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喚醒工業遺產
3月26日,石景山首鋼園內(nei) ,三高爐玻璃棧道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拍照。站在40米的高空平台上,首鋼園春光一覽無遺。繼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的精彩亮相後,石景山首鋼園於(yu) 不久前麵向遊客重新開放,受到人們(men) 的熱捧。
以首鋼園為(wei) 代表的工業(ye) 遺產(chan) ,見證了我國工業(ye) 化進程的不同階段,承載著城市的曆史記憶。近年來,很多工業(ye) 遺產(chan) “變身”創意園區、景觀公園、博物館,成為(wei) 市民休閑娛樂(le) 的場所,甚至“網紅”打卡地。工業(ye) 遺產(chan) 活化為(wei) 工業(ye) 景觀,成為(wei) 發展城市旅遊的一大趨勢。
綠色轉型的見證
“從(cong) 近處看,被稱為(wei) ‘雪飛天’的滑雪大跳台比電視上的還要高大和陡峭。”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遊客王女士說。“站在跟前仰視,都禁不住遐想運動員們(men) 站在最高點時的緊張心情。”隨著石景山首鋼園北區全麵開放,首鋼滑雪大跳台區域也迎來遊客。這座由廢棄鋼鐵冶煉廠改造的滑雪大跳台,是冬奧曆史上第一座與(yu) 工業(ye) 遺產(chan) 再利用直接結合的競賽場館,也是工業(ye) 遺產(chan) 活化利用的一個(ge) 樣板。如今,它成為(wei) 人們(men) 爭(zheng) 相“打卡”的地標性建築。
靜靜矗立的冷卻塔、高爐,在陽光下凸顯其獨特的工業(ye) 風格。來到三高爐附近,不少遊客手持明信片在10個(ge) 雕版印刷機前忙個(ge) 不停,這裏能印刷出“廠東(dong) 門”“陶樓”“大跳台”“新首鋼大橋”等具有代表性的首鋼風景圖。專(zhuan) 程到首鋼園遊玩的劉女士一口氣印了三套明信片,“都是給朋友帶的。”劉女士說。
如今在首鋼園,遊客可以到服貿會(hui) 片區、三高爐秀池區域、群明湖周邊,徜徉山水,漫步其間。當年的鋼鐵廠,不僅(jin) 變身奧運賽場,也儼(yan) 然變成風景宜人的景觀公園。這背後,是一座百年老廠綠色轉型的故事。
在對工業(ye) 遺產(chan) 的保護和再利用中,許多地方都遵循了綠色發展思路,綠色轉型帶來的能量又反哺了工業(ye) 遺產(chan) ,使其生生不息。
在新疆可可托海國家礦山公園地質陳列館內(nei) ,栩栩如生的雕塑、色彩斑斕的礦石、珍貴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向遊客展示著共和國礦山建設者的崢嶸歲月。上世紀50年代,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men) 匯集到可可托海,頂風冒雪開山挖礦。不過,隨著開采難度的加大和更多新礦資源的發現,可可托海逐漸衰落,最終停采。
在艱難的產(chan) 業(ye) 轉型過程中,可可托海依靠生態修複和旅遊轉型找到了出路,三號脈露天開采礦坑等珍貴工業(ye) 遺跡被評為(wei) 第二批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如今,可可托海形成了以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特種旅遊、科學考察為(wei) 主要特色的景區,並成功晉升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時代記憶的載體(ti)
近年來,國內(nei) 城市及周邊的一些廢舊老廠區、老廠房、老設施等工業(ye) 遺產(chan) 逐漸轉化為(wei) 文旅項目,豐(feng) 富了人們(men) 的生活,更成為(wei) 人們(men) 了解時代發展的窗口。
在遼寧省調兵山市,退役的蒸汽機車變身寶貴的旅遊資源。隨著動力轉型和火車技術的發展,蒸汽機車逐漸被淘汰,當時處理退役機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賣廢鐵或者回爐。一些國內(nei) 外蒸汽機車發燒友的頻頻到訪給當地帶來了新思路。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些工業(ye) 遺產(chan) ,鐵煤集團建立了蒸汽機車博物館。
如今,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裏完好保存著21台蒸汽機車,而且還能正常運行。借著蒸汽機車的東(dong) 風,這裏舉(ju) 辦了數屆國際蒸汽機車旅遊攝影節,還成為(wei) 多部影視片的熱門取景地,國內(nei) 外眾(zhong) 多攝影愛好者和蒸汽機車發燒友都慕名而來。退役的蒸汽機車不僅(jin) 沒有過時,反而逐漸演變成一種符號,承載著一代人工作、生活的回憶,寄托著濃濃的懷舊情結。
位於(yu) 北京市朝陽區的798藝術區也是這樣一種承載時代記憶的存在。藝術區內(nei) ,撲麵而來的是懷舊和前衛的氛圍:工業(ye) 廠房錯落,管道縱橫,布滿塗鴉的牆磚斑駁陸離。在這裏,風格獨特的現代藝術作品和老舊的機械設備等工業(ye) 遺存形成鮮明對比,給人跨越時空的錯覺。而它的前身,原本就是一座充滿時代烙印的工廠——國營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即718聯合廠。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東(dong) 德在中國援建的最大的工程。之後,聯合廠分解為(wei) 多個(ge) 獨立的單位。
上世紀90年代以後,由於(yu) 產(chan) 品不能適銷對路,各廠均出租部分閑置廠房以渡難關(guan) 。一群藝術家來到這裏,把廢置的車間和廠房改造成當代藝術的聚集地:繪畫、雕塑、攝影、精品家居設計、時裝……如今,798藝術區已成為(wei) 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旅遊景點之一,諸多重要展覽都會(hui) 選擇在這裏舉(ju) 辦。
“工業(ye) +旅遊”深融合
自2017年以來,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已先後發布5批194項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2021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推進工業(ye) 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支持各地依托當地工業(ye) 遺產(chan) 和老舊廠房、工業(ye) 博物館、現代工廠等工業(ye) 文化特色資源,打造各類工業(ye) 旅遊項目,創建一批工業(ye) 旅遊示範基地;鼓勵各地利用工業(ye) 遺產(chan) 、老舊廠房等設施培育一批工業(ye) 文化研學實踐基地(營地)。
“工業(ye) +旅遊”也不斷湧現出新的形式。
位於(yu) 廣州塔附近的琶醍文化創意園區,其前身就是珠江啤酒廠舊址。遊人可以通過專(zhuan) 門通道觀看啤酒的生產(chan) 過程,在啤酒博物館品嚐最新鮮的珠江啤酒。走到江邊,則有啤酒廠碼頭改造成的美食休閑娛樂(le) 區域。這樣工業(ye) 遺產(chan) 和旅遊結合的形式,受到市民遊客的廣泛歡迎。
在河北唐山,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組織的工業(ye) 研學遊亦深受學生們(men) 喜愛。園內(nei) 的開灤博物館、井下探秘遊、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等不僅(jin) 能讓學生們(men) 了解煤的前世今生、實景體(ti) 驗煤炭開采技術的曆史演變過程,還能讓他們(men) 充分感悟中國鐵路從(cong) 蹣跚起步到如今“高鐵領跑世界”的巨大嬗變,增強民族自豪感。近年來,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每年接待來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研學遊團隊百餘(yu) 次,師生上萬(wan) 人。
工業(ye) 遺產(chan) 主題遊徑的開發,也讓工業(ye) 遺產(chan) 和旅遊的融合更進一步。2021年,廣州策劃了11公裏的“工業(ye) 拾遺”文化步徑,串聯起羊城創意園等15處工業(ye) 遺產(chan) ,保留城市工業(ye) 文化記憶。這樣的主題遊徑讓工業(ye) 遺產(chan) 由點變線,推動工業(ye) 遺產(chan) 遊向縱深發展。(何欣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