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上做實驗,亮相“天宮課堂”的它是個關鍵角色
幾天前,“天宮課堂”第二課圓滿落幕,“太空教師”翟誌剛、王亞(ya) 平、葉光富又為(wei) 我們(men) 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一幕幕神奇而唯美的實驗亮相距離地球約400公裏的中國空間站。
這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除了在軌演示科學實驗與(yu) 地麵同學互動問答之外,還重點介紹展示了核心艙內(nei) 的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櫃和無容器科學實驗櫃。這兩(liang) 個(ge) 科學實驗櫃引起了很多青少年的好奇。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到天上做實驗?天上能做哪些實驗?作為(wei) 國家太空實驗室首批入軌的科學實驗櫃,它們(men) 究竟有什麽(me) 神奇之處?
每個(ge) 科學實驗櫃就是一個(ge) 綜合實驗室
到太空能夠做哪些實驗與(yu) 空間站的特點密切相關(guan) 。由於(yu) 空間站能夠提供長期的微重力等特殊研究環境,科研人員可以發現被重力掩蓋的物質本質規律。
空間站裏的科學實驗櫃有什麽(me) 作用?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係統副總師王珂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學實驗櫃安裝在密封艙,也就是核心艙、問天實驗艙I和夢天實驗艙II內(nei) ,用於(yu) 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生命科學與(yu) 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ti) 物理、微重力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等研究方向的科學實驗。
“每一個(ge) 科學實驗櫃相當於(yu) 一個(ge) 綜合實驗室,支持開展單學科或多學科交叉的空間科學實驗。類似於(yu) 把地麵上數十平方米實驗室的實驗設備高度集成到一個(ge) 2立方米的實驗櫃空間裏。”王珂介紹,實驗櫃采用模塊化設計,在軌可通過航天員操作更換實驗單元或實驗樣品,支持整個(ge) 運營期上千項科學研究項目的滾動實施,大大降低科學實驗項目實施難度及準入門檻,減輕科學家的工程負擔。
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櫃助力基礎科學研究
“天宮課堂”上,我們(men) 看到這樣一段視頻:葉光富用手輕輕推動懸浮實驗台,實驗台並沒有飄走,而是略微移動後又回到原位。
懸浮實驗台是高微重力實驗櫃的核心部件,采用雙層結構設計。內(nei) 層采用的是磁懸浮技術,外層采用噴氣控製,既可以在實驗櫃體(ti) 內(nei) 進行實驗,又可以在櫃體(ti) 外進行實驗。
葉光富在太空授課中講到,在高微重力環境下,科學家利用冷原子幹涉儀(yi) 對原子進行加速度測量比對,可以對愛因斯坦廣義(yi) 相對論中的等效原理進行高精度檢驗,這些都是基礎科學領域的前沿性研究。
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櫃副主任設計師王蜀泉補充道,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櫃未來還可以開展微重力流體(ti) 動力學及材料科學研究、慣性和加速度傳(chuan) 感器研究等領域的實驗。
無容器實驗可避免容器材料對樣品的影響
王亞(ya) 平在“天宮課堂”上視頻展示了鋯金屬熔化與(yu) 凝固實驗。
一個(ge) 金屬小球懸浮在實驗腔體(ti) 中,先後經過懸浮控製、激光加熱、測量物性、再輝、樣品冷卻凝固、回收等環節。
這就是無容器材料實驗。顧名思義(yi) ,實驗樣品可以在微重力環境下通過靜電場實現懸浮穩定控製,與(yu) 容器的內(nei) 表麵完全不接觸,所以叫作“無容器”。
空間應用係統科學實驗櫃總體(ti) 主任設計師張立憲介紹,無容器實驗櫃由無容器實驗平台、真空與(yu) 加壓模塊、實驗電控模塊等組成。其中,核心功能模塊是包含一個(ge) 實驗腔體(ti) 的無容器實驗平台,科學實驗腔上通過窗口安裝了半導體(ti) 激光器、CO2激光器等加熱裝置,以及單波長測溫儀(yi) 、雙波長測溫儀(yi) 、全景相機、高速相機等多種觀察與(yu) 物性測量設備,支持空間材料樣品無容器加工實驗和熱物性測量。
無容器實驗能夠避免容器材料對樣品的影響,可以更精確地測量樣品的重要物理性質。“在無容器平台中,後續還要開展模擬合成隕石及月幔物質的熔融結晶實驗,加熱星雲(yun) 物質進行物性測量,研究太陽係早期熱環境的製約因素,從(cong) 而更好認識太陽係早期的環境特征。”空間應用係統核心艙總體(ti) 主任設計師於(yu) 喜河表示。
今年,隨著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發射,我們(men) 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將初具規模。
“問天實驗艙內(nei) 有4個(ge) 科學實驗櫃,夢天實驗艙內(nei) 有8個(ge) 實驗櫃,可以開展更多領域的研究項目。未來,中國天宮空間站將支持空間生命科學與(yu) 人體(ti) 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與(yu) 地球科學、空間新技術與(yu) 應用等四大學科領域的上千項科學實驗項目。”空間應用工程與(yu) 技術中心集成技術中心副主任張璐對記者表示。(史 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