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實現中國夢凝聚青春力量(有的放矢)

發布時間:2022-04-02 09:5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青年強則國家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為(wei) 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dang) 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高校要在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矢誌艱苦奮鬥上下功夫,動員廣大青年學生把青春奮鬥融入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為(wei) 實現中國夢凝聚青春力量。

  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青年時代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十分緊要,不僅(jin) 要樹立,而且要在心中紮根,一輩子都能堅持為(wei) 之奮鬥。”理想信念是精神之基、力量之源。高校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用好用活黨(dang) 史教科書(shu) ,豐(feng) 富課堂教學元素,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深刻認識曆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yi) 、選擇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選擇了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深刻認識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曆史必然性。特別要引導青年學生學懂弄通做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切實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對曆史規律的正確把握上、對基本國情的全麵認識上,從(cong) 而牢固樹立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信心。

  引導青年學生練就過硬本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幹的黃金時期。要注重激發青年學生的專(zhuan) 業(ye) 誌趣,教育引導他們(men) 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zhuan) 業(ye) 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養(yang) ,在學習(xi) 中增長知識、錘煉品格,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時代發展。引導青年學生將個(ge) 人成長與(yu) 國家發展、民族複興(xing) 緊密結合起來,鼓勵他們(men) 更多參與(yu) 重大科研項目,聚焦戰略性、前瞻性研究,在攻克科研難題中提升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在解決(jue)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實際問題中提升實踐能力,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

  引導青年學生矢誌艱苦奮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實現我們(men) 的發展目標,需要廣大青年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奮鬥。”奮鬥是青春最靚麗(li) 的底色,民族複興(xing) 的使命靠奮鬥實現,人生理想的風帆靠奮鬥揚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潤物無聲中引導青年學生矢誌艱苦奮鬥,勇擔時代賦予的責任使命。深入講述老一輩革命家和新一代開拓者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生動故事,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wei) 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激發青年學生砥礪奮進的力量。組織開展文化經典誦讀賞析、革命話劇編排演出等豐(feng) 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用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浸潤人、感染人,讓青年學生在情景式參與(yu) 互動中汲取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創新勞動育人形式,引導青年學生培養(yang) 勞動習(xi) 慣、加強勞動鍛煉、開展服務性勞動等,讓他們(men) 揮灑勞動的汗水、體(ti) 會(hui) 勞動的艱辛、收獲勞動的快樂(le) ,更好感受實踐的力量,做追夢路上的奮進者、開拓者、搏擊者,在矢誌奮鬥中譜寫(xie) 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作者劉鑫鑫,單位:清華大學)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