分析和研判服務。

  五大特點:一是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用戶最多的高等教育平台;二是匯聚最好大學、最好老師、最好課程的綜合平台;三是提供高效便捷的教與(yu) 學服務的資源平台;四是提供多語種、國際化課程的開放平台;五是提供教與(yu) 學智能分析服務的管理平台。

  談到平台的創新點,吳岩指出,立足服務智能化、數據精準化和管理全量化,平台設計了3個(ge) 模塊——課程服務平台、課程數據服務中台和學分課程數據監測中心,為(wei) 教師和學生的學習(xi) 、為(wei) 教育部門的管理和數據決(jue) 策分析都提供了全鏈化的管理幫助。

  “未來,平台要匯聚全國乃至全世界金師金課,成為(wei) 永遠在線的‘金課堂’。”吳岩說。

  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ye) 服務平台:

  一站式服務助力畢業(ye) 生就業(ye)

  ■匯集崗位信息380餘(yu) 萬(wan) 個(ge)

  ■上線直播課91期、就業(ye) 指導培訓課程資源118個(ge) ,提供44項職業(ye) 測評和578個(ge) 職業(ye) 案例

  “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達1076萬(wan) 。當前受國內(nei) 疫情多點散發、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等因素影響,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形勢複雜嚴(yan) 峻。”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為(wei) 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教育部在原平台基礎上升級建成了“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ye) 服務平台”。

  據悉,平台目前共有崗位信息380萬(wan) 多個(ge) 。用人單位所在的地域覆蓋全國31個(ge) 省區市,涉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服務業(ye) 等多個(ge) 行業(ye) 領域。目前,平台已上線“互聯網+就業(ye) 指導”直播課91期、“宏誌助航”係列就業(ye) 指導培訓課程資源118個(ge) ,提供44項職業(ye) 測評、125個(ge) 職業(ye) 百科和578個(ge) 職業(ye) 案例……

  信息真實、互聯共享、一站服務、檢測反饋是平台的四大特點。王輝指出,麵向高校畢業(ye) 生,平台提供求職服務、就業(ye) 指導、重點引導等服務。麵向用人單位,平台提供發布崗位信息、篩選簡曆、網上簽約等服務。麵向地方教育部門和高校,通過平台可動態監測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的進展,調查和分析就業(ye) 形勢。此外,平台還提供大量政策資訊、工作動態等信息向廣大用戶開放。

  “我們(men) 將進一步匯聚更多資源,完善功能應用,提升用戶體(ti) 驗。期待更多高校畢業(ye) 生通過平台找到合適的工作,更多用人單位通過平台找到合適的人才。”王輝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